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远咳嗽一声,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我观察思考了很久,决定采用美利坚国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固定流水作业法!”
“可能这样不是很好理解”,他详细解释道:“所谓的固定流水作业,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产品。”
“就拿咱们所制造的汉阳造步枪来说,将其拆分成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最简单的、标准化的工序。”
“每一个工人或者是技术人员,不需要掌握全部的技术,他只需要反复练习,精通其中一道或者几道工序。”
他在上面侃侃而谈,但下面的众人却是一脸的疑惑。
见状,宋明远也是有点哭笑不得。
看来自己所说的理念,还是太过于超前了。
他让黄辰拿了一块移动黑板过来,随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简单的生产线示意图。
“就拿刚才的汉阳造步枪来说。”
“第一个人,只负责切割钢坯;第二个人,只负责在台钳上初步打磨枪管外形;第三个人,只负责用固定规格的钻头钻通枪管;第四个人,只负责拉制膛线……”
“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人只负责最终检验。”
“每一个工位,工具都是固定的,操作也是标准化的,技术要求降到最低。”
“一个普通的学徒,可能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就能熟练掌握他所在岗位的技能,迅速上岗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
宋明远讲的非常细致,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是随便拉个不识字的人进来都能明白具体的做法,更何况眼前这一大群知识分子。
“总座,这样的分工是不是有些太细了?工人或者技术人员只懂得自己那一块,万一……”
“没有万一!”
宋明远斩钉截铁,“我们要的不是全能的大师,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要全能大师。”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最大数量的、能生产出合格零件的‘速成型人才’!”
“就如同我们的部队一样,不需要每个士兵都是神枪手、爆破专家、医疗兵,但需要他们各司其职,组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继续阐述,“第一,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每个人只做一个动作,熟练度会飞速提高,生产速度必然加快。”
“第二,质量更容易得到控制,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出了问题能迅速追根溯源到具体工序和责任人。”
“第三,降低了对熟练工匠和中高级技术人员的依赖性,极大缩短了培训周期,能够快速扩充我们的产业工人队伍。”
“第四,便于管理,生产流程标准化,管理难度下降。”
随后他看向刚才发问的那位厂长:“至于你说工人只懂一块,没关系!”
“我们从一开始需要的都是在整体规划下的分工协作。”
“步兵不懂炮兵的测算,但不妨碍步炮协同取得胜利!”
“而这样的庞大工作量正是今天我叫大家来的目的所在,这次由泰安大学牵头,各部门互相配合。”
“几方结合起来,先依托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同时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教材。”
“最重要的是,这些教材为辅助教育,一切还是要以实操为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他们拧螺丝的拧螺丝,打铁的打铁!”
听到宋明远的解释,此时的周云泽已经是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建忠,你这个想法很好,可这……这,还是教育吗?!”
周云泽这番话,道出了在场许多知识分子的心声。
他们习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讲究的是培养通晓原理、技术全面的工程师和工匠。
宋明远这套“拧螺丝的只管拧螺丝”的法子,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离经叛道,将博大精深的技艺贬低成了毫无灵魂的重复劳动。
对于这种傻瓜式、没有前途可言的教育自然是有点看不上的。
虽然这些人嘴上没有明说,但宋明远也不是傻子,自然是能够听得出来的。
会议室里刚刚被宋明远描绘的蓝图所激起的热情,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凝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宋明远身上。
想要从其身上得到他的回复。
“周老,没办法!”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是学贯中西、理论精深的大师吗?”
“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确实需要,但现在,我们最缺的是时间,是能立刻顶上去、让机器转起来、让枪炮响起来的人才。”
“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敌人也在发展,而且发展速度可能比我们还要迅速。”
“所以,我们现在要搞的,不是太平年月的‘百年树人’,而是战时的应急教育,是救命的教育!”
宋明远并没有将话说的太过分,但接下来一连串的发问,瞬间让周云泽这位老教授改变了自己的主意。
“周老,这当然是教育!”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它的目的极其明确——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最能满足战争需求的技术性工人!”
“他们或许不懂枪械所有的力学原理,但他们能又快又好地车出合格的枪管;他们或许说不出钢铁冶炼的化学方程式,但他们能严格按照规程炼出合格的钢材。”
“这难道不是一种价值?一种在当下比高深理论更迫切、更直接的价值体现吗?!”
宋明远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还没到追求‘精不精’的时候!”
“先解决有无,再谈优劣!”
“再说了,后续我们还可以利用成人再教育,给这些速成人员提供机会,让他们继续提高。”
听到这周云泽副校长,算是听明白了宋明远的意思。
“我明白了,建忠,你这个构思和想法确实是非常适合当下的情况。”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