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片刻后,叶非雪看到了一尊捋着胡须,神情自若的雕像。
走近一看,原来是晏殊。
【晏殊,字同叔,北宋初期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词着于文坛,因晏殊曾官至宰相,人们又称他为“词相”。】
【晏殊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弟子欧阳修并称“晏欧”,又与儿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退堂鼓演奏大师:我最喜欢他那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迷你小魔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行云流水:我喜欢那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发呆的小怂包:相较大宴,我还是更喜小晏的词,犹如那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更添几许寂寥。】
烂醉的晏几道,把盏倚靠窗栏,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字,嘴角扬起一抹浅淡的笑容:“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珠环翠绕,倚红听曲,鲜衣怒马少年郎。 不曾想,父亲在世的几年时光,竟是他此生最为肆意的年华。
【相较于大多数在文坛获得盛名,往往在仕途上不幸的文人,晏殊仕途正如欧阳修诗中所述:
富贵优游五十年,
始终明哲保身全。】
【一路顺风顺水,就算偶有些波涛起伏,也都是些小打小闹。】
【家人们,接下来主播就和你们唠一唠晏殊开挂的一生。】
【晏殊天赋异禀,七岁能诗,是当地有名的“别人家孩子”。】
【当时,江南安抚使张知白来抚州巡视,了解了他的才华,便以“神童”名义把晏殊推荐给了朝廷。】
【恰好第二年朝廷开科取士,十四岁的晏殊便与其他考生一起参加了这场殿试。】
【考场上,晏殊镇定自若,援笔立成,成功喜提宋真宗青睐。】
【宋真宗大家可能不熟悉啊,他是宋朝第三个皇帝,就那个签订澶渊之盟,被大臣忽悠着去泰山封禅,达成泰山封禅终结者成就的皇帝。】
正高兴自己作了伯乐的宋真宗笑容僵在脸上。
【凭借一己之力将泰山封禅档次拉到了坑底,自他之后再没皇帝去泰山封禅。】
【在宋真宗之前泰山封禅的,前两个祖龙与猪猪陛下,第三个刘秀东汉开国皇帝,第四位夫妻档唐高宗李治与千古第一女皇武则天,第五个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各个都有拿得出手的地方,除了宋真宗,这哥们有什么能拿出手的吗?那真没有。】
嬴政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后世能不能少些没有自知之明的学人精。
泰山封禅需要逼格,懂!!!
猪猪陛下刘彻也emo了:有时候真的恨自己太聪明。
天选之猪……猪猪陛下……
就连他是千古一帝的消息也挽救不了刘彻的悲伤。
凭什么秦始皇就是龙,他就是猪,猪再勇猛,在龙面前也不够看。
〖柠檬不萌:老朱一听真宗去过,立马不去了,害怕自己也落个被奸臣蒙蔽的名声。〗
〖爱吃咸鱼的小虞:其实他是干了件好事,终结了泰山封禅,避免了劳民伤财,没见好大喜功的乾小四都不干封禅这事了。〗
〖椒花颂声:咱二凤贼幸运,一直心心念念去泰山,却一直没去成。〗
叶非雪连连点头,赞同道。
【确实,二凤有点子运气在身,从贞观五年到贞观十年,朝臣提了三四次去泰山封禅,二凤为了百姓都没去。】
【贞观十五年,好不容易百姓安定,二凤准备去了,结果来了一颗彗星,二凤又没去成。】
【贞观二十年,二凤又准备去了,碰上打薛延陀,又又又……又又又没去成。】
刘彻神情顿时难看了:……呵呵!都是千古一帝,他与嬴政都中招了,凭什么李世民就能避开。
哼!竟有人比他更幸运,祖宗们选的陵墓朝向肯定不好。
以后,他的陵墓朝向就改成坐北朝南。
李世民愣了下,脸上笑容逐渐灿烂。
啊?这颗彗星多少有点懂事哦。
这泰山封禅也不是非去不可,他现在对泰山封禅的期待大大降低,就挺庆幸没去成。
【言归正传,咱说回晏殊,相比对泰山的不友好,宋真宗对晏殊简直不要太好。】
【殿试过后没几天,搞了一场诗、赋、论的考试,晏殊拿到题就发现这在他的猜题范围,直接让考官换题。】
【难道这就是我与学霸的区别吗?是我肯定暗自窃喜,心里鞭炮齐鸣。】
【宋真宗很欣赏晏殊的才华与诚实,赐予晏殊秘书省正字,并将他留在秘阁读书深造。】
【不仅如此,宋真宗还派人监视晏殊的日常生活,与当时常常忙着宴饮游乐的官员相比,晏殊终日待在家里读书。】
【就像丈母娘看女婿似的,宋真宗是越看晏殊越喜欢。】
【晏殊父亲过世,晏殊按照惯例为父守丧,但晏殊丧期未守满:
晏殊离开的第一天,宋真宗想他。
晏殊离开的第二天,宋真宗想他。
晏殊离开的第N天,宋真宗想他想他想他……】
【终于,宋真宗忍不住思念之情,一纸诏书,将晏殊召回了京都。】
【后来晏殊母亲去世,宋真宗直接不许晏殊回老家守孝。】
〖谪仙人捞月:啧啧啧!至于吗?至于吗?〗
〖发呆的小怂包:但辞官守丧真有点不人道,父母接连去世就要耽误六年,人生有几个六年。〗
〖六边形战士:其实晏殊挺遗憾这事,但除了这事,真宗对他确实没得说。〗
【天禧二年,宋真宗把晏殊派到了有太子之实,无太子之名的仁宗身边,并告诉了晏殊任命他的原因。】
【晏殊知道后,直言不讳告诉宋真宗,他不去就一个原因没钱,有钱他也会去宴饮。】
【不得不说。晏殊说话的技能点满,这话既不得罪其他官员,又讨了宋真宗欣赏。】
【同年九月,宋真宗将仁宗立为太子,晏殊也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兼任太子舍人。】
【过了几年,宋真宗去世,年仅十三岁的仁宗继位。】
【主少国疑,宰相丁谓、枢密使曹都想专擅朝政,晏殊挺身而出,提议让太后刘娥垂帘听政,顺利稳定了动荡的朝局。】
【而晏殊人生长河中的第一个小波澜也在向他逐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