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将行李箱塞进行李架时,金属拉杆与车厢连接处发出细微的咔嗒声。这趟河市开往南市的列车在暮色中缓缓启动,窗外的站台灯光像被揉碎的星子,掠过她映在车窗上的倒影。寒冬的晚风透过半开的车窗钻进来,带着些许凉意,她不禁缩了缩脖子,抚了抚帆布包侧袋里微微隆起的笔记本,那里夹着在河市买的糖蒜包装纸,褶皱间还残留着酸甜的气息。
“姑娘,能帮我放一下箱子吗?”带着浓重河市口音的问询打断了她的思绪。过道旁站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褪色蓝布包袱皮裹着的木箱边角微微翘起,露出里面暗红色的布料。九月踮脚接过箱子时,闻到布料上淡淡的皂角香,让她想起外婆晾晒的棉被。“恁真是好心人!”大妈笑着往她手里塞了颗奶糖,糖纸印着褪色的牡丹花图案,是她童年记忆里小卖部的常见款。
大妈絮絮叨叨地说起自己去南市看儿子的事,说儿子在那边开了家米粉店,还非要给九月画路线图,“妮儿,到了南市,一定要去尝尝,姨给你打折!”大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笔和一张皱巴巴的纸,认真地画着从车站到米粉店的路线,一边画一边还不时地停下来询问九月是否看明白了,那股子热情劲儿让九月心里暖暖的。大妈详细地标注着沿途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哪个路口有个大超市,哪里有个公园,还特别强调米粉店旁边有个小广场,晚上可热闹了。
列车穿行在中原腹地时,暮色已完全浸透车窗。车厢连接处传来泡面的香气,混合着各种零食的味道,九月摸出在河市买的大枣,却在剥开枣子时愣住——每颗枣都被细心去核,是寄存行李时车站阿姨塞给她的。
对面铺位的年轻妈妈正给孩子喂鸡蛋羹,小男孩突然指着她的大枣咿呀学语。九月笑着递过几颗,孩子妈妈慌忙要给钱,她摆手道:“在河市吃了太多好心人给的东西,这算传递温暖啦。”
年轻妈妈感激地笑了,说起自己独自带孩子回娘家的艰辛,两人不知不觉聊起了育儿经,直到小男孩在妈妈怀里甜甜睡去。年轻妈妈还拿出手机,给九月看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一边看一边分享着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那些温馨的瞬间让九月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年轻妈妈讲着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时的样子,那摇摇晃晃却又坚定的步伐,还有孩子第一次叫妈妈时自己激动得落泪的场景,这些故事让九月仿佛身临其境,也让她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夜色渐深,车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九月借着过道的地灯翻开笔记本,在“河市记事”后新添一页。铅笔尖划过纸面时,隔壁铺位的老伯突然咳嗽两声,压低声音问:“姑娘写日记呢?”
得知她在记录旅途见闻,老人从枕头下摸出个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泛黄的车票:“我年轻时跑供销,这些票根能讲三天三夜。”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票面上,1987年河市到汉江的硬板票上,票价栏印着“叁元贰角”。
老人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票,讲起改革开放初期坐火车的趣事,那时的车厢挤满了人,大家互相帮忙、分享食物,虽然条件艰苦,却充满人情味。老人还说起了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难忘的人,有帮他看行李的陌生人,有和他一起分享干粮的旅人,这些故事让九月对那个时代的火车旅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老人回忆起有一次在火车上遇到暴雨,火车晚点了很久,大家都没有抱怨,反而互相鼓励,还一起玩起了扑克牌,那段经历让他至今难忘。
列车驶过阳市站时,广播里传来乘务员甜美的报站声。九月趴在窗边,看站台上挑着扁担卖板栗的老农,竹筐里的栗子裹着焦褐糖霜。突然有人轻拍她的肩膀,是方才的大妈,颤巍巍递来个油纸包:“刚下车买的,热乎着呢。”剥开油纸,油亮的板栗散发出焦香,她咬开一颗,甜糯的滋味里混着河市人的热络劲儿。
大妈还拉着她,指着窗外的茶山说:“俺老家就在这附近,等明年春茶下来,姨给你寄!”大妈说起了自己家乡的茶叶,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再到炒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故事。她还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每年春天都会跟着家人一起去山上采茶,那是她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大妈详细地描述着采茶时的情景,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茶叶上,阳光洒在茶山上,一片翠绿,大家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那声音在山谷里回荡。
凌晨三点,列车驶入湖省境内。九月被孩童的啼哭惊醒,原来是对面的小宝贝发烧了。孩子妈妈急得直掉眼泪,同车厢的乘客纷纷伸出援手:大学生翻出退烧药,打工大叔递来保温杯,连乘警都送来温水。有人帮忙扇风降温,有人轻声哼唱儿歌安抚孩子。
看着妈妈哄睡孩子后泛红的眼眶,九月忽然想起陆川说过的话:“陌生人的善意就像夜车的灯,总能照亮一段路。”她悄悄在笔记本上画下简笔画:月光下的车厢里,许多双手托着一颗星星。孩子妈妈看着周围热心的乘客,感动得泣不成声,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九月也被这一幕深深打动,她意识到,在这个陌生的车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如此的温暖和强大。
天色微明时,列车抵达沙市。九月挤在过道看站台,卖臭豆腐的摊位腾起白色雾气,穿校服的少年们嬉笑打闹着跑过。突然有人隔着车窗向她挥手,竟是在河市城隍庙遇见的拉二胡老人。老人戴着顶灰色毛线帽,举起琴杆示意,琴弦在晨光中泛着微光,仿佛在续写那晚未奏完的曲调。
九月笑着比出点赞的手势,直到列车缓缓启动,老人的身影化作站台上的小黑点。她望着老人离去的方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没想到会在异乡的站台上,与故人以这样的方式重逢。她想起在河市城隍庙的那个夜晚,老人的二胡声悠扬动听,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现在,这份缘分又在沙市延续,让她觉得这世界真的很奇妙。
列车在沙市站停留了一段时间,九月透过车窗,看着站台上人来人往。她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等车,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彩色的气球,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她又看到几个背着背包的年轻人,他们兴奋地交谈着,似乎在计划着接下来的旅程。这些画面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她更加期待自己的旅途。她想象着那些年轻人即将踏上的旅程,会遇到怎样的风景和人,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在旅途中收获温暖和感动。
正午时分,列车穿行在南岭山脉。车窗外,层峦叠嶂的山峰连绵不绝,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九月跟着乘务员学起了白话报站,车厢里几个阿姨笑得前仰后合,主动教她用壮语说“你好”。当她磕磕巴巴念出“蒙好”时,全车响起掌声。
隔壁铺位的大叔变魔术般掏出袋酸嘢,青芒蘸着辣椒粉的奇特组合,让她尝到了岭南独有的风味。大叔还兴致勃勃地介绍各种美食,从柳州螺蛳粉到南宁老友粉,说得九月直咽口水。
大叔不仅介绍了美食,还说起了民俗文化,比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让九月充满了向往。大叔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三月三歌圩节上,青年男女对歌传情的场景,还有盘王节时大家穿着盛装,祭祀祖先,跳舞庆祝的热闹画面。
夕阳西下时,列车驶入漓市。九月趴在窗边,看漓江像条青绸带缠绕着喀斯特山峰。对面的小男孩突然喊道:“姐姐快看!山头像不像大象喝水!”她笑着点头,想起陆川总说要带她去看甲天下的山水。掏出手机拍照时,意外发现信号格满格,犹豫再三,还是把拍满200张照片的相册分享给了陆川。
很快,手机震动起来,陆川发来消息:“你拍的风景真美,可惜我不在你身边。”九月看着消息,心中涌起一丝失落,却也更加坚定了与他一起旅行的愿望。她回复道:“没关系,以后我们一起看更美的风景。”
她望着窗外的漓江,想象着陆川站在她身边,一起欣赏这如画的美景,那该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她又想起和陆川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虽然有时候会有小争吵,但更多的是甜蜜和温暖,这些回忆让她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夜幕再次降临时,列车已临近柳市。车厢里的灯光昏黄而温暖,九月被车厢连接处的喧闹声吸引,原来是几个农民工兄弟在过生日。他们用泡面盒当蛋糕,插着根火腿肠当蜡烛,齐声唱着跑调的生日歌。见她驻足,领头的大哥热情邀请:“妹子来吃长寿面!”递来的搪瓷缸里,卧着两个煎得金黄的荷包蛋。大哥说他们在南市打工,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今天是其中一位兄弟的生日,就简单庆祝一下。
九月接过搪瓷缸,听着他们讲述打工的酸甜苦辣,感受着他们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他们说起了在工地上的生活,虽然辛苦,但大家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还分享了自己的梦想,有的想攒钱回家盖房子,有的想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朴实的梦想让九月深受触动。其中一个农民工兄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老家盖一栋两层的小楼,让父母住得舒服一些,还有一个说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不要再像自己一样辛苦打工。
当列车广播响起“距离南市站还有1小时”时,九月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文字间夹着各色车票、糖纸,还有不知谁塞给她的漓市山水明信片。最后一页画着双人座的简笔画,两个小人儿并肩看向窗外飞驰的风景。
她咬着笔杆犹豫片刻,写下:“这趟车像本会移动的故事集,每一页都藏着意想不到的温暖。真希望某天,你能和我同坐这趟列车,让这些空白的座位,都填满我们的笑声。”她又在旁边画了一颗爱心,将这份思念与期待永远定格在纸间。她看着笔记本上的文字和图画,回忆着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善良的人们,都成为了她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到站的提示音响起,九月随着人流走出车厢。站台上,南市的夜风裹挟着木樨花香扑面而来。她回头望向停靠在站台的列车,车窗里透出暖黄的灯光,恍惚间仿佛看见无数个故事仍在继续。手机震动,陆川发来消息:“相册每张照片我都存了,等你回来,我们按图索骥,再走一遍这些城市。”
九月攥着手机,在出站口的霓虹灯下露出笑容。这趟疲惫却充实的旅程,不仅装满了沿途的风景与善意,更将思念酿成了期待——期待某天与陆川共赴这场铁轨上的浪漫,让单人座变成双人的依偎,让笔记本上的文字,都化作并肩而行的脚印。
她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会手牵手,再次踏上这趟充满故事的列车,续写专属于他们的美好篇章。而她也会将这段旅程的经历和感悟,珍藏在心底,成为她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她翻开这本笔记本,那些温暖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激励着她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珍惜每一个相遇的人,每一段美好的时光。同时,她也期待着和陆川一起创造更多的回忆,让他们的爱情在旅途中不断升温,如同这列火车,永远向着幸福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