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豆瓣的谈判,必然不是一上午就能完成的,于是趁着休息时间,龙宇找到了陈旭,准备和陈旭单独聊一聊。
“哦?你想我接手你的股份?你可是有30%的股份,大股东啊。”
陈旭没想到,龙宇叫自己来,竟然是想退出。
龙宇也急啊,自从豆瓣2011年融资以来,因为迟迟未能找到靠谱的盈利模式,所以直到今年,都没有吸引到投资。
豆瓣都成立8年了,如何盈利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投资人怎么能不着急呢。
要不然为什么陈旭一说可以投钱,阿北马上就找到陈旭了呢。
好容易等来一个陈旭,竟然只为了什么狗屁公平公正,就要往里砸几个亿,这不是傻子是什么?
再加上现在豆瓣的那些app还没有整合起来,用户人数一直是往下掉的,所以现在的豆瓣形势更加不好。
要是现在再不跑,那后面更没有接盘的了。
外边的投资机会这么多,何苦在豆瓣这里吊死呢。
龙宇循循善诱道:“只要你出1.5倍的溢价,我就把手头的股份都转让给你。”
要知道,之前龙宇投资的时候,豆瓣估值1亿美元,刚才陈旭在坚持的,也就是估值1.2亿美元而已。
但是股东们都不同意,觉得现在估值起码是2亿。
当然,其中必然有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1.5倍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陈旭的头摇的和拨浪鼓似的。“那可不行,我都说不指望豆瓣赚钱了,我要这么多股份没用啊。”
龙宇哑然,狠狠的还价道:“1.2倍溢价,都给你....”
看到眼前这个女人恶狠狠的样子,陈旭笑了,“别,你走了我就成大股东了,我还不干预经营,我何苦呢....”
龙宇见自己开价都低到这份上了,陈旭都不接盘,一副见鬼的样子道:“不是,你真是来献爱心的啊。”
陈旭笑了,“真的,我就是想最后保留这一块净土而已。”
豆瓣一直是以“慢发展”出名的,也不大肆扩张,也不烧钱搞竞争,和美团等互联网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也是豆瓣的这种“慢发展”,这才保证了豆瓣的那种公平性,要是都跟百度似的,谁给钱就让谁在搜索排名第一位,味道早就变了。
龙宇只能咬紧牙关,最后开价道:“原价转让给你,这总行了吧。”
陈旭好奇的看着龙宇,“不是吧,你宁肯赔本也要撤离?你就这么不看好豆瓣?”
龙宇只能挤出一个笑容,“没办法啊,公司对盈利有要求的,我那3000万美元资金一直在这,短期内没有回报,我也很难办...”
陈旭知道,龙宇并不是指的短期内没有回报,而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2011年的时候,那时候的豆瓣蓬勃发展,当时投资,也是有不少人加入的。
但是过了两年,豆瓣迟迟没找到盈利的模式,用户人数甚至还在下降,相比较其他同行,豆瓣也就没那么香了。
要不然,豆瓣能两年了都没有新投资?
别的公司的估值都是一年好几倍的增长,只有“慢发展”的这个豆瓣,两年了还是这个样,发展是真的慢啊。
所以龙宇这是及时止损,赔钱也顾不上了。
但是陈旭还是没有点头答应,只说自己先考虑一下。
卧槽,陈旭好歹是胡润富豪榜的前几名,不至于被这点钱吓到了吧。
难不成他真的不想掌控豆瓣?目的真的那么纯洁?
龙宇一时有点看不透陈旭了。
龙宇和陈旭聊天的事情,自然被红杉资本等人看到了,于是回去之后,和龙宇关系很好的红杉资本的孙谦,就和她打听什么事。
龙宇知道,这些事根本瞒不住,于是便照实说了。
孙谦愣了愣,“你要撤资?”
龙宇点点头,叹了口气,“照这个形势看下去,回本无望啊。”
孙谦自然知道龙宇的意思,毕竟都到现在了,豆瓣的困境大家都看在眼里。但是没想到,龙宇是要把股份都转给陈旭。
“陈旭答应了吗?”
龙宇摇摇头,“还在考虑呢。”
这两个大股东在这交头接耳,另一边,阿北自然也来问陈旭了。
陈旭当然不会给龙宇遮掩,“龙宇说,想把她的股份都转给我...”
阿北吃了一惊,龙宇代表的贝塔斯曼,可是持有豆瓣30%的股份,是最大股东啊。
最大股东想撤资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你同意了?”阿北赶紧问道。
陈旭摇摇头,“没有,我就想投点钱,支持一下你公司的运转,没想切入太深啊。”
陈旭真的对豆瓣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因为赚钱太难了,花好几亿在一个不赚钱的项目上,陈旭觉得没必要。
结果午饭回来,陈旭看到阿北和龙宇、孙谦等人坐在了一起,正在嘀嘀咕咕什么。
下午继续聊,陈旭才知道他们聊了什么。
孙谦和龙宇等人迫切希望陈旭加入,甚至阿北愿意让陈旭参与运营。
看着几个人七嘴八舌的在劝自己,陈旭有点哑然失笑。
这和陈旭的初衷不一致,陈旭一时沉默了下来。
龙宇是最希望陈旭加入的,毕竟自己就是奔着赚钱去的,陈旭讲情怀,她可不讲。
作为投资人,及时止损是要学习的第一课。
孙谦所在的红杉资本虽然投了很多陈旭的产业,但是对豆瓣,确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信心。
所以对于龙宇提的请陈旭进入的建议,自然很是心动。
陈旭的各个公司都开的风生水起,比阿北的水平高太多了。阿北你做你的技术,当你的董事长去好了,运营还是交给陈旭来吧。
所以投资人们把自己的想法和阿北说了,希望阿北能接受陈旭加入,并且掌握运营权。
阿北其实也挺想陈旭进入的,但是肯定不希望交出自己的权力,但是面对所有投资方的压力,他还是只能认了。
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兴起后,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看法果然是错的,不但没跟上潮流,反而被浪潮打了一个跟头,眼光确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