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王建军忍不住又在心里骂了一句:“去他娘的!”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现在不是发泄情绪的时候,他必须面对现实。
调查组已经来了,他必须想办法应对。
上午九点整,七辆军绿色吉普车和两辆黑色伏尔加轿车驶入厂区。
这些车扬起一片片尘土。
随后从车上下来三十多人。
为首的是一位神情冷峻的中年军官,肩章上几颗星星显示他是师级干部。
跟在他身后的是一群穿着中山装的工作人员,个个面色严肃。
“王建军同志,我是军宣组组长陈山。”
军官向他敬了个礼,语气却不容置疑:“这位是组织调查组的李文军同志。
根据上级指示,我们要对红星轧钢厂的问题进行彻底调查。”
王建军注意到调查组中有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曾经被他处理过的人员亲属。
他心中了然,这次是有人蓄谋已久的报复,这些都是马前卒。
望着调查组一行人严肃的表情,王建军知道,这场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我代表轧钢厂每一位职工,欢迎各位同志的到来。
欢迎你们来指导工作。”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坚持下去。
为了轧钢厂的几千名职工,也为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调查组进驻后,立即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清查工作”。
他们在厂区各处张贴大字报,内容全是针对王建军的指控:
“揭开假劳模王建军的真面目!”
“王建军是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定时炸弹!”
“坚决清算王建军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陈山在第一次全体干部会议上,毫不客气地指出:
“红星轧钢厂的问题很严重!
有人借着抓生产的幌子,大搞资本主义复辟!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王建军平静地回应:
“陈组长,轧钢厂此次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哼!”
李文军冷笑一声:
“就是因为你只抓生产,不抓革命,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
据我们了解,你现在重用一些曾经在上一任部门任职的人员亲属;
你提拔的马师傅,更是参加过反动会道门!这些你都作何解释?”
王建军心中一凛,这些陈年旧事都被翻了出来,可见对方做足了功课。
他镇定地回答:
“这些干部的问题都经过组织审查,而且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一直很好……”
陈山猛地一拍桌子:“够了……”
“王建军同志……”
陈山的语气严厉起来,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却没有直接宣读,只是用手按在桌上:
“根据上级指示,并在初步掌握的情况基础上。
调查组认为你目前已不适宜继续主持轧钢厂的全面工作。
请你从现在开始,配合我们的审查。
暂时停止行使主任职权,厂里的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暂行代理。”
他特意强调了“暂时”和“配合”两个词,目光紧盯着王建军。
双眼中施加着无形的压力。
王建军心里清楚,这所谓的“上级指示”很可能是一个模糊的授权。
给了调查组临机决断的空间。
他如果当场激烈抗辩,就会被扣上“对抗组织审查”的帽子。
他面色不变,平静地回应:“我服从组织决定。
但我必须声明,我所有的行为都经得起审查。
同时,我也要求按照程序,看到正式的、明确要求我停职的书面通知。”
陈山他们最后的结果就是:保留王建军部分、正常主任职责。
不过让王建军痛心的是,调查组开始对厂里的中层干部进行隔离审查。
第一个被带走的是董阳升,理由是“涉嫌包庇反革命分子”。
接着是食堂主任被带走,罪名是“生活腐化,与王建军同流合污”。
这天晚上,王建军独自在办公室整理材料,老钳工周师傅悄悄找了过来。
“王主任,工人们都很担心您。”
周师傅压低声音:
“调查组天天找人谈话,要大家揭发您的问题。
但是咱们工人都说,王主任是真心实意为工人着想的好领导。”
王建军感动地握住老师傅的手:“张师傅,谢谢大家的信任。
但是你们千万不要和调查组硬顶,该配合的还是要配合。”
“您放心,我们心里有数。”
张师傅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这是工人们自发记录的,您这些年为厂里做的好事,大家都记着呢。”
就在王建军翻看笔记本时,厂区里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他们走到窗前,只见调查组正在组织一场“突击忆苦思甜”活动。
工人们被要求连夜吃忆苦饭,唱革命歌曲。
“这不是折腾人吗?”张师傅气愤地说:“明天还要上班呢!”
王建军沉默不语。
他明白,这是调查组在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想要找出他的破绽。
接下来的日子里,调查组的手段越来越激烈。
他们不仅要求工人们揭发王建军的“问题”,还在全厂范围内搜查“反革命证据”。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甚至把矛头指向了王建军的家人。
一天下午,聂文君抱着孩子来到厂里,脸色苍白地告诉王建军:
“今天调查组的人来家里了。
说要检查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是否符合无产阶级标准。
他们把咱们家的衣柜、橱柜都翻了个遍。
连给孩子准备的奶粉都被拿走了,说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王建军勃然大怒,立即找到陈山:
“陈组长,调查我可以,但是请不要骚扰我的家人!
连孩子的口粮都要没收,这太过分了!”
陈山冷冷地说:
“王建军同志,你要端正态度。
调查组是在执行公务,希望你配合。”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秦淮茹。
这个王建军一向不怎么搭边的女人,竟然在调查组面前说了公道话。
“我们都清楚王主任的为人,要说他搞资本主义复辟,那是胡说八道!”
秦淮茹当着调查组的面说:
“他要是真想搞特殊化,何必天天在食堂跟工人们一起吃饭?
再说了,上次忆苦思甜活动。
他还特意叮嘱我们要注意工人的身体健康,这样的领导上哪儿找去?”
这番话在工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一些老工人站出来说:
“王主任去年冬天还亲自到我家,给我生病的老伴送药。
这样的干部要是反革命,那天底下还有好人吗?”
女工周玉芹也红着眼圈说:
“我男人去世得早。
王主任知道后,不但给我安排了轻省点的活儿,还帮我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
这样为我们着想的好领导,我不信他会做出那些事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支持王建军,调查组的工作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