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杀良冒功这种事在老曹手下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根源就在杀胡令,一个人头一贯钱。
一贯钱不算多,但是在当今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拿不出来。
或许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曹友闻手下都是川西苦哈哈,大多都是山民,这一个人头一贯钱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于是杀良冒功不可避免。
陇西之地拜火教本来就渗透的还不够彻底,汉民势力还是占据了大多数的,曹友闻麾下步骑近三万人,这么多人良莠不齐,在杀光了地盘内的拜火教教徒之后,为了挣钱,有一部分人就把屠刀伸向了境内的汉民。
这种情况在长安就曾经发生过,张伟当然有所防备。
曹友闻出征之前,除了每个旅必配的行军司马之外,还另外派了一群道人过去。
行军司马都是近几个月投靠过来的热血读书人,经过军训培训之后,又由张伟亲自授课,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民族大义,到读书人的个人节操,等等一些列洗脑式的教导,然后才把他们投放到军队基层历练。
这帮读书人年纪都不大,在看了宝音书院门口那副对联之后,真正想为汉民族做点事的,心中就只有那道横批:
天下为公。
当今天下,能够完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种历史使命的,除了秦王,舍我其谁?
所以对这帮热血读书人来说,张伟的话就是圣旨,张伟让他们监督士卒,他们就尽心尽力的监督士卒。
至于随军过来的那批道人,那也是道门各派的精英弟子,虽然不够资格参与与魔羊的阴世大战,不过鉴定一下拜火教教徒的真伪还是能做到的。
陇西五郡本来就一直是汉家势力占据主要位置,山神土地系统基本保持完整,对于他们来说,要验证人头是不是拜火教教徒实在是太简单了。
曹友闻面无表情的站在兰州城城墙上。
下方翁城里,三个百人队被绑了手脚,整整齐齐的跪了一地。
刘老八面露不忍之色,想劝又不敢劝的样子。
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书生手持一本文书,看了看下方哀求告饶的士卒一眼,然后面无表情的递给老曹。
“大总管,据属下调查,经过道人们确认,这三个百人队为了赏金屠村灭镇,杀良冒功,屠灭汉家百姓上千人,按秦王定下的军规,全队当斩,请大总管下令。”
陇西道行军大总管曹友闻面露不诧,看了看下方跪着的手下,叹息一声,旋即大手一挥。
“行刑!”
三百颗人头落地,瞬间将老曹手下躁动的军心给浇了一盆冷水。
“大总管,秦王眼里揉不进沙子,还请今后约束手下士卒,不要再行屠灭汉家村寨的暴行了。”
对此曹友闻也没得话说。
军令就是军令。
既然犯了军规,那就该杀。
“都他妈给我看好了,杀良冒功就是这个下场,秦王下了杀胡令,杀的是胡人,可不是我汉家子民,你们想领赏银,那就拿出真本事,想走歪门邪道,那就拿自己的脑袋来填。”
面对一杆准备求情的老下属,曹友闻气不打一处来,一番喝骂之后头也不回的走了。
赵师秀冷眼旁观,心中冷笑连连。
移民实边本来就是一个大工程,即便是放在后世那也是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汉民老老实实的跟随国家的战略,拖家带口充实边关。
张伟要往河西走廊移民,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那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在这临近河西走廊的边关之地,每一个汉人都是他的心头肉,这帮大头兵为了一点小小的赏钱,就敢屠村灭寨,简直就是在找死。
作为西征军西路大军的行军大司马,赵师秀受张伟赏识,被派到曹友闻身边监督军务,以前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这一次被他抓到了把柄,老曹的日子恐怕就不怎么好过了。
“秦王移民实边的政策必须贯彻,尔等下去之后要统计各地户口,每郡必须要至少抽出十万人预备,我估计来年开春,吾王就要下令人口往西迁移,到时候要是谁拉稀摆带凑不出人,就别怪我下手不留情面。”
兰州府一座院落之内,
赵师秀面对一帮跟他年龄相仿的书生冷声道。
“大司马放心,吾等保证完成任务。”
下方书生正襟危坐,闻言有一个书生起身抱拳,正儿八经的回道。
赵师秀点头,心绪从这大西北的荒芜之地,飞回了江南水乡的靡靡之乡。
他是老赵家的子孙。
身体里流淌着赵匡胤的血脉,说一声王子王孙也不为过。
只是大宋朝开国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像他这种王子王孙实在是太多了。
五服之外,按老赵家的政策,已经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也只是一个浮世求生的可怜人而已。
虽是王子王孙,但是作为热血读书人,他对大宋朝已经失望透顶,恰逢张伟在长安扯大旗,怀揣着那一丝建功立业的心思,他到了长安。
跟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看了宝音书院门口的那副对联,赵师秀当场就愣住了。
他在书院门口站了一天一夜,然后在张伟视察长安城的时候拦路自荐,经历过重重考察,最终成了西征西路军的行军大司马。
跟随他一起过来的有一百多位一起投靠长安的读书人。
除了派驻到各旅的基层司马,眼前剩下的就是他手下的精英骨干。
嗯!
控制军队的精英骨干。
对于张伟的心思赵师秀猜的很准。
别看张伟明面上叫曹友闻大哥大哥的十分亲近。
但是作为赵家人,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
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家,无有亲情。
曹友闻麾下近三万精锐,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虽然经过了长安军军训,但是谁能保证这些人的忠心向着谁呢?
他们这一百多人,就是张伟控制曹友闻麾下军队的枢纽。
当然了,明面上叫行军司马,暗地里,说不定这一百多人里有多少锦衣卫呢。
作为赵家人,这一点赵师秀可以绝对肯定。
这一百多人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锦衣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