至于那张《pulse》(律动),以林孝媛专业的眼光来进行评价,其专业素质完全不在《Echoes of the Unsaid》(未说出口的回响)专辑之下。
专辑的主打歌叫作《Auld Lang Syne》 (原意是“逝去已久的日子”,通常翻作“友谊地久天长”),另外同样也还有一首质量绝不在主打歌之下的《Say You, Say me》。
根据夏沫所说,《Auld Lang Syne》是他根据苏格兰民歌改编的。夏沫原来就有改编创作《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罗集市)的经历,所以现在他再弄出来一首《Auld Lang Syne》,已经不像原来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
歌曲音乐为大调式,两段体,每乐段两句,每乐句四小节,结构方整。四个乐句起伏有序,层层发展,一气呵成。乐曲中曲调悠扬舒缓,一问一答,像极了朋友之间相互道别时的互诉衷肠,朴素的旋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与彼此的依恋。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那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珍贵的感情,都是铭刻在时光中最为深刻的印痕,不可替代,也无法忘记。
这首歌写友谊道沧桑,字里行间,既有对朋友的怀念,对旧日时光的留恋,也有对老友重逢的向往,期盼着能与老友握手相聚,举杯高歌。
光阴虽如离弦之箭一去不回,终究还是能从箭弦那颤动的光影上回忆起那些相守在一起的美好日子。
而《Say You, Say me》这首歌更不简单,它以钢琴、弦乐和轻柔的鼓点为主,钢琴的伴奏奠定了温暖内省的基调,弦乐的加入则增添了宏大与感人的色彩,营造出一种既私密又开阔的特殊氛围,仿佛即将跟听众在广阔的天地之间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歌曲以钢琴的单音开篇,旋律线条简洁柔和。中段的间奏以吉他与键盘交织,既延续了旋律的抒情性,又为后续的情感爆发蓄力。最终以副歌的变调收尾,留下余韵悠长的听觉记忆。
歌词更是简洁而深刻,充满了诗意的哲思和温暖的人文主义精神,搭配舒缓优美的流畅旋律……夏沫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向全世界发出了“打破壁垒,渴求沟通,真诚表达”的最强倡导。
这一点,放在当前的全球局势下,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彼此看见,彼此倾听,彼此理解。
华夏人热爱和平,华夏的发展也需要和平。所以我们欢迎全球化,拥抱互联互通。事实也已经证明,这条人类走了几十年的道路无疑在目前是最好的!人类决不能开历史的倒车,重回冷战的铁幕之下。
无论是种族差异、阶层对立还是文化冲突,本质上都是“沟通缺失”的产物。
歌曲用温柔却坚定的语气传递了联结优于对立的理念,强调只有抛开偏见和伪装,主动倾听与真诚表达,才能构建更加包容的社会\/国家关系。相当于在用最温柔的方式,呼唤着最为宏大的主题——爱与和平。
夏沫的声音并不张扬,却充满力量。他的嗓音温暖、醇厚且富有磁性,对主歌部分的气声处理得尤其细腻,犹如耳语,仿佛在贴近听者的内心倾诉,传递着抚慰与希望。
到了副歌部分则切换为饱满的胸腔共鸣,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情感张力,完美地诠释了真诚沟通这一内核。
“we're searching for a cure for the mon cold(我们在寻找治愈普通感冒的良方)”这句歌词堪称神来之笔。
夏沫用“普通感冒”来隐喻人类面临的巨大分歧与冷漠。而能治愈人类之间冷漠这种常见病的良方,当然离不开理解与沟通。
用音乐呼吁打破种族、国家和阶层的壁垒,呼吁人们通过真诚的表达实现心灵的彼此靠近。要是用西方人能理解的方式来形容的话,这一波,夏沫直接站到了大气层。
就像当年的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跟华夏提出来要搞“碳中和”一样,都是无解的阳谋。
《Auld Lang Syne》和《Say You, Say me》同样首周就冲进了公告牌hot100单曲榜,前者排名第七,后者更是直接冲到了第五,还在奥地列、法朗西、荷兰等多个国家闯进前十。
《pulse》也登上了公告牌专辑榜(billboard 200)的第五十九位。
夏沫自己却根本没有去关注这些,他把歌录了,其他的就不管了,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寄生上流》的拍摄之中。
按照奉俊浩原本的预估,这部作品起码要拍上三个月,但夏沫似乎天生就拥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他的综合统筹规划能力配合林孝媛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大大地推进了电影的拍摄进度。
……
9月19号,长春航空展与华夏空军的航空开放活动将同期在吉省省会的国际航空博览城举办。
在飞行预演现场,编号为cb的歼-20先是来了个旱地拔葱,一飞冲天,紧接着在机翼后拉出一道螺旋状的“脱体涡流”,这一幕直接震撼全场。
能拉出脱体涡流,首先离不开发动机的强悍动力输出。其实长春航展上的这架歼-20搭载的发动机还是涡扇-10c,并不是最终满血的完全体——涡扇-15,但历经迭代,涡扇-10c也已经足够优秀。
其次就是歼-20的机翼设计出现了重大变化,它运用了最新的可动边条技术,它的边条翼可以根据气流的变化调整飞翼的方向,在保证隐身性的前提下,机动性直接提高27%。而脱体涡流也能为战斗机提供强大的升力,让它的速度变得更快。
前不久的九三大阅兵,出现了歼-20S双座版,这是全球第一款双座式重型隐身战斗机,能携带忠诚僚机共同执行任务,相当于正式宣告歼-20已经进入到五代半的阶段,直接登顶全球第一,这是在“质”上对西方同类战机的碾压。
而现在出现的“cb”这个编号,意味着这是第300架生产下线的战斗机。也就是说,哪怕只是在“量”上,歼-20也同样碾压对手,成为全球服役数量最多的重型隐身战斗机。
现在犹撒的F-22再加上老毛子的苏-57,它们加一块的数量总和也比不上华夏的歼-20,可歼-20的量产还远未结束,仍将持续迭代,高速量产。
除此以外,歼-20还进行了静态展示,让普通民众近距离观察还不算完,甚至还要开放驾驶舱,让观众可以查看歼-20的座舱仪表。华夏军方这次为什么这么大方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歼-20现在已经不够先进,可以对外展示了。
不过这些都还算好,还是在犹撒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可更让犹撒人无语的是,华夏的“南天门计划”又双叒叕上新了:代号“承影”的无人战术机甲在长春航展上首次面世,模型就直接摆到了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的大门口。
这次展示的“承影”究竟有多强悍呢?
作为近地全域作战单元,这个拥有五点二米高度、十八吨重量的战术平台,能实现步行\/低空飞行双模式切换,具备280公里的最大时速。装备两组四联装的多用途导弹发射器,最大射程十五公里;搭载激光速射炮和脉冲粒子加速炮,可以穿透八百毫米的均质装甲;还有爆炸反应式的盾牌和高强度的合金战刀……
有人说这个“承影”怎么没有头啊?谁说没有头的,要不你把九三大阅兵上的那个装载在汽车上的激光炮放上去试试?简直就是天衣无缝的好嘛?
另外,与“承影”一起亮相的,还有代号“寒光”的乙型垂直起降武装通用平台。这是一种海陆空通用的一体化飞行器,既可以搭载在航母上,也可以搭载在未来的空天母舰上,自然也能在地面上进行起降。
700公里的飞行时速,两吨的载重量及太空低重力环境适应性的设计,让“寒光”直指跨域作战的需求,其模块化系统可快速切换为巡逻、搜救或运输任务。
这玩意换以前,绝对只能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但现在,它就如此真实地摆在了大庭广众的面前。
此前的珠海航展上,已经出现过“白帝”空天战机,参数也很恐怖:机长22米,12吨,最高速度16马赫,作战高度100公里,采用“涡扇+超燃冲压”的双模引擎,用普通航空煤油实现太空穿梭。
三者结合,分别覆盖太空、天空以及地面三个维度,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体系化作战链条。“白帝”负责空天制空,“寒光”承担垂直投送,“承影”执行地面攻坚……简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