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日 周日
周日上午,又是周末又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
李泽沧早起锻炼了一下,又亲自出马准备了一份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爱心早餐,当然是去边上早餐店里买的了。
做早餐没问题,但是想要兼顾到这么多人不同的口味,小李同学可没有这个本事。
吃过早饭,坐在同样京A8开头的定制版防弹凯雷德中,朝着不远的海里驶去。
是的,今天的特别会议就是在大领导的办公区域召开,虽然李泽沧乘坐的是特殊牌照,但依旧被检查了两遍才开进了这片华国最核心的办公场所。
什么,你说王霜?你说持枪?
这是去哪儿,还要带枪?
你以为这是去哪儿,还用带一队保镖,只有一个司机一辆车,其他车辆早就停在外面了。
能带着一个司机进去就不错了,而且司机也只能在停车场边上司机专用的休息区域休息等候。
李泽沧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大领导办公室不远处的一个会议室的时候,会议室里面已经快坐满了。
这个坐满并不是坐满了整个会议室,而是会议室中提前准备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
李泽沧的位置在正中的左手位。
嚯,这可是够核心的了,自己何德何能能做的这么靠前,这是李泽沧心中所想。
但是工作人员不可能失误,桌子上放置的姓名桌签也写着李泽沧三个大字。
在一众好奇的目光注视之下,一身便装的李泽沧一脸微笑的和诸位点头示意,没有丝毫紧张和惶恐,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坐了下来。
正中央没有桌签,但是谁坐不言而喻,仅剩的空位就是对面的右一和李泽沧边上的左二,其他位置都有人。
对面桌签上是副职大领导,联系他的主任的桌签在他边上。
李泽沧这才发现自己的位置居然比主任的位置还靠前。
这时候视线继续向下,打量着一个个位高权重的工业、钢铁产业、企业的大佬。
工信部老大、商务部的老大、中钢协的老大……
下面还有几家国内钢铁龙头企业的老大。
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屋子坐的人,哪怕就是现在在座的,完全可以掌控国内绝大多数关于钢铁产业的话语权了。
没过多久之后,大领导三人同时走了进来,这个特别的临时会议开始了。
李泽沧下首的主任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他将为什么召开这次特别会议的前因后果讲完之后,大领导接过话题直接说道:
“是周末,又是元旦假期,我们就言简意赅,情况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
自从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之后,铁矿石的价格就开启了上涨趋势。
从之前的稳定在20美元一线,到2002年的24美元,2003年的33美元,去年甚至涨到61美元。
今年三大铁矿石出口企业对于这个价格居然还不满意,还要大幅上涨长协介价格,甚至涨幅要在30%到50%区间。
今天的会议召集大家来,就是看看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不能把我们好不容易赚来的外汇,无止境的花费在铁矿石的涨价中去。”
工信部领导和中钢协领导先后发言:
这两位领导的意见,都是形成统一的采购联盟,联合起来和三大企业分别谈,争取各个击破,取得铁矿石长协定价的优惠。
首钢领导发言,他关注的重点是:能否谈下来,以及如果谈下来份额如何分配。
宝钢领导关注的同样是:如何分配,如果原材料不够,这么多工人怎么办、企业怎么办,下游需求怎么办?
民营钢铁企业关注的重点同样是:如何分配,如果国企的产能都得不到满足,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怎么办,还有就是市场怎么办、下游需求怎么办?
即使面对大领导、即使是这么高级别的会议,当牵扯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这些人也是丝毫不让、寸土必争。
毕竟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利益,在大领导没有让你牺牲的时候,这样才是最符合你身份的行为。
李泽沧也是看着这些激昂慷慨的家伙,瞬间就分析出来这些人的心态和想法。
也彻底了解到即使是这种级别的闭门会议的风格。
绝对不是展现在媒体前、展现在公众前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那种都是空话套话说了和没说差不多的形式。
或许这才是应该有的讨论,或许这才代表国家真实的行事风格。
国之大也,一项行政法规、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建议和意见。
哪怕最终无法统一所有人的意见,最起码也要统一大多数人的意见,牺牲的只能是少部分利益。
有时候这种牺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这也看领导的抉择和能力了。
听完这些地方诸侯,以及中央部门的意见之后,李泽沧倒是听明白了他们所阐述的内涵:
工信部和中钢协,尤其是中钢协,自然希望能联合起来统一谈采购,这样他们就会得到极大的话语权。
尤其是中钢协这个名义上没有什么编制的民间组织,虽然明面上没有编制,但中钢协的领导可是拥有其他编制,在钢铁产业上还是拥有不少话语权的。
不过这所谓的话语权和现在这个可能产生的蛋糕相比,宛如萤火与皓月争辉,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想象一下,一年两亿吨以上的铁矿石进口量,总价超过一百亿美元的采购权利,再加上手中的分配权,这一里一外的权力相加,毫不夸张的说,给个部长都不换啊。
要什么自行车、有了这个还要什么自行车。
至于钢铁企业的这些大佬,虽然他们希望能得到低价的铁矿石,但是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毕竟高价的原材料代表着高价的产品,只要大家都在同一价格之上采购原材料,比拼的就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就是看谁的成本更低。
至于钢铁需求企业为此多支付、多花费的金钱,他们也很心疼,但这不是他们的核心利益。
但如果这个权利被工信部或者中钢协,又或者新组建的一个什么部门拿过去之后,他们自主的采购权被剥夺了不说,分配的时候还需要看别人眼色。
对于众多民营钢铁企业,自然是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