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紧张的人,无疑就是驻扎在阳昌府、德威府的右武卫将领们,因为他们是直接与锦凌郡接壤,一旦龙武卫、左武卫大军南下,他们将会是首当其冲。
几乎是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这些将领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只是让锦衣卫负责打探消息的人员有些惊讶的是,他们并没有积极调动兵马或者下令各地驻军加强防备,反倒是主动登门拜访府城的地方豪族乃至世家门阀。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凭他们手中掌握的兵力,在硬实力上绝对是比不上龙武卫和左武卫的,自然而然地就要寻找外援。
右武卫的其他部队,乃至秦国朝廷,他们已经是指望不上了,就算他们现在紧急上报朝廷,请求朝廷支援,以朝堂上如今的混乱局势,也没有那个能力派兵支援。
近乎所有的卫军、府军都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全部陷入到内乱之中,就连地方豪族、世家门阀也参与了进去,甚至中原四郡还爆发了由世家、豪族掀起的叛乱。
这可不是当初在某些人和势力有意识引导和控制下的叛乱,当初的情况,与其说是叛乱,不如说是一种排除异己或者大规模清洗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叛乱。
如今却是不一样了,由地方豪族乃至世家门阀主导,各方面的底蕴都给用上了,是真真实实地与卫军、府军进行对抗,打生打死的,乃是货真价实的叛乱。
只是在地方豪族、世家门阀的心目中,他们并不是叛乱,只是奋起反抗,反抗暴政、乱命,甚至他们都不承认诸位皇子们,有些人还打出了清君侧的名义。
那些世家门阀的人脉关系可是相当广,朝堂上的很多事情都瞒不过他们,包括如今坐在龙椅上的是个假皇帝,真正的皇帝生死不明的消息,他们也同样知晓。
本来这种天崩地裂一般的消息,不应该大肆宣扬,可各个世家的掌权者们,认为如今已经到了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应该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
将假皇帝的事情宣扬出去,不但能够打击皇子们还有朝廷的威严,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的叛乱行为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表明他们不是背叛秦国,不是叛乱,而是拨乱反正、清君侧,想要以此获取民意。
千万不要小瞧了传承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世家门阀,他们见过很多国家的崛起和灭亡,对于很多事情都见过,自有一套生存法则。
说实话,没有哪个家族不希望建立一个国家,成为高高在上的皇族,但很多人也相当清楚,天下从来都没有千年的王朝,却不乏千年的世家。
与成为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要彻底消亡的皇族相比,不少传承久远的家族,更希望一直维持世家的权益和地位,让家族一直传承下去,不管局势如何变化,国家如何交替,世家都是永存的,哪怕一时衰弱,只要家族底蕴还在,迟早能够再度崛起。
面对灭族危机,他们不惜用武力进行对抗,也要保存家族传承,但却少有想要借此机会争霸天下,夺取秦国政权的心思,单纯只是为了自保而已。
他们不介意支持某位皇子或者某个寒门子弟去争夺天下,甚至不惜拿出大部分的底蕴去全力支持,只要能够给家族带来利益,只要成功之后,可以让家族获得更多的权益,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其实并不难。
反倒是那些传承历史不久的家族,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将秦国皇族赶下台,自己登上皇位,上蹿下跳地好不乐乎。
但不管是为了自保、展现实力,吸引某些有志之士的关注,还是想要乘风而起,在乱世中成为英雄的,他们的行为对于诸位皇子和秦国原有利益获得者来说,那是相当难受的。
别的不说,随着世家、豪族的参战,中原四郡的战局越发糜烂了起来,成为了一个满是污泥的沼泽坑,一旦踩下去,就会深陷泥潭,短时间内爬不起来的那种。
拢北郡也是中原四郡之一,传承久远的世家、豪族数量可不少,哪怕之前被有些人有意识地清理了一批,但大部分家族并没有覆灭,依旧掌握了极大的权利。
右武卫的将领们,对于中原四郡的局势变化和发展是最为敏锐的,被世家、豪族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深深震撼住了。
龙武卫、左武卫即将大军南下,光靠他们现有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右武卫主力指望不上,朝廷大军更是指望不上,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选择放弃阳昌府、德威府,保存实力,要么就是寻求外力的支持。
而被他们选择的外力,自然是两府的地方豪族乃至世家门阀。
将领们想得很好,可他们却是忘记了,地方豪族也好、世家门阀也罢,他们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为了利益,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会对家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支持右武卫,公然抵抗龙武卫、左武卫,无疑会得罪叶白这位秦国声名赫赫的武安侯,一旦右武卫落败,阳昌府和德威府被叶白占领,他们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
当然了,如果右武卫能够获得胜利,这些家族能够得到的好处也是极大的,完全能够让他们家族更进一步。
可右武卫能够获胜吗?
世家与豪族又不是傻子,他们当中可是有着不少人才,常年接受着“精英教育”,你可以说他们不懂为人处事或者说性格高傲,看不起平民和寒门子弟,也可以说他们是纸上谈兵,甚至还可以说他们人品不好等等,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是白痴、蠢材。
世家、豪族能够传承那么多年,自有一套严格的体系,那些只会给家族招灾惹祸的白痴、蠢材,早就被排除在家族核心决策层之外了,只是消耗钱粮养活着,让他们成为一群米虫罢了。
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决策层,永远都是家族最为优秀的一批人,各方面能力绝对是要超过很多平民和寒门子弟的,这种方式是无数世家、家族用兴亡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让所有家族引以为戒。
有最优秀的精英参与家族决策,他们或许不能未卜先知地准确判断局势,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决策都是完全正确的,但起码有一点,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前面的陷阱,还要傻乎乎地跳进去。
无疑,在这些家族们心目中,如今驻防在阳昌府、德威府的右武卫部队就是一个大坑,他们若是跳进去,那就等同于给右武卫陪葬。
在这样的心思之下,这些家族怎么可能会选择帮助右武卫的将领们。
不过将领们手握兵权,至少在眼下,对于他们有着不小的威胁,这些家族也不可能公然撕破脸,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热情地招待,但是后来实在是不想浪费时间了,索性就来了个避而不见。
吃了闭门羹之后,右武卫的将领们依旧不肯放弃,每日都要前去登门拜访,他们也不蠢,知道对方的意思,但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这些世家、豪族是他们最后的期望,不到最后是不可能放弃的。
…… ……
右武卫的将领们想要寻求世家、豪族的帮助与支持,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而龙武卫、左武卫可不会管他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三日的时间一到,就纷纷拔营出发,浩浩荡荡地南下。
拢北郡与锦凌郡的官道从来都没有被切断过,尤其是中原四郡战事越发激烈之后,右武卫的驻军更是不敢封锁通道,连逃难的百姓大规模北上,他们都不敢阻拦,就是担心惹恼了叶白,以此为借口公然南下。
各条官道上,不时地就有逃难的百姓还有商队经过,尤其是商队,自古以来都不会缺乏发战争财的人,战事一起,物资供应就出现了问题,就是某些人赚钱的绝佳机会。
再加上在叶白治下,各郡的郡守们都是鼓励工商的,更是吸引了很多商人前来,之前击败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缴获了大量的物资还有牲畜,这些在西北很是平常,可在中原和江南却是比较难得。
大量的商队往来,龙武卫和左武卫30万大军南下的动静和消息自然也是完全隐瞒不住的。
不管传递消息的人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总之这个消息被快速传播了出去,至少阳昌府、德威府是最先知道的。
流传的消息始终只是消息,虽然担心害怕,可没有看到真正的事实,始终心中还是有些奢望,奢望只是一个假消息,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心中悬着的那颗心是彻底死了。
正在努力拜访世家、豪族,想要寻求支援的右武卫将领们,再也顾不上去吃闭门羹了,赶紧返回了军营,仓促地给麾下部队下令。
除了右武卫的主力卫军部队之外,协防的府军还有辎重部队全部都被调动了起来,更是近乎用强迫的方式逼着府衙、县衙的官员们紧急征召了一批青壮民夫。
这些将领们,手里可没有多少钱,征召青壮自然是不会给钱的,他们也不在乎得罪地方官员,毕竟他们能否度过这一劫都还是未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