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可是力气活儿,耗费了冯修鸿的体力,他饿了也不哭,乖乖的吸吮起大拇指来。(冯修鸿:宝宝乖,鹅饿了吃手手充饥!)
禾娘把儿子交给奶娘道:“小妮去喂吧!”这些日子,她夜夜带儿子睡,儿子一晚要吃三次饭饭,她有些供应不上了。
儿子一天大一天,饭量增加了。禾娘才体会到有奶娘的好处,只要不让儿子饿肚子,她的奶也好,奶娘的奶也罢,她都不计较了!
没有哪个娘亲会舍得自己的孩子吃不饱让他干挨饿。
顺子见小主子被抱去了二院,赶紧在花厅门口道:“二少奶奶,县衙出喜报了!舅少爷中了案首!”
“诶哟!”禾娘惊喜出声道,“顺哥没有看错吧?”
顺子笑道:“二少奶奶,红榜上就三个人名,其中注明了舅少爷是案首!想必县衙的报喜衙差快要出发了!”
禾娘来不及多想道:“顺哥快去家里告诉阿爹一声,帮他招待报喜的衙差!准备好的喜钱都撒了,让阿爹不要舍不得!”
顺子笑着抱拳道:“好的二少奶奶,我现在就去!”
禾娘给衙差准备的红封都是一两银子,抛撒的铜钱准备了两筐。
胡老二带回家时还嘟囔太多了,不就是考中了秀才吗?!
嘟囔完他就笑了,嘿嘿!秀才有多难考,儿子有多用功,胡老二的心里太清楚了!
顺子骑在大黑马的背上,快马加鞭的往兔儿岭镇赶。小桃因为还在害喜,被送去镇上养胎了,由奶娘亲自照顾。
顺子白天回府里听差,黄昏时再赶回兔儿领镇照顾小桃。路过镇上的麻糖铺子时,顺子只对阿爹说了一句:“舅少爷中了案首!”他立即又朝胡家村赶。
顺子已经听到后面密集的马蹄声了,回头一看,报喜的衙差已经赶到镇上了!
冯安哈哈笑了,舅少爷真争气啊!
可惜他的孙儿出生后,是从奴籍转为平民籍,第一代不能参加科举。
他的曾孙才有资格考功名!
很快,衙差都骑马到了镇守办公的厅屋前,他们取下马鞍上挂着的锣鼓,开始敲打起来。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吸引了镇上的百姓都朝镇守厅屋跑去,衙差们背上的锦旗随风飘扬,“喜报”二字若隐若现!
镇守大人出了厅屋,只听胥吏哈哈笑着抱拳道:“恭喜林镇守,贺喜林镇守!你们镇所辖胡家村的胡逸尘今科高中院试案首,成了生员之首!快去胡家村报喜吧!”
林镇守哈哈大笑道:“大喜大喜啊!”他辖下的村里出了小三元,他可以调回县衙任职了。他在兔耳岭镇十几年了,能调任回云城是沾了胡秀才的荣光!
镇上的百姓都欢呼起来:“案首出自兔儿领镇啰!”
“胡家村的祖坟冒青烟啰!”
衙差和镇守、胥吏一起敲锣打鼓往胡家村赶,后面跟着镇上的百姓。
跟在衙差身后既有热闹看,又有喜钱捡,今儿个的热闹前所未有!
四海在杂货铺听说表哥考中秀才后,心里欢喜得紧,表哥真争气啊,刚满十六岁就中了秀才!
热闹的报喜队伍朝胡家村而去,镇上的大小东家、员外都思忖开了,胡秀才家办喜宴,他们也得送去贺礼祝贺。
胡秀才年纪轻轻,前途不可限量啊!以后中举、中进士、入仕途都有可能,早些与胡秀才家结上善缘,遇上事儿了,他就是不帮忙,也绝对不会落井下石。
三郎一旦有了功名,立即就成了乡绅、富户、员外们想结交的对象。
镇上开棺材铺的熊东家,在三郎考中童生时,想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三郎。被胡老二拒绝后,他怀恨在心,不卖棺材给胡家村,想逼迫胡老二就范。
结果被云城开棺材铺的董记抓住与冯铭轩交好的时机,董记在兔儿领镇开了棺材铺,抢了熊掌柜的生意!
熊掌柜的肠子都悔青了!
他的生意越做越萧条,今日镇上都在笑谈胡秀才。熊掌柜暗自打定了主意,等胡秀才家举办喜宴时,他送份礼物前去赔礼道歉。
顺子骑马进入胡家村的村口后,拉住缰绳遛达着前行,村里的汉子笑道:“顺哥儿好久没来了!”
顺子笑道:“舅少爷中了院试案首,我先来报喜,报喜的衙差一会儿就到了!”
“哎哟喂!是真的哈?”汉子高兴的双手猛拍大腿问道。
“大叔,是真的!我是专门来亲家老爷家报喜的!”顺子夹夹马腹,大黑马朝村尾走去!
“兄弟们!三郎考上秀才功名了!还是第一名嘞!”汉子将双手圈在嘴边成喇叭状,使劲呼喊起来!
“啥?茅草?三郎考上秀才了?”
“哟呵,茅草!喜讯是真的吧?快去二哥家瞧热闹去!”
“真的!真的!顺哥儿亲自报喜来了!”茅草激动得双颊发红了。
呼啦啦,家家的男女老少从菜地里,院子里涌出来朝村尾跑去,跑到村道上后,妇人们又跑回家锁上了院门。
家家户户都藏有银子,小心驶得万年船!
自从家里又请了两名帮工后,胡老二的日子越发清闲了。
两名帮工都是四蛋的表弟,一个是郑家村的郑大鱼,另一个是汪家村的汪成才。两个小儿郎每天不停歇的干活儿,把羊和鹅喂养得很好,完全不用胡老二操心!
他们和四蛋一起住在牲口院门房边的厢房里,吃和胡老二、任重一起。才半个月的时间,两个半大孩子的脸上不再是苍白色了。
顺子出现在村尾,刚拴好马,胡老二立即迎出门。“亲家老爷,我是来报喜的!舅少爷又考了案首,府试案首!”
“哟呵!三郎竟然考上了案首?”胡老二哈哈笑了起来,儿子动身去府城前,他悄悄问儿子有没有把握考上秀才,儿子说有七成把握!
原来儿子的七成把握指的是案首啊!
村里的男女老少涌进院内,嘿嘿笑道:“二哥!三郎考上秀才了!”
“二牛兄弟,恭喜啊!”
胡老二同道喜的兄弟们道:“同喜同喜!”可不是同喜吗?往上数几代,他们是同一个祖宗。
汉子们帮胡老二把两筐铜钱搬到门房里,院子里摆上了几张桌子,上面放满了瓜果点心。
胖婶儿将茶水准备好,膳房里的铜壶早就烧好了开水。
顺子往祠堂走去,得把任叔搀扶来,让他见证一下他的学生考上了秀才、见见衙差来报喜的热闹场面!
村长带着族老等候在村口迎接报喜的镇守大人和衙差,他们黑红的脸上因为高兴,满脸褶子像盛开的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