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这个名字,就足以表明标儿定有非凡成就。
不然,又怎配得起永乐大帝的称谓?
朱标也注视着韩成,等待着他继续讲述。
韩成迎着父子二人期待的目光,缓缓开口……
韩成心中存着疑问,他想知道登基之后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同时,他也困惑于为何要以“永乐”为年号,毕竟这年号曾被方腊用过。
朱元璋和朱标看着韩成悠哉喝茶的模样,都觉得难以启齿。想到朱标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让朱元璋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他实在无法想象那场景。
朱元璋见韩成喝完一杯又倒一杯,忍不住怒斥,要是换了别人早动手了。韩成放下茶盏,叹了口气,这让朱元璋十分不安。
韩成告知他们接下来要说的事或许不太妙,让他们有所准备。每次韩成这样提醒,后面的消息都会令人愤怒不已。朱元璋怀疑是不是朱标将来会有什么不可饶恕的行为,尽管他不相信,但找不到其他理由。
朱标也被韩成的话震惊到,开始反思自己未来的过错。如果事情不大,韩成不会如此严肃地警告。
深深吐纳后,朱元璋注视着韩成,说道:“行了,直说吧。”
朱元璋心中笃定,无论标儿做了何事,他都能平静面对。同时,他也满是好奇,如此出色的标儿日后究竟会犯下何种大错。自家孩子真能做出那般惊天动地之事吗?这种事情落在他身上,委实让人好奇!
多么新奇!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归来不久,便觉身子不适。
染上了病症。
即便如此,太子朱标依旧勤勉政务,甚至向洪武帝上奏修建都城之事……”
韩成的话语徐徐传来,向朱元璋和朱标讲述了朱标的状况。
此刻,朱元璋的脸色已是极为难看。
先前所有的愉悦与好奇,都烟消云散。
标儿病了吗?
竟是标儿病了吗?!
难道不是标儿惹出了什么滔天大祸?
这……
如果是普通疾病,韩成绝不会特意告知自己,更不会提及什么心理准备。
那么,这就意味着标儿当时所患之疾,必定严重至极!
一定是足以致命或者导致终身残疾的那种!
想到此处,朱元璋整个人都慌了。
心情沉入谷底,平日里练就的刚硬内心此刻满是恐惧。
只觉心肝都在颤动!
朱标听罢韩成的话,同样惊讶万分。
竟不是自己闯下了什么大乱子,而是自己病了?
他是个聪明人,
从韩成之前的暗示,再结合此次提到的洪武二十五年的病症,震惊之余,立即联想到最糟糕的可能性。
偏殿内一时气氛凝重。
韩成看了看朱元璋父子的脸色,见两人皆未言语,自觉此时开口也不妥当。
于是默默给自己续了杯水,静静饮下。
朱元璋的表情反复变化。
他抬眼望向韩成,多次欲开口询问标儿的病情如何,将来能否痊愈。
然而,话到嘴边,试了好几次,始终未能出口,仿佛有千斤重压。
嘴唇都在抖动!
平日里铁石心肠、处变不惊的洪武大帝,如今却连向韩成询问儿子病情的胆量都丧失了。他恐惧至极,生怕自己刚开口,便会得知爱子染病离世的噩耗。即便此刻未问韩成,他心中已有预感,却依旧不敢启齿,唯恐这最不堪设想之事成真。
整个偏殿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韩成,告诉我,我的病究竟如何?还能否痊愈?
或者……是不是已经……”
许久之后,朱标的声音终于响起。他语气慌乱却又异常坚决地询问着。
韩成诧异地瞥了朱标一眼。他原以为会是朱元璋先开口,未曾想竟是朱标。
此时的朱元璋虽欲出言阻止,却已发不出声音。只能紧握椅侧扶手,身体前倾,目光慌乱地盯着韩成。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朱标因病亡故……”
“轰!”
一声巨响仿佛炸裂在朱元璋脑海中!
死寂笼罩!
韩成话音刚落,偏殿便陷入一片死寂。然而,朱元璋耳中却似有惊雷不断轰鸣,震得他天旋地转。
刹那间,他的脸色变得惨白。身体剧烈颤抖,连先前与胡充妃鏖战多日都没这般狼狈过,更未如此虚弱过。
此刻,朱元璋感觉全身力气被抽空,四肢瘫软无力,呼吸也变得艰难起来。
片刻后,他摇晃着站不住,差点从座椅上跌落。往日强健有力的双手拼命抓着椅背,在韩成扶持下才勉强稳住。
重新坐下后的朱元璋,哪里还有一丝帝王威严可言?
他无力地跌坐在椅子里,目光空洞而迷茫,却又满是焦躁。脑袋像被重锤击打般一阵阵发蒙。
我的标儿,我的标儿……怎么会……怎么会因为生病就走了?
因为生病就走了?
韩成说,标儿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离开的,那时候他还做着太子。
也就是说,当我还活着的时候,我竟然要送别我的长子?
我的标儿,怎么比我走得还早?
这可是我的标儿啊!
我最珍爱的长子!
他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骄傲!
我用心教导他,就是为了把大明江山托付给他!
凭标儿的出色,他接过大明后,必定会让它更加兴盛。
可如今,我的标儿却先我而去!
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
此刻听韩成提起此事,朱元璋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只觉得天旋地转,胸口像是被利刃反复切割、搅动一般疼痛难当!
这样的打击太过巨大!
太巨大了!
太子朱标的情况同样糟糕。
脑海中如同雷鸣电闪,震得他几乎站不住脚。
虽然之前韩成已经提醒过,让他有所察觉,也做了些心理准备。
但当真从韩成口中得到确切消息,知道自己的确会在洪武二十五年辞世时,依旧觉得头晕目眩。
任何人若在壮年时得知自己英年早逝,恐怕都无法接受。
对朱标而言,他前程似锦,未来还要继承帝位,这样的冲击更非同小可!
我才二十七岁,再过十年也不过三十七岁!
难道我就这么快结束了吗?
“不!你错了!我的标儿身体一直健朗,怎会这般早逝?!”
寂静多时的偏殿里突然爆发出朱元璋的怒吼。
不知从何处涌出的力量,让他猛然起身,几步跨到韩成面前,一把拽住试图躲避的韩成。
血红的眼睛死死盯住他。
“告诉我!告诉我!我的标儿没事!”
我的儿啊,他可是要做皇帝的!
我想要听到的,是他登基为帝的故事!
而不是听到我的儿英年早逝的消息!”朱元璋用双手抓住韩成的肩膀,像铁钳一般牢牢箍住他,甚至将他整个人提了起来。
韩成感受到肩膀上传来的剧痛,虽早有准备,却还是难以逃脱。
“陛下,请息怒。我说的是将来的事,如今太子还安然无恙。”韩成试图安抚朱元璋的情绪。
但朱元璋仍紧抓着韩成不放。
“父皇!快放开他!
这与韩先生无关,他只是依照我们的要求,讲述一些未来的景象罢了!”沉浸在思绪中的朱标被惊醒,看到韩成被父亲如此对待,急忙上前劝解。
然而朱元璋此时仿若失了神智。
他依然维持着原来的姿势,双眼血红,死死盯着韩成,非要他说出朱标不会死亡的话。
“父皇!快放手!
要是伤了韩先生,以后谁还能告诉我们这些呢?”朱标顾不得其他,只想救下韩成。
他深知父皇的力量,从未见过这般失态的父皇。
此刻他十分焦急,生怕此事会让父皇受到什么伤害。
或许朱标的言语起了效用,朱元璋终于放下了韩成,松开了手。
韩成逃离朱元璋的控制后,连连呲牙咧嘴,揉着酸痛的肩膀,迅速远离。
仅凭肩膀上的感觉,韩成就知道自己的双肩大概已经淤青。
朱标走上前,扶住朱元璋,站在两人中间,隔开了父子俩。
“父皇,莫急,生死有命……”
朱标内心深处被韩成带来的消息震撼至极,然而此刻他表现得异常坚毅,试图说服自己的父亲接受这一事实,仿佛对自身命运的终结毫无惧色。
开什么玩笑?儿子没了!最心爱的标儿不在了!
还装作若无其事?简直胡闹!
朱元璋愤怒得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
“不对!绝对不对!你小子肯定是在撒谎!”
猛然间想起什么,朱元璋大声喊道。
“你不是说标儿是永乐大帝,还创建了建州卫吗?
怎么现在又说标儿没登基就去世了?!”
------------
朱元璋说完后,双眼紧紧盯着韩成,等待对方给出合理解释。
他不愿相信标儿已逝的消息,情绪激动下察觉到一个巨大破绽,便全力证明韩成所言为假。
朱标听罢父皇的话,也望向韩成,希望得到清晰答复。
韩成退后几步,示意朱标务必控制好朱元璋的情绪,随后说道:
“皇上,请明辨是非。您想想,我何时说过太子就是永乐大帝呢?
我只是提到永乐大帝建立了建州卫……”
朱元璋听罢愣住,仔细回忆,发现自己确实从未说过永乐大帝是朱标。
而是他自己听到‘永乐大帝’的称号后,自行将之套在标儿身上。
潜意识里认定,唯有标儿才配称永乐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