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副书记的担心有道理,但我更赞同王省长这个方案———特殊时期就得有敢闯的魄力,等所有风险都‘完全消除’,商户可能都撑不到那时候了。”
“先说物价问题。方案里写得很清楚,红包是‘电子消费券’,只能在省内指定商户使用,而且商务厅会联合市场监管局提前给商户划红线:一旦发现哄抬物价,立刻取消核销资格,还要公示处罚。咱们之江的商超、生鲜供应链本来就成熟,3000亿是分三个月释放,不是一天砸进去,供应商有足够时间备货。再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真要是菜价涨了,不用咱们出手,舆论先不答应————这种‘看得见的监管’,比坐着担心管用。”
“至于兄弟省市的反应,我觉得多虑了。咱们发的是‘定向消费红包’,钱只在之江的消费链条里转,既不会变成现金流到省外,也谈不上‘抢流量’————商户活了,才能继续给周边省份供货,反而是帮着稳产业链。真要是有省份跟着学,那说明这政策确实有效,咱们带了个好头;要是财政扛不住,自然会量力而行,不存在‘被绑架’的说法。”
他顿了顿,看向米向阳补充道:“财政后续压力更不用愁。这3000亿不是‘花出去就没了’,是变成商户的营收、员工的工资、企业的税收————上个月杭城发放的小额消费券,已经让餐饮税增长了15%,这就是‘循环起来的钱’。只要消费活了,后续的税收、就业回暖,能补上财政投入,甚至比单纯攥着钱不动更安全。”
最后他语气坚定:“我全力支持这个方案。现在最怕的不是‘做了可能出错’,是‘不做肯定错过’。王省长已经把风险预案考虑到了,咱们该做的是推着政策落地,而不是被担心绊住脚。”
蔡辉在支持这项决议的同时,拐弯抹角的还批评了一下米向阳。
米向阳觉得自己还是要说一说。
要不然这件事传出去,说自己反对发放消费红包,那还不得祖宗十八代都被之江人给骂了?
米向阳端起茶杯抿了口,放下杯子时语气还是很犀利:
“蔡副省长言重了,我从一开始就没说过反对———这种直接给老百姓送实惠的事,只要财政能扛住,怎么可能反对?对之江的商户和百姓来说,这确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能早一天落地,大家就早一天受益。”
“我刚才说的那些担心,不是‘唱反调’,是觉得咱们得把‘后手’准备得更足些。就像咱们推任何新政策,总会有不同声音———专家学者可能会拿‘财政可持续性’‘市场干预度’说事儿,兄弟省份或许会有观望甚至议论,这些都是难免的。”
他抬眼看向在座众人:“我的意思是,能不能让发改委、财政厅提前准备些数据预案?比如把杭城小额消费券的效果数据整理得更细,把咱们省内供应链的保障能力说清楚,甚至可以提前跟主流媒体通通气,把‘定向消费、分阶段发放、监管兜底’这些核心设计讲明白。真有人质疑时,咱们能拿出实打实的依据,而不是临时手忙脚乱。”
最后他补充道:“总之,方案我完全支持,尽快落地是正事。只是咱们站在省里的层面,得多想一层‘万一’———不是怕事,是为了让这事能顺顺利利推下去,让老百姓拿到的实惠不落空。”
从二次的常委会,徐雨萌多少有些看出端倪来了。
省委副书记和常务副省长针尖对麦芒。
从她这个省委书记、一把手的角度上来说,只要不出格,反倒是好事————权力有些时候就是这么微妙,省委和省政府之间需要这么两个互相抗衡的人。
省委常委,杭城市委书记曹阳说放下手里的笔,语气干脆:“刚才两位同志的讨论,让我想起杭城推跨境电商那会儿———当时也有人说‘太冒进’‘会不会冲击实体店’,结果呢?现在成了全国标杆。任何新政策想一点争议没有,根本不可能。”
“发消费红包这事儿,我举双手支持。杭城这几年搞过好几次消费促进活动,我太清楚了:老百姓手里有了能花的钱,街头的烟火气才能回来。前阵子走访武林夜市,摊主们说‘只要有人来逛,哪怕少赚点都能撑’———现在缺的就是这股‘有人来、有人花’的劲头。”
他看向众人继续道:“米副书记担心的反对声音,肯定会有。专家可能讲理论,兄弟省份可能有顾虑,但对之江的老百姓来说,能拿到真金白银、看到商场热闹起来,这就是最大的‘利’。只要利大于弊,就不能因为怕‘被议论’就停下———咱们是为6000万在之江的人谋实惠,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没意见’。”
“至于准备工作,米副书记说的‘提前备数据、通声气’很有必要,但核心还是得先干起来。曹刿论战里说‘一鼓作气’,现在商户和老百姓就盼着政策能快点落地,咱们只要把监管跟上、把账算明白,剩下的交给市场和时间检验就行。”
最后他总结道:“我支持这个方案。怕争议就干不成事,只要方向对、能惠民,就大胆推。”
宣传部部长顾月梅从宣传上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顾月梅翻开面前的笔记本,语气温和却条理清晰:“刚才几位同志的意见都很有启发,从宣传角度来说,这个方案不仅要推,更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信得过、愿意用’,我完全支持。”
“宣传上我们有三个初步设想:第一,提前做‘政策解读’。把‘5000元红包怎么领、能在哪花、有效期多久’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成图文、短视频,通过‘之江发布’和各地政务号讲清楚,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特别是要突出‘外来务工人员也能领’这一点,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说‘之江把大家当自家人’,这份暖意得传到位。”
“第二,跟踪抓‘真实故事’。等红包开始使用后,让媒体去拍一拍超市里的热闹场景、小吃摊的排队队伍,采访拿到红包的市民和商户————这些真实的声音比官方宣传更有说服力,能自然回应‘政策有没有用’的疑问。”
“第三,主动应‘外界声音’。就像米副书记说的,难免有不同意见。我们不回避争议,但要把‘定向消费、分阶段发放、监管兜底’这些设计亮点讲透,用杭城的试点数据、供应链的保障能力回应质疑,而不是被动等着解释。说到底,宣传不是‘捂盖子’,是让大家看到我们既敢干,又会干。”
最后她补充道:“只要咱们把‘惠民’这个核心讲清楚,把‘实效’这个证据摆出来,就能争取到最大公约数。宣传上我们会跟上节奏,让政策落地时更顺,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足。”
之江的媒体在华夏很有发言权,这也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舆论宣传的大力支持,之江的舆论宣传费用是整个华夏最高的,一年达到了2000多亿,不少中西部省份连之江的零头都不到!
(这部小说可能在7月31号底完结,接档这一部的小说《又发媳妇?我已经怒娶72房了!》已经11万字了,昨日首秀,书记们可以在我的主页或者在书城搜索阅读,希望继续得到书记们的大力支持,给个书评、催更什么的,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