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纵马驰骋在战场上,目光敏锐地寻找着皇帝李逸风的身影。
他知道,只要擒住李逸风,这场战争便宣告结束。
他高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弟兄们,活捉李逸风,大功告成就在此一举!”
在他的激励下,骑兵们士气高昂,不顾一切地朝着皇帝李逸风的马车冲去,一场决定大梁帝国命运的最终对决,在这夜黑风高的战场上,全面展开。
周雄见状,心中暗暗叫苦,他深知敌军骑兵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为了陛下能够顺利离开,今日哪怕是战死沙场,也要为陛下尽可能拖住敌人。
他一边奋力拼杀,一边迅速传达命令。
很快,城防营和御林军的盾牌兵迅速组成了数百人规模的盾牌阵,已经在忠义军骑兵的对面横跨展开。
杨毅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如炬地紧盯着敌军的动向。
眼看着敌方的盾兵正迅速集结,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工蚁,有条不紊地排列组合,意图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关卡,将皇帝李逸风牢牢守护在身后。
这盾阵一旦成型,想要突破就难如登天了。
杨毅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大声下令:“给我冲乱敌军阵型,绝对不能让他们的盾牌连接起来!”声音在夜空中回荡,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着命令下达,忠义军骑兵们如离弦之箭般朝着盾兵冲去。
马蹄声如雷,大地在他们的奔腾下震颤。骑兵们挥舞着长刀,试图在盾阵完成合围之前撕开一道口子。
然而,敌军人数众多,密密麻麻的盾兵仿佛无穷无尽。
尽管忠义军骑兵左突右击,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骑术,一次次奋力地冲击着盾兵的防线,盾兵们在指挥官的大声呼喊下,毫不畏惧地坚守着自己的位置。
前排的盾兵紧紧握住盾牌,用身体抵住,以抵御骑兵的冲击;后排的盾兵则迅速填补前排的空缺,加固防线。
尽管前面不断有盾兵被骑兵的长刀砍倒,或是被战马撞倒,但他们的同伴立刻顶上,前赴后继。
在忠义军骑兵连续几次勇猛的冲击之后,数千人组成的盾阵依然顽强地形成了。
那紧密相连的盾牌,如同一道冰冷的钢铁长城,横亘在杨毅的骑兵面前。盾阵之后,是严阵以待的禁卫军和那辆承载着皇帝李逸风的马车。
杨毅看着已然成型的盾阵,脸上的表情愈发冷峻。但他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心中迅速盘算着新的战术。
他知道,这场战斗已经到了关键时刻,绝不能因为这一道盾阵就放弃活捉李逸风的绝佳机会。
这些盾牌兵训练有素,动作整齐划一,手中巨大的盾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他们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决然与坚毅,死死地将禁卫军以及载着皇帝李逸风的马车护在身后。
每一面盾牌都如同一堵厚实的墙壁,严严实实地阻挡着敌人的视线与攻击。
盾牌表面被打磨得光滑,在月光下反射出清冷的光,好似在向敌人宣告着他们守护的决心。
在盾牌阵的后方,禁卫军们同样神色紧张,将皇帝李逸风的马车团团围住。
马车四周,精锐的禁卫军手持利刃,警惕地注视着前方的战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皇帝的安危系于他们一身。
车内的李逸风,脸色苍白如纸,透过车窗缝隙看着外面的局势,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焦虑。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节泛白,深知此刻自己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眼前这些士兵能否抵挡住杨毅骑兵的进攻,现在若是撤退,敌军骑兵必,趁机追击,到时候我军就是待宰的羔羊。
一时间,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
对面的杨毅同样也在犯难,想要突破这道防线活捉李逸风,又不想伤亡太多,那就必须尽快想出巧妙的办法。
于是,他连忙命令骑兵暂时停止冲锋,防止无谓的伤亡,一边迅速思索着破阵之策。
战场上一时间陷入短暂的僵持,双方都在紧张地对峙着,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引发更加激烈的战斗。
大将军周雄见敌方骑兵暂时停止了攻击,趁着这短暂的喘息之机,他心急如焚地策马来到陛下李逸风的马车前。
此时的周雄,战甲上溅满了鲜血,脸上也被汗水和尘土弄得脏兮兮的,但他顾不上这些,满心都是对皇帝安危的担忧。
周雄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语气急切而诚恳地说道:“陛下,形势危急啊!敌方骑兵实力强劲,这盾阵虽暂时抵挡住了他们,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只有退回城内,凭借京城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若继续向北撤退,在这旷野之中,我们很容易被敌军追上并歼灭。
恳请陛下立刻打消撤退的念头,退回城内才是保命的方法啊!”
李逸风坐在马车里,脸色苍白如纸,眼神中满是慌乱与犹豫。
他深知周雄所言非虚,可一想到要退回那即将沦陷的京城,心中又满是不甘与恐惧。
周雄见皇帝犹豫不决,继续劝说道:“陛下,京城内尚有不少守军,只要我们能退回城中,重新组织防御,敌军想要攻破也绝非易事。
现在撤退,我们身处险境,随时都可能遭遇不测。陛下,您是大梁帝国的主心骨,为了祖宗基业,为了万千臣民,还请您三思啊!”
李逸风长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与痛苦,缓缓说道:“周将军,朕又何尝不知退回城内的利弊。
只是,京城如今已失两门,敌军势如破竹,退回城内又能坚守多久?朕实在不愿就此放弃啊!”
周雄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逸风,说道:“陛下,事到如今,我们已无更好的选择。只要陛下在,大梁帝国就还有希望。
哪怕只有一丝机会,我们也要全力争取。况且,城内的百姓听闻陛下回城,必定士气大振,与我们一同抵御敌军。请陛下相信臣等,定能护陛下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