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洒落。滚水冲入茶壶,嫩绿的茶叶,在水中舒展。
空无轻抿一口清茶,眼神渐渐悠远,开始讲述,在西南山地的见闻。
他说起谷口镇,看到许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将破旧的村落,变成了集旅游、文创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还有九寨山谷的村民们,为了打通与外界的联系,男女老少齐上阵,硬是用铁锹和背篓,在悬崖峭壁间,疏通了蜿蜒的山路。
甄老捧着茶盏的手,微微颤抖,银白的眉毛下,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他缓缓点头:\"这些年轻人,是在用双手编织梦想啊。
其实,人们终其一生所求的,不过是一方可以扎根的土地,一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
茶几上的水仙花,静静绽放,幽香混着茶香,让这番话语,更添几分深意。
甄秀双手托腮,眼中跳动着火花:\"爷爷说得对!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
孙蜜立即会意,急忙按住她的手:\"秀儿,那里瘴气弥漫,你一个姑娘家......\"
\"蜜姐!\"甄秀反握住孙蜜的手,\"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这不是爷爷常说的吗?\"
她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最后落在墙角,那幅\"四海一家\"的字画上。
空无轻轻摇头:\"重建家园,未必都要亲力亲为。我观察多时,发现当地最缺的,是人才和资金。\"
空无从行囊中,取出图纸,在茶几上徐徐展开,\"若能组建专业团队,建立帮扶机制,岂不比单枪匹马,更有成效?\"
月光悄然移动,将图纸映得,格外清晰。四人陷入沉思,唯有茶香,在静谧的夜色中,缓缓流淌。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小院,幽深宁静。
空无率先打破沉默:“咱们可以成立,公益基金会,专门支持乡村建设。\"
他继续说道,\"以它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为返乡青年提供技术培训,为山区道路建设募集资金,还能搭建城乡交流平台。\"
甄秀拍手:\"这个主意好!我在大学认识不少同学,他们一定愿意参与。\"
孙蜜若有所思:\"我认识几位企业家,他们一直想做些公益事业。\"说着掏出手机,\"要不,我现在就联系看看?\"
甄老看着三个年轻人,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你们让我想起,四十年前,我和几个老伙计也是这样,围坐在火炉边商量着,怎么帮乡亲们修水渠。\"
窗外,暮色渐浓,茶香氤氲中,空无请甄老,为基金会题名。
甄老爽快应承,孙蜜连忙研墨,甄秀铺开宣纸。老人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壹家基金\"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力透纸背。
众人皆赞,这名字起得好,既暗合\"四海一家\"的理念,又寓意着众人同心。
孙蜜提议道:\"秀儿,不如你我二人共掌基金,如何?你在高校资源丰富,我在商界人脉广泛,正好互补。\"
甄秀看向爷爷,甄老缓缓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她爽快应承下来,三个年轻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月光下,他们的身影,在墙上投下坚定的剪影。
夜更深了,茶已过三巡,但讨论仍在继续。
空无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草拟基金会的章程;甄秀翻出通讯录,列出可能合作的专家学者名单;孙蜜则开始规划筹款方案。
甄老坐在藤椅上,望着这群充满理想的年轻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看到了四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