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们和姨妈一家在【江左公园】玩到五点多。
然后在公园附近的一家有名的餐馆吃了晚餐。
大家吃得很开心。吃完,打道回府。
回到家里已是六点半。我接到了张文杰的电话,他说请我到紫荆大厦旁边的【花花茶馆】107茶室喝茶。
我不是个江左通。来到这边就给颜书记当秘书,基本上围着书记一个人转。对江左这座城市,算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问了雨晴。她给我比划了一大阵,我大约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雨晴不放心,问道:“就约你一个人还是约了别人?如果不知道,我陪你去。”
我说:“还约了萧厅长。”
雨晴说:“那你和萧厅长一起去。那座紫荆大厦,就是林业厅下面的林科所的宾馆。那儿还有一个花木研究所。”
我说:“这样说就对了。紫荆也是一种花。所以才叫紫荆大厦。这个吃茶的地方,说不定就是萧厅长定的。”
雨晴说:”应该是。萧厅长为张文杰省钱。厅长去了,茶馆不会收钱。”
我立马打萧厅长电话,说我开车和他一道过去。
萧厅长说:“好的。那地方属我管,免得他买单。”
我家离萧厅长家不远,在林业厅的家属楼下接了他,便朝紫荆大厦开去。
一路上,我们闲谈,我才了解张文杰的近况。
萧厅长向我讲述:
张文杰跟他联系相对多一些。四水是张文杰的伤心之地,他基本上不敢回去。
到了江左,熊老师倒是慢慢适应了,毕竟她教书,有同事有学生,伤心往事就慢慢忘了。
张文杰四处找人,合伙做生意,想短时间内振兴,直起腰做人。先去了贵州,混得不好,与人合伙没赚到钱,他就回来了。
回来了之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住了一两个月。后来又受人鼓惑,想跟别人做生意。但是缺钱,便到处借贷。
最后,萧市长感叹道:
“一个人失了势,有几个人愿意帮?我们和他交往这么多年,才愿意跟他喝喝茶。至于别人,他请都请不动。所以,晓东啊,这世上的人情冷热就是冰火两重天。
我经历过,我有体会。当初到省里来,我还没犯什么错误,是平级调动。
四水一些人上省城都不到我家来玩。特别是你那个同学,还给我当过秘书,也不来。
我有过体会才答应跟文杰见面,帮他安排好茶馆。”
我的脸都红了,说道:
“张行远的事,我有责任。读书时,他还是挺讲感情的,参加工作后慢慢变了,变得挺世俗。其实,他也不是忘恩负义,纯粹就是胆子小。”
萧厅长感叹道:“你的解释也对,那个人胆子小。人不坏。但张文杰就是胆子大,带着下属到省城来开房了才出事啊。”
两人一路说着,我们就到快出城了。
萧厅长说:“就在前面,你以前喜欢养点花,我要场长送点花让你带回去。”
我摇了摇头,玩笑道:“送点给文杰,他喜欢花。”
萧厅长说:“他现在没兴趣了。”
我说:“前一段时间,有位下属送了一本书给我。最近在家读书。我才知道宋朝的人最喜欢种花、养花,戴花。”
萧厅长问:“这么久的事情了,作者是在扯淡吧。”
我说:“书中说,宋朝人爱花,是男的爱、女的爱,老的爱、少的爱,皇上爱,百姓爱。开始以为作者是扯淡,看到后面,作者引用了不少史料,我才觉得是真的。”
萧厅长问:“引用了什么史料?”
“苏轼喜欢头上戴鲜花,诗是这样写的——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这首诗就是写的——因为他头上戴着花,又喝了酒,一路上不断有人卷起珠帘看他。”
萧厅长笑道:“因为他是名人,换个另外的老头,头上戴花,就没人看了,这叫追星。”
我笑道:“应该是吧。人人都戴花的另一个例子是司马光不喜欢戴花。”
萧厅长说:“司马光和苏轼有矛盾。”
“对对对。但戴花是时代流行病,司马光就只好要家里人少戴,或者不戴。他说,让苏某人多戴花,你们不要学他,什么大江东去,浪淘尽……那些雄伟的词都是假的,他只喜欢花。”
听得萧厅长哈哈大笑。
突然。我来了灵感,问道:“你们那个林科所种花,种出来之后是拿来卖?”
他摇摇头:“一般不卖。主要是科研嘛,哪种花适合在什么地方种植,哪种树木有什么用途,主要是研究这个。都拿国家工资的人,他们的任务是科研。”
我了解清楚之后,说道:“劝张文杰种花木怎么样?”
“种花木?”
“是啊。蒙达下面县,一是山地荒坡荒土多,二是租金比较便宜。让他去租地,带领村民种花木。只要规模大就有发展前途。”
萧厅长来了兴趣:“你详细说说。”
我说:“一是本地可以消费,二是游客可以消费,三是向各地市、省城、甚至外省辐射。
现在城市对花木的需要量大。种花、种树苗、种草皮。让他去弄这个最好。
一是您可以名正言顺支持,林业厅是管这些工作的,派个技术员到我们蒙达,指导蒙达发展花木业。
二是我也可以名正言顺可以支持。不错钱给他,但在政策上可以支持他。
你支持一点,我支持一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搞好了还有功劳。”
萧厅长说:“先看他的态度,如果还是夸夸其谈,只想做大生意,就不和他谈。如果态度好。可以引导他。到时再说吧。”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
一看是张文杰的号码,我说:“快到了。”
他说:“我在外面等你们。”
不过五六分钟,车子就驶进了茶馆前坪。
下了车,我见到好久没见面的张文杰,现在变了。
如果是初次见面的人,别人一定认为他是个成功人士,穿得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但我感觉这是强装派头。
有句俗话——真名士自风流。随便穿个什么衣服,他身上那股精气神,别人都能感受得到。现在,他穿得这么有模有范,反而让我觉得他是在强充好汉。
果然如此,他见了我们,快步走过来,先弯着腰和萧厅长握手。然后才和我握手。也许我曾经是他的部下,他的腰才没有弯得低。
三人一起走进1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