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的十二月,湿冷已渗入骨髓。
连日的阴霾天空终于在今晨透出些许稀薄的蓝意,阳光挣扎着穿过云层,在ocg国际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顶层“星穹”会议室里,却是一派与窗外清冷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上,堆叠着如山般的文件资料。
招股书草稿、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行业分析数据、竞争对手财报......
空气中弥漫着浓咖啡和一种名为“上市前冲刺”的紧张气息。
徐振宇、代海涛、陈默,以及cfo张明远、鹅厂代表许哲,还有来自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的三位顶尖证券承销商代表,围桌而坐。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疲惫,但眼神却无一例外地灼亮,聚焦在桌中央投影出的那份不断修订的灵境互动ipo初步方案上。
“各位,时间紧迫。”高盛的董事总经理李锐(davidli)率先开口,他语速极快,带着港式普通话的腔调,手指敲击着笔记本电脑。
“港交所已经正式受理我们的a1申请(上市申请表格),反馈意见比预期要温和。
现在核心是定稿招股书、锁定基石投资者、最终确定发行规模和定价区间。
我们必须争分夺秒,目标是明年一月初,最晚一月底,正式挂牌。”
摩根士丹利的执行董事艾米王(amywang)接话,她作风干练,目光锐利:
“基于最新审计的2018年前三季度数据,以及《蛋仔聚会》q4的爆炸性表现,我们建议将发行规模从原计划的10%提升至12.5%,即发行新股占总股本的12.5%。
以当前市场环境和公司稀缺性,市场完全有能力消化。”
随即她便展示了,灵境互动在ipo前后的各股东持股比例情况。
在pre-ipo轮后各股东持股比例:
徐振宇:28.27%
陈默:25.46%
代海涛:20.85%
鹅厂:14.8%
淡马锡:3.49%
高瓴:2.62%
红杉:1.74%
挚信:0.87%
员工持股平台:1.9%
总计:100%
在ipo后各股东持股比例:
徐振宇:24.74%
陈默:22.28%
代海涛:18.24%
鹅厂:12.95%
淡马锡:3.05%
高瓴资本:2.29%
红杉中国:1.52%
挚信资本:0.76%
员工持股平台:1.66%
公开发行:20.00%
陈默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发行价区间基于什么考量目前市场情绪如何这个估值水平,投资者能否接受”
amywang似乎早有准备,迅速回答:
“陈总问到了关键。
估值基础是综合考量:一是对标全球领先游戏公司(如动视暴雪、take-two)的市盈率(pe)和市销率(ps);
二是参照近期港股新经济公司,尤其是鹅厂系公司的上市表现;
最核心的是灵境自身惊人的增长速度和盈利能力。”
“《蛋仔》的爆发性增长是最大变量,它证明了灵境不仅有能力打造爆款,更能持续运营和放大爆款价值。
投资者愿意为这种高成长性和稀缺性支付溢价。
我们与众多亚洲、欧美的顶级长线基金初步沟通,反馈非常积极,这个价格区间他们有很强意愿覆盖。”
她切换ppt,展示出一组精心测算的数据:
“考虑到《蛋仔》的持续爆发潜力、《星渊》技术测试的超预期反馈、以及公司稳固的现金流基本盘,我们建议的发行价区间定在每股75-85人民币。
对应融资规模将在56亿至64亿人民币之间(约合8.26亿至9.44亿美元)。”
这个数字让徐振宇和代海涛呼吸都微微一窒。
60亿人民币左右!
这应该算是近年来港股市场上最大规模的tmtipo之一。
张明远迅速心算,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如果按上限定价,公司发行市值将超过510亿人民币(约75亿美元)......”
五百亿的市值...
这在港股上市的股票中已经算是市值很高的了。
去年的宁德时代好像也不到800亿吧。
中金的md赵辉也带着激动的声音补充道,他更侧重境内视角和资金流向:
“融资用途必须清晰且有说服力。
我们建议招股书中明确:
40%用于持续研发投入,特别是《星渊》的全面开发和新ip储备;
25%用于加强ugc生态建设,包括服务器扩容、开发者工具优化、创作者激励计划;
20%用于战略性投资及收购,补充核心技术或ip;
15%用于全球市场拓展及营运资金。”
徐振宇深吸一口气,与陈默交换了一个眼神,沉声道:
“研发和生态投入我没意见,这是立身之本。
全球拓展方面,我们初步计划是在新加坡设立国际发行中心,重点冲击东南亚和日韩市场。
北美和欧洲需要更谨慎的本地化策略。”
代海涛盯着那“40%用于研发”的条款,用力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才是最实在的。
他很明显更关心技术:“收购标的,我倾向于关注一些有独特物理引擎技术或ai内容生成技术的海外小型工作室,或者国内优秀的独立游戏团队。
这笔钱要用在刀刃上,补强我们的技术护城河。”
许哲也代表鹅厂表态:“鹅厂作为最大机构股东,完全支持该发行方案。我们看好灵境的长期价值,并承诺在国际配售中积极认购,稳定市场信心。”
许哲发表完意见以后,徐振宇和代海涛都同时看向陈默,眼中是征询,更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这个发行规模和估值,远超他们最初最疯狂的想象。
陈默一直安静听着,此刻才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三位顶级投行代表身上:
“承销商团队的选择,你们三家的方案我们都详细评估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