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季同志手上的诺贝尔奖牌,反面图案为缪斯女神(左)正在演奏着七弦琴,一位年轻人(右)坐在月桂树下边听边记录着。
月桂树是荣誉的象征。缪斯女神共有9位,奖牌上这位取材于厄剌托,是司爱情诗与抒情诗的女神,上面还刻着:Inventas vitam i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翻译为:通过对艺术的探索,有益于改善〈人类〉生活)。
获奖者季宇宁的名字,JI YUNING,刻在图下方的铭牌上。无论是奖牌,还是在证书上,小季同志的名字,都是按汉语拼音这么拼写的。
名字下面,还有文字“AcAd. SUEc.”,代表瑞典文学院。
他手中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奖牌,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奖牌正面,是完全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在奖牌的反面。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奖牌背面图案,为一位医学天才为了给病女孩解渴,正在收集从岩石上涌出的水,她的膝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
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奖牌背面是一样的。这两个奖的奖牌没有任何区别。图案是女神伊西斯从云中浮现,圣母握着象征财富和科学智慧的号角,轻轻拉开女神的面纱,露出她冷峻的面容,象征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伊西斯是埃及女神,后来在希腊、罗马的神话体系中也有她的位置,她被奉为自然和魔法的守护神。
奖牌上的拉丁语“Inventas vitam i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源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大意是“发明让世间生活变得更美好”。
季宇宁在晚宴前就已经仔仔细细的看过另外几块诺贝尔奖的奖牌了。
在颁奖仪式前,他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贵宾厅,和另外几位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快就聊到一起去了。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除了他之外,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
而且获奖者绝大部分都是北美人。可见这个时代的北美的科技发达程度。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两位,加拿大人伯特伦·布罗克豪斯和北美人克利福德·格伦伍德·沙尔,因在中子频谱学与中子散射技术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奖。??
诺贝尔化学奖?,则是由北美籍的乔治·安德鲁·欧拉因在碳氢化合物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奖。??
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同样是两位北美人,阿尔弗雷德·古德曼·吉尔曼和马丁·罗德贝尔因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息转导中的作用而获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有三位,北美人约翰·纳什?,就是电影《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他因在非合作博弈均衡理论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而与另两位博弈论学家,北美籍的约翰·c·海萨尼和德国人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与这几位的聊天中,季宇宁同志除了文学方面,还兼具物理学,化学,医学以及经济学方面的成就。所以,几乎所有的话题,都与他相关。
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小季同志在led照明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未来他完全配得上物理学和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他拿到的第1个诺贝尔奖,居然是诺贝尔文学奖。
前世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就是颁发给了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的两位澳洲医学家。
而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则是颁发给了三个日本人,旨在表彰其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实现新型节能光源的突破。
如果不出意外,那么11年后,季宇宁将会和朱琳一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再过9年,他还将一个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此,他将会集齐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和医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这3种奖牌的全部样式。
这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记录。
根据前世的记忆,这恐怕也是一个后无来者的记录。
因为,前世从没有人三次获得诺贝尔奖。
最多的,也就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截至2025年,历史上共有五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玛丽·居里(居里夫人)、莱纳斯·鲍林、约翰·巴丁、弗雷德里克·桑格和卡尔·巴里·夏普莱斯?,其中夏普莱斯是唯一仍在世的获得者。?
12月11日,周日。下午。
季宇宁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按照惯例,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举办讲座。
小季同志是提前大约一个小时,就来到了讲座的地点。
这时,斯德哥尔摩大学玛格纳礼堂1200多个座位已经座无虚席。除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学生外,还有很多当地其他学校的学生前来聆听。
其中有不少来自华夏的留学生。
这种讲座更像是一个读者见面会,而这种读者见面会,往往是从朗诵开始的。
最开始是由瑞典的一位着名演员朗诵季宇宁的诗歌,第1首就是季宇宁的《一代人》,这首诗已经翻译成全世界几十种语言了。
现场朗诵的,是这首诗的瑞典语版本和英语版本。另外,季宇宁也应邀朗诵了中文版本。
季宇宁的若干首代表诗歌朗诵结束后,很快就来到了目前瑞典当地最感兴趣的季宇宁的戏剧作品,也就是今年在欧洲和北美上映的他最新创作的舞台剧《mamma mia!》(《妈妈咪呀》)。
这部《妈妈咪呀》被誉为90年代中期的百老汇的代表作。
百老汇在每个时代都可以找寻到自己的标志,琳琅满目的经典名剧像一尊尊坐标,将百老汇划分为不同的时代,30年代有《万事皆空》,40年代有《俄克拉荷马》,60年有《芝加哥》,80年代有《猫》,90年代刚刚在1992年上演了一部轰动的音乐剧《为你疯狂》,紧接着,不到两年后,就出现了这部享誉全球的音乐剧《妈妈咪呀》(mamma mia!)。
前世这部《妈妈咪呀》,是被誉为世界第一音乐剧的。
当然,在讲座的最后,还是讲到了季宇宁自己的小说。瑞典人普遍对季宇宁的《英国病人》更感兴趣,另外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他的小说《活着》也非常崇拜。
季宇宁现场还用中文朗诵了一段他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一小节。
即便很多人听不懂中文,但却是能感受到那种独有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12月13日,季宇宁从瑞典回到了京城。
12月15日,季宇宁回到京城大学。
他是应母校的请求,回校做一次报告。
毕竟他是国内第1个获得诺贝尔奖的。
“吴校长,这次我准备把我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金50万美元,捐给咱们学校,用作设立相关的奖学金。”
小季同学从8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的向母校捐钱。除了最早捐建的5栋建筑,还经常性的有一些不同用途的捐赠,像捐赠的现金就已经有若干笔。
“另外,我这次获得的诺贝尔的奖牌,就是这个金牌,我也准备捐给学校。
上次获得图灵奖,那个图灵碗,那个银色的碗,捐给了学校。
这次捐赠的,是诺贝尔奖的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