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一场风波看似暂时有了定论,然而对于王建设和燕充来说,接下来如何凑齐这笔赔偿款,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一道犹如天堑般无比棘手的难题。
秦市长一锤定音之后,人群渐渐散去。燕充和王建设各自怀着截然不同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厂里。
王建设因为有了燕充分担二十万赔偿款的压力,感觉心头沉甸甸的巨石瞬间轻松了不少,心情也随之大好。但燕充却犹如背负了千斤重担,心情沉重得仿佛灌满了铅。这突然增加的二十万支出,对于原本就资金紧张、销量暴跌的燕京服装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燕充坐在办公室里,只觉得脑袋一阵发昏,眼前阵阵发黑。二十万赔偿款,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对于如今困境中的燕京服装厂来说,简直就是一座近乎难以翻越的大山。
“这王建设,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燕充忍不住又咒骂起来。可骂归骂,钱还是得想办法凑。他心烦意乱地叫来财务科长,问道:“咱们账上现在能拿出多少钱?”
财务科长面露难色,嗫嚅着说道:“厂长,账上的流动资金已经不多了,最多也就十万左右,而且还得预留一部分维持厂子的基本运转,不然厂子可就彻底瘫痪了。”
燕充烦躁地摆摆手,示意财务科长出去。他揉着太阳穴,双眼紧闭,苦苦思索着筹钱的办法。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合作过的几个大老板,或许可以找他们周转一下。
于是,燕充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地联系。然而,得到的答复不是对方资金也紧张,就是委婉地拒绝了他。燕充气得把电话狠狠一摔,怒声骂道:“这些人,平时跟我称兄道弟,到了关键时刻,居然一个都靠不住!”
另一边,王建设心事重重地回到建设纺织厂,一迈进办公室,便赶忙将几位骨干召集而来。他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缓缓开口问道:“如今咱们只需赔付四十万,在确保厂子能够维持基本运作的前提下,厂里能动用的资金究竟有多少?”
骨干们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赶忙回应道:“厂长,目前大概能有二十五万左右。”
王建设眉头紧紧皱起,仿佛一座沉甸甸的山峰压在他的心头,他喃喃自语道:“还差整整十五万呢,这可如何是好,该怎么凑齐这笔钱啊?”
这时,一位骨干犹豫了片刻,小心翼翼地提议道:“厂长,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话,要不把厂里那些闲置的设备卖了吧?兴许能解燃眉之急。”
王建设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微微点头道:“看来也只能先试试这条路了。你们立刻去联系买家,看看究竟能卖个什么价钱。要是这样还凑不够,我就只能再去亲戚朋友那儿碰碰运气,实在不行……就真的只能抵押厂子了。”说到此处,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不舍与决绝,那厂子承载着他大半辈子的心血与梦想,每一寸土地、每一台设备都仿佛是他身体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秦市长返回市政府,这件棘手的事情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心里十分清楚,这绝非普通的两厂经济纠纷那么简单,其背后牵扯着几千名工人的生计问题,一旦稍有不慎,便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大问题。于是,他立刻叫来工商局的刘局长,表情严肃,语气郑重地嘱咐道:“小刘,你务必密切关注这两个厂的一举一动,一定要确保他们按时履行赔偿义务。另外,好好去调查一下燕充,看看王建设所说的他在背后搞小动作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刘局长赶忙回应道:“秦市长,这件事其实都不用大费周章地去调查,您直接找百花服装厂的李松厂长就行,他手里肯定掌握着相关证据,估计现在已经提交给法院了。”
秦市长闻言,眉头微微一蹙,心中暗自思忖,看来王建设所言非虚,这个燕充真是太不让人省心了。原本,他对燕充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满心以为他能够成为京都服装行业未来的领军人物。本来一开始,秦市长比较看好李松,只是百花服装厂的规模相较于燕京服装厂差距太大。但他万万没想到燕充竟然如此不争气,享受了那么多政策支持,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真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为了促进国内服装行业和国际接轨,也为了赚取更多的外汇。最近三年,每年十二月中旬,京都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大会,备受各方重视。建国以来,服装行业都是进出口的主力军,这次秦市长自然也对其寄予了深切厚望,希望他能改变之前的颓势,再创辉煌。在众多服装厂中,他最看好的便是燕充的燕京服装厂,毕竟其规模庞大,燕充能在京都众多服装厂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可如今燕充却在这紧要关头捅出这么大的篓子,实在令他失望透顶。
“刘局长,你马上和法院沟通,尽快调取相关证据。要是燕充真的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为企业管理单位你们绝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严肃处理!”秦市长表情严肃,眼神坚定,语气斩钉截铁。
“是,秦市长!我这就去办!”刘局长应了一声,转身匆匆离开办公室,脚步急促,带着使命奔赴下一个任务。
秦市长靠在椅背上,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心中反复琢磨着该如何妥善应对当前这错综复杂的局面。要是燕充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京都服装行业的声誉会遭受严重损害,还极有可能影响即将到来的进出口贸易大会,进而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