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桉眸底泛着冷光,让乔氏看自己的嫁妆,就是想看看她心里是否还有基本的底线。
事实证明,她没有,她的胃口只能是更大。
真可笑。
祖母的传给她的物件,岂是她可以肖想的?
看来,自己这回遇上的婆母,不仅分不清大事大非,还是个贪图小利小惠的。
不仅没有体面可言,目光还十分短浅。
她心里越发觉得,夫君让她少与国公府往来,是有原因的。
此时此刻,原本连嬷嬷都要直接开口替乔氏要那玉雄鹰了,却是被夏桉的一句话堵死了她们的心思。
乔氏一脸黑线。
连嬷嬷被噎得够呛,一脸讪讪。
夏桉领着乔氏出了库房,身后,琥珀和小翠“砰砰砰”地将刚刚开启的箱子全都有一一合上盖子,最后一把大锁,又将库房的门紧紧锁上。
夏桉客客气气将乔氏送至了澜居大门外,与她约好了明日一起上街的时间,转过身,脸色平静地回身往府里走。
琥珀跟在夏桉身后,紧了紧唇角,不禁脱口而出:“国公夫人这想得也太美了,那玉雕再好,与她有何关系?!”
小翠道:“奴婢是真的没想到,国公夫人这么快就将主意打到了世子夫人的嫁妆上面。她这是上瘾了。”
夏桉问:“何为上瘾?”
小翠道:“据我所知,先夫人过世后,安国公府按照惯例,并没有取回先夫人的嫁妆,而是继续留在了国公府。后来乔氏做了继室,那些嫁妆自然就归为她来打理。”
夏桉闻言,眼眸微沉。
又朝前走了几步,夏桉状似寻常地问小翠:“小翠,你可知先夫人当年是如何身故的?”
小翠道:“听说是突然得了急症,走得挺匆忙的。”
夏桉轻轻重复:“急症?”
-
另一边,乔氏回府后,气得窝在榻上,一言不发地躺了好一会儿。
她背对着连嬷嬷,一言不发。
连嬷嬷心里也跟着很是郁闷。
乔氏这是又犯起小家子气的毛病了。
每每一生气,就和衣蜷缩在榻上不说话。与村里那些受气包的小媳妇一模一样。
通常这种时候,只有国公过来与她安慰几句,她才能好受一些。
但今日这件事,可不适合让国公知道。
她跪在榻边,小声地安慰:“夫人,都怪老奴今日嘴慢了些,老奴若是嘴巴再快一步,夏氏定是会将那玉雕雄鹰给夫人用的。”
榻上没有没声音。
但也没有反驳。
连嬷嬷继续道:“夏氏毕竟年岁小,我们毕竟说得也委婉含蓄,她悟不出夫人的心思也是有的。夫人不要跟这葱嫩的小辈计较,不是一个层次的嘛。”
“夫人您想,她今日热心地带你去看她的那些嫁妆,就说明她没有将您当成外人,还是很敬重您这个婆母的。这往后日子还长,我们慢慢地拿住她嘛。”
“您毕竟是她婆母,以后国公府真的有了困难,或者是您再有什么需要,她岂会光看着不帮忙?从这几次看,世子并不参与后宅之事,您是她的长辈,我们总可以拿住她的。”
乔氏身子起伏了一下:“便是因为今日没有得手,我明日还要真的花钱去买玉雕回来,我,我冤大头啊我。”
“我们可以不必雕那么大的啊,小来小去地弄一只,就得了。”
“弄个小的?”
连妈妈道:“对,到时候你就挑那小些的玉,就说成色好,有那么一个玩意不就得了?”
乔氏这才心气顺了些,她翻过了身,对着连嬷嬷:“他日,这些东西我都得从她手里讨回来。”
连嬷嬷口气坚决地哄她:“对,讨回来。”
乔氏扯扯嘴角,眸子诡异地转了一下,感叹道:“她的那些嫁妆,是真的好啊!”
“可不是嘛,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想当年,我第一次见郑氏的嫁妆时,就已经觉得那都是奇珍异宝,天上有地下无了。今日见这夏氏的嫁妆,方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奇珍异宝。真真是长眼了。她们这些京城贵女,还真是会投胎,我有这一半的命也是好的。”
“夫人的命还不好?比起您从前村里认识的人,您现在可是贵不可言啊。她们对您还不都是仰望的份。”
乔氏心情好了一些:“那倒是。”
“夫人,这眼前的肉越肥,越是急不得,我们慢慢从长计议。”
乔氏咬咬牙:“对,从长计议。”
-
次日,夏桉陪着乔氏来到了京中的一间玉器坊,找到了她前日提到的那位玉雕师傅。
玉雕师傅承诺,雄鹰玉雕,三日内便可雕成,完全赶得及老安国公的寿辰。
乔氏也只能认命。
选玉坯时,她在一堆大大小小的玉石中,最后挑了个碗口大小的玉石。
“这个成色看着舒服,就这个吧。”
夏桉瞅了眼那块儿玉石,比她的那块儿小了两倍还不止。
她不动声色地牵了下唇角。
-
既然是安国公府的老安国公过寿,夏桉觉得澜居自然也是要准备一件寿礼的。
她不太知道老安国公的喜好,遂挑了几样物件,晚上让盛枷拿主意。
盛枷看着桌上摆着的东西,随手拿起来一个古砚台,端看了几眼,道:“这些东西都太贵重了。”
夏桉道:“毕竟是夫君的外祖父,贵重一些应当的。”
盛枷将砚台放下:“都收起来吧,生辰礼我来准备。”
“夫君是觉得这些都不合适吗?那这样,我明日再选几样,你来挑,反正还有时间,可以慢慢筹备。”
“我不是此意,我另有想法。”
夏桉顿了顿:“哦,另有想法,那你是什么想法,告诉我,我去给你筹备。”
“不用,这件事你不必操心。”
夏桉默了默,点头:“那好吧,你肯定比我了解老安国公,就依你吧。”
到了寿宴那日,清晨起床时,夏桉像模像样打扮了一番,准备等着隔壁传话,与乔氏一起去往安国公府。
正在正厅里候着,门外守卫进来传话。
“夫人,门口有辆马车,说是来接您的。”
“是国公夫人吗?”
“像是大理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