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宋婉清同意了,也不用赵振国送,那人找了个服务员带宋婉清先回房间。
赵振国呢,则跟着老人,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到了老人房间。
一路上,赵振国不停地琢磨着:老人这个时候专门找自己,到底是为了啥事儿?肯定不是为了跟他拉拉家常、寒暄几句这么简单。
难道是要谈他的下一步工作?可不是已经确定要去首钢工作了么?难道是想听听更详细的改革方案?
可赵振国左猜右猜,还是没猜对。
等进了老人的房间,老爷子坐定后,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热气,抿了一口茶,然后目光炯炯地看着赵振国,问道:
“振国娃儿啊,你对正在筹备中的海市宝钢,是个啥看法嘞?”
赵振国:!!!
老爷子怎么问了这么个问题。
他开始在脑海中回忆起16年宝钢与武钢合并时,新闻上讲的宝钢来历。
——
70年代的时候,国内钢铁工业那叫一个落后哟,技术就跟老牛拉破车似的,产能也低得可怜,尤其是缺乏那种高附加值的板材,根本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求。
到了77年,国家一咬牙,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建设现代化钢铁厂,打破西方那帮人的技术封锁,推动产业升级。
冶金工业部专门派人到小本去考察新日铁(当时世界领先钢企),初步确定要引进全套技术和设备。
78年3月的时候,计委、建委批准了《宝钢总厂计划任务书》。
78年12月23日,宝钢工程正式动工,打下第一根桩,恰逢三中全会闭幕。
宝钢的核心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有日本新日铁、德国德马克,包括4063m3大型高炉、300吨转炉、热连轧机等等,那可都是当时世界顶尖的好家伙事儿。总投资128亿元(后来还增到了300亿),这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引进项目。
不过呢,到了80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宝钢因为投资巨大被叫停,当时有人说这是“洋跃进”。
81年,经过论证后,决定续建,但压缩了规模,二期工程就先缓一缓。
85年9月,一期工程(生铁、钢坯生产线)投产了,85年11月,一号高炉点火,这可是标志中国首个现代化高炉运行。到了1991年,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形成年产300万吨钢的能力...
——
赵振国虽然知道宝钢的历史,但老爷子想问什么,想听什么,他没搞懂,于是装起了糊涂,反正按道理说,他这个级别,不知道宝钢的事情也很正常。
老爷子把大概经历讲了,又问赵振国怎么看?
赵振国:......
历史证明,宝钢是个好项目,但这个项目太贵了,新日铁因为这个项目,也没少从国内搞钱。甚至后来有人说小本和新日铁包藏祸心...
“那个,老爷子,我随便说说,您别在意啊,咱们除了去新日新考察,去过欧洲那边考察么?他们愿意卖,但是咱们也可以货比三家,比比价钱,压压价么...”赵振国沉思半天,终于开口说道。
老爷子诧异地“嗯”了一声,“你接着说...”
其实他有意想让赵振国参与宝钢的筹备,让这脑子灵光的小伙子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但赵振国想茬了,他想的是从哪儿能少走点弯路。
赵振国看老爷子没生气,就接着说:“要是我们镇里有俩供销社就好了,我肯定得好好比比,看看谁家的价格更公道,再瞅瞅谁家的服务更周到,谁家让我买的心里带劲,我就买哪家。这也没个规定说非得在一家店里买不是?老百姓过日子,不就图个实惠、舒心嘛!”
说到这儿,赵振国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神情,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只不过这年头啊,怪得很!卖东西的,倒成了大爷,鼻孔朝天,爱搭不理的;买东西的,倒成了孙子了,得陪着笑脸,点头哈腰的,生怕人家不卖给咱...”
这话意有所指,老爷子顿时被赵振国逗乐了,这小子不光在说,目前计划经济下供销社存在的那些问题,现在国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不也是这种状况嘛!
咱拿着大把大把的钱,巴巴地跑上门去求着人家卖给咱,可人家呢,还甩脸子,爱卖不卖,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把咱当要饭的似的。
不过呢,老爷子觉得“货比三家”这法子,还真是可行。
哎,这年轻人,比现在很多急于发展的人还谨慎,把那帮人倒趁成毛头小伙子了。急于发展,但也不能过于急于求成么。
他当下就做了个决定:到时候和外国佬谈判引进技术的时候,就带着这小子一起去谈价钱,省得那可都是国家的钱......
此时他还不知道,赵振国在新日铁和德马克之间游走,给国家省下了多大一笔开销!
正说着,有人敲门进来,在老爷子耳边低声说了两句话。
老爷子脸上堆满了和善的笑容,笑眯眯地问赵振国:
“振国娃儿哇,你讲的这些好有意思哦,还有没得啥子想法喃?”
赵振国看出老人可能有事要离开了,但他确实还有话想说。
78年宝钢仓促上马,受之前浮夸风的影响,规模和投资都太大了,不是很切合实际,导致八十年代初项目曾经被叫停过,差点黄了。
可要怎么点出来,才比较合适呢?
说着,赵振国不经意间瞥见了旁边桌子上的水杯,眼睛“唰”地一下就亮了,心里有了主意。
他端起不冒烟的杯子,“咕咚咕咚”地一口气喝了下去。
喝完水,赵振国抹了抹嘴,“老爷子,您瞧啊,就这种杯子,要是我在大太阳底下干了一整天活,嗓子眼都快冒烟了,能一口气喝上十杯。
可我媳妇不让我这么喝呀,她总念叨,一是怕我把肚皮撑破了;二是怕我这么猛灌,直接喝出个水中毒来......我开始也不信,后来问了我干妈,人真的能喝水喝死...”
说到这儿,赵振国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认真起来,“炼钢这事儿,我确实是个门外汉,啥都不懂。可听您说,去年刚去考察,今年就着急忙慌地开项目,这是不是有点太着急啦?
人一着急,就容易忙中出乱。宝钢这可是个天大的事儿,那不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咯?尤其是投资额和钢产量这种大事儿,是不是更应该慎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