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六,阳光洒在洛阳宫的殿宇之间,李治端坐在龙椅上,专注地处理着灾后的余务。他的眉头微皱,似乎对某些事情感到忧虑。
突然,李治想起了苏州刺史曹王李明。他记得李明曾附从过废庶人李贤,这让他心生不满。李治对站在一旁的裴炎说道:“李明身为宗室,本应以身作则,却与李贤牵扯不清,实在不能轻易饶恕。”
裴炎恭敬地应道:
“陛下所言极是。李明此举有违宗室之责,应当予以惩处。”
李治略作思考,接着说:
“将他从苏州刺史贬为零陵郡王,安置到黔州去吧。你立刻拟一道旨意,让他尽快交接公务,不得在苏州拖延。”
裴炎应声领命,转身离去,准备拟旨。
没过多久,裴炎回到殿中,将拟好的旨意呈给李治过目。
李治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裴炎说:“这道旨意甚好。不过,李明毕竟是曹王,到了黔州后,还是需要当地官员多照看一些,莫让他受太多委屈。”
裴炎连忙回答:
“陛下圣明,臣也正有此意。只是,在照看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他的管束,以免他再生事端。”
李治表示赞同:“嗯,你说得对。让当地官员盯着点,不许他再与外人随意往来。另外,告诉李明,到了黔州要安分守己,若能痛改前非,朝廷日后自会酌情考量。”
裴炎迅速记下李治的指示,然后将旨意派人送往苏州。
数日后,李明在苏州收到了旨意。他深知自己罪责难逃,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交接公务。在完成所有手续后,李明带着家眷匆匆踏上了前往黔州的路途。
处理完李明的事情之后,李治并没有放松下来,他的目光紧接着投向了河南和河北的灾后重建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看到这两个地方的百姓们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心中感到一丝宽慰。
时间来到了十月廿七这一天,李治决定返回京师长安。他叫来张瑜,吩咐道:“今天我们就从洛阳启程回长安,你去安排一下。记住,一切从简,不要搞得太过隆重,以免惊扰到百姓。临走前,让洛阳宫的人把门窗都关好,把文书也都收拾妥当,不要落下任何东西。”
张瑜连忙点头应是:
“奴才这就去安排,车马早就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陛下,要不要提前跟长安那边通个气,让他们做好接驾的准备呢?”
李治摆了摆手,回答:
“不用特意准备,我们直接回宫就好,不要打扰到地方和宫里的人。另外,把洛阳这边还没有处理完的奏报都带上,回长安后继续处理。”
张瑜轻声应了一声,表示自己已经听到了李治的吩咐,然后迅速转身离去。他快步走到随从们面前,有条不紊地指挥他们收拾行李、清点文书,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任何遗漏。
在出发前,李治再次召见了裴炎。他表情严肃地对裴炎说:
“我离开洛阳之后,这里的政务就全权交给你了。你要多留意一些,特别是河南、河北地区的赈灾收尾工作以及重建事宜。如果有紧急情况,一定要快马加鞭地送到长安来。此外,李明到黔州的消息,也别忘了让当地官员及时上报。”
裴炎恭敬地躬身施礼,回答: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地盯着这些事情,绝对不会有丝毫延误。陛下此去长安,路途遥远,还望一路保重。到了长安后,也请陛下尽快传个消息回来,好让臣等安心。”
李治微微点头,表示对裴炎的信任和满意。随后,他登上了马车,准备启程前往长安。
马车缓缓前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道路上回荡。一路上,李治透过车窗欣赏着窗外的风景,心中思绪万千。
突然,车帘被掀开,张瑜的声音传来:
“圣人,前面快到长安地界了。臣已经提前派人去宫门通传,等咱们到了,就能直接进宫了。”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
“嗯,做得不错。你再去告诉那些官员们,让他们把要禀报的事情都整理清楚,明日早朝的时候一并呈上来。”
张瑜领命而去,李治则继续靠在马车的软垫上,微闭着双眼,养精蓄锐。
这一路从洛阳赶回长安,着实让他有些疲惫不堪。
然而,身为一国之君,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即使再累,也不能有丝毫懈怠。
过了一会儿,马车缓缓停下,李治睁开眼睛,看着车窗外熟悉的皇宫建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这里是他的家,也是他权力的中心,但同时也是无数压力和责任的所在。
他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下了马车,迈步走进了皇宫。
李治听后露出满意的笑容:
“物资能够按时抵达,这实在是太好了。绝不能让宗室们感到心寒啊!”
他略作思考,接着吩咐:
“明日让官员们按照顺序前来觐见,首先将重要的政务呈报上来,切不可像往常一样扎堆前来,以免耽误正事。”
张瑜赶忙:
“奴才遵命,这就去安排妥当,确保明日的政务能够顺利进行。”说罢,他躬身施礼,然后转身快步离去。
李治看着张瑜渐行渐远的身影,缓缓地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待张瑜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外,李治才迈步走向殿外。
站在殿门口,李治极目远眺,将长安皇宫的景象尽收眼底。
那熟悉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以及宫殿之间错落有致的布局,都让他倍感亲切。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气息。
李治心中暗自感叹,回到长安,终于可以将两地的政务统筹起来了。
如此一来,往后处理各种事务都会更加得心应手,也能更好地掌控全局。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略微轻松了一些,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