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的鸭绿江边,北风刮得跟小鬼子逃跑时丢的钢盔似的,在冰面上\"咣当咣当\"直打转。老班长王铁柱蹲在江边啃冻梨,突然\"呸\"地吐出块冰碴子:\"嘿!这梨比鬼子的罐头还硬!\"
延边金大爷家的炕头上,十几个朝鲜族大娘盘腿坐成一圈,手里的稻草\"唰唰\"响得跟下雨似的。金大爷的小孙女顺姬数着编好的草鞋:\"一五、一十...阿妈妮,这都第三筐啦!\"
隔壁朴大嫂手指头磨出了血,往围裙上随便一擦:\"急啥?咱延边老娘们儿的手,当年给抗联编过草鞋,现在给八路军编,那叫一个快!\"说着把编好的草鞋往墙根一扔,\"哗啦\"一声,草鞋堆得跟小山似的。
村口突然传来\"嘚嘚\"的马蹄声,民兵队长老崔扯着嗓子喊:\"乡亲们!总部来电报啦——要二十万双!\"朴大嫂手里的稻草\"啪\"地断了:\"哎呦我的老天爷!这是要把咱延边的稻草都拔光啊!\"
在鸭绿江大桥的残骸上,侦察兵小李正站在摇摇欲坠的铁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系着红布条。江风呼啸而过,布条被吹得\"呼啦啦\"作响,仿佛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一旁的新兵蛋子二嘎子看着这一幕,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道:“班长,咱这是干啥呢?咋感觉像是在给小鬼子招魂似的。”
小李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招个屁的魂!你懂个啥!”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翻开给二嘎子看,“瞧见没?每条布条的位置我都详细地记在这上面了。”
二嘎子凑近一看,只见本子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记,看上去就像一张错综复杂的蜘蛛网。
小李解释道:“这可不是什么蜘蛛网,这是给炮兵弟兄们当坐标用的。等打起来的时候,他们就能根据这些布条的位置,准确地瞄准对岸的鬼子。”说着,他做了个爆炸的手势,嘴里还模拟着炮弹爆炸的声音,“轰!”
就在这时,对岸突然传来“咣当”一声巨响。二嘎子被吓得一哆嗦,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惊恐地叫道:“妈呀!鬼子打过来了?”
小李却不慌不忙,眯起眼睛朝对岸望去,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瞧你那熊样!怕啥呢?那不是鬼子打过来了,是他们在拆铁轨呢。这帮龟孙子,连枕木都要搬回老家去,真是贪心不足啊!”
在江边的战壕里,新入伍的大学生兵小周正全神贯注地往本子上记数。他的字迹工整,每一个数字都写得清清楚楚。
“报告营长!”小周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咱这疙瘩已经集结了八个师……”
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营长猛地一把抢过了本子。
“记个球!”老营长的声音粗旷而豪放,“你看看江边上——”
小周顺着老营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江岸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有的在热火朝天地挖着战壕,有的在认真仔细地擦拭着枪支,还有的在忙碌地煮着饭。炊烟袅袅升起,与雾气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层薄纱笼罩着江面。
老营长继续指着远处,语气激昂地说道:“瞧见没?那边是胶东来的老六团,这边是冀中的爆破队……数得清个屁!”
就在这时,对岸突然传来一阵“哒哒哒”的机枪声,声音划破了江面的宁静。新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了一跳,纷纷齐刷刷地趴下,身体紧贴着战壕的内壁。
然而,老营长却稳稳地站着,一动也不动。他的脸上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说道:“慌啥?那是鬼子在试枪呢!”
说着,老营长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掏出旱烟袋,装上烟丝,悠然自得地点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吐出一团烟雾,缓缓说道:“等咱们总攻信号一响……”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仿佛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
夜色中的鸭绿江像条黑蟒,对岸偶尔闪几下鬼子的探照灯。政委站在指挥部里,手里的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明天拂晓...\"
\"报告!\"通信员冲进来,\"朝鲜游击队来信了!说鬼子正在往元山撤退,连军旗都烧了!\"
政委把铅笔往桌上一拍,断成两截:\"想跑?\"转身对传令兵说:\"通知各部,总攻提前到凌晨三点!\"说着推开窗户,江风卷着雪片子灌进来,\"让同志们把草鞋带子系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