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在电话那头陷入了沉思。
作为欧洲最大重工企业的掌门人,他深知技术领先意味着什么。
如果中国真的出现了如此出色的技术人才,那么克虏伯集团在亚洲市场的垄断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米勒,你现在立即搜集这个沈良的所有资料。”
弗里德里希的声音透着一丝冷意,“我要知道他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术专长,甚至是家庭情况。”
“是的,总裁先生。”汉斯·米勒连忙应道,“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沈良已经识破了我们的技术倾销策略,他要求我们交出最新的技术资料作为赔偿,否则就要我们滚出中国。”
“什么?”弗里德里希的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一个中国技术员敢威胁我们克虏伯集团?他以为自己是谁?”
“总裁先生,现在不是较真的时候。”汉斯·米勒急忙劝阻,“如果我们和中国彻底闹翻,损失的可是整个亚洲市场。而且…而且我觉得这个沈良可能真的有这个实力。”
弗里德里希沉默了很久,脑海中快速盘算着利弊得失。
中国市场对克虏伯集团来说确实太重要了,占据了集团总营收的三成以上。如果失去这个市场,对集团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好,米勒。”弗里德里希最终妥协了,“你先稳住那边,我会派遣总部的技术专家团队过去。但是记住,我们绝不能在一个中国人面前示弱。”
“明白,总裁先生。”
挂断电话后,汉斯·米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件事情远没有结束,甚至可能引发一场技术领域的地震。
与此同时,首钢的会议室里,沈良正在向厂领导汇报刚才发生的事情。
“沈良,你做得很好。”厂长王建国拍着沈良的肩膀,脸上写满了钦佩,“这些外国人总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今天总算是让他们见识了我们的厉害。”
“厂长,这只是开始。”沈良的表情依然严肃,“克虏伯集团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他们一定会派更厉害的技术专家来试探我们的底线。”
总工程师李明德皱起了眉头:“那我们该怎么办?万一他们真的撤走所有技术支持,我们的生产线可能会受到影响。”
“李总工,您多虑了。”沈良自信地笑了笑,“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摆脱对他们的技术依赖。今天修复连铸机的时候,我已经摸清了他们整套系统的技术原理。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可以设计出性能更优秀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真的?”王建国眼睛一亮,“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技术自主,不仅能够摆脱外国人的制约,还能大大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不仅如此。”沈良的眼中闪烁着远大的理想,“如果我们的技术足够先进,甚至可以反过来向国外出口我们的设备和技术。”
这个想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在1980年的中国,能够想象中国制造的工业设备出口到发达国家,简直是天方夜谭。
“沈良,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路要一步步走。”王建国虽然被沈良的雄心壮志所感染,但理智告诉他必须脚踏实地,“我们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好。你说需要一个月时间设计替代方案,厂里全力支持你。需要什么人员和设备,尽管开口。”
“谢谢厂长。”沈良点了点头,“我需要组建一个二十人的技术攻关小组,包括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另外,还需要申请一笔专项研发资金。”
“没问题。”王建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明天我就给你批人员和资金。”
就在这时,厂办公室主任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厂长,外面来了几个记者,说要采访今天连铸机故障抢修的事情。”
王建国愣了一下:“记者?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
沈良也感到有些意外。按理说,今天的事情应该还没有传播出去才对。
“是《人民日报》和《科技日报》的记者。”办公室主任补充道,“他们说接到消息,首钢出现了一位技术天才,仅用二十分钟就解决了外国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技术难题。”
王建国看向沈良:“你觉得怎么办?”
沈良思考了一下,然后坚定地说道:“见。既然要打一场技术战争,就不能怕宣传。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掌握最先进的工业技术。”
半小时后,会议室里坐满了记者。闪光灯频频亮起,摄像机对准了坐在主席台上的沈良。
《人民日报》的记者首先发问:“沈工程师,据了解您今天仅用二十分钟就修复了德国专家都无法解决的设备故障,能谈谈您是怎么做到的吗?”
沈良从容地回答:“实际上,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事情。只要认真学习技术原理,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任何技术难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中国工人的智慧绝不比外国人差,缺少的只是机会和平台。”
《科技日报》的记者接着问道:“有消息称,德国克虏伯集团的技术专家对您的技术水平非常震惊,甚至承认了他们在技术转让中的欺骗行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沈良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国家的技术主权。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公司利用技术垄断地位,向我们推销过时的技术,收取高昂的费用,同时在合同中设置各种限制条款。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我们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记者追问道。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沈良的声音掷地有声,“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别人的技术施舍。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和支持,中国制造一定能够走向世界前列。”
记者们被沈良的话深深震撼了。在这个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能够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技术自主的重要性,并且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实在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