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和叶可以一起用,也可以单独用。” 阿竹拿起蒲公英的茎和叶,继续讲解,“新鲜的蒲公英茎和叶可以焯水后凉拌着吃,既能当菜,又能清热解暑,夏天吃最合适不过了。不过要注意,新鲜的蒲公英有苦味,焯水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盐,能去除一部分苦味,凉拌的时候放些蒜泥、香油,味道就很好。”
陈婆婆刚从后厨回来,听到这话,笑着接话:“可不是嘛!去年夏天我就经常采新鲜的蒲公英,焯水后凉拌给家里人吃,我家老头子总说比吃青菜还爽口,吃了一个夏天,都没怎么上火。”
阿竹也笑了,继续说道:“要是用来煮水喝,新鲜的茎和叶也可以,不过药效比根弱一些,适合日常保健,比如夏天喝来解暑,或者轻微上火的时候喝。晒干的茎和叶也能用,煮水的时候可以和菊花、金银花搭配,清热解毒的效果更好,适合风热感冒初期,流鼻涕、喉咙疼的时候喝。”
张婶听完,忍不住感叹:“原来蒲公英全身都是宝啊!之前我扔了那么多根,真是太可惜了。下次采了,一定好好处理,根、茎、叶都留着。”
“不过大家要注意,采蒲公英的时候,一定要选没被污染的地方,比如山里、田埂边,远离路边和菜地,避免农药残留。” 苏瑶忽然提醒道,语气带着几分严肃,“之前村里有人在路边采了蒲公英,煮水喝了之后闹肚子,就是因为路边的蒲公英吸收了汽车尾气和灰尘,有污染物。所以采草药的时候,环境很重要,宁愿多走几步路,也要选干净的地方。”
众人纷纷点头,把苏瑶的话记在心里。李墨放下笔,看着手里的小本子,上面记满了蒲公英的分辨方法、用法用量,还有注意事项,密密麻麻的,却格外整齐。他抬头看向阿竹和苏瑶,眼神里满是感激:“谢谢阿竹姐,谢谢苏大夫,今天学到太多东西了!以后我要多跟着你们学认草药,不仅能自己用,还能教给学堂里的同学。”
阿竹摸了摸李墨的头,笑着说:“好啊,只要你愿意学,我们就教你。草药知识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得慢慢来,多观察、多实践,时间长了,自然就能熟练掌握了。”
夕阳渐渐落下,天边的云霞从金黄变成了橘红,药庐里的光线也渐渐暗了下来。苏瑶点亮了桌上的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药庐的一角,草药的香气在灯光下似乎更浓郁了。邻里们陆续道别,张婶临走时还特意叮嘱阿竹,下次采蒲公英的时候叫上她,她也想跟着去山里采些干净的;赵生则买了些晒干的蒲公英根,说要寄给远方的母亲,让她泡水喝养肝。
药庐里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阿竹和苏瑶。阿竹收拾着桌上的草药,将蒲公英小心翼翼地放回瓷瓶里,看着那株带着金边的白绒球,心里满是成就感。苏瑶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温柔地说:“今天你讲得很好,不仅把知识说清楚了,还能结合大家的实际需求,这才是真正的把草药知识用到了生活里。”
阿竹抬头看着苏瑶,眼里闪着光:“苏瑶姐,我觉得认草药不仅仅是学知识,更像是在和大自然交朋友,每一株草药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用处。以后我想把这些知识都记下来,写成一本小册子,不仅自己能看,还能给村里的人看,让更多人知道草药的好处。”
苏瑶笑着点头,眼底满是欣慰:“好啊,这是个好主意。等你整理好了,我可以帮你修改,再加上一些我年轻时的经验和案例,这样小册子会更完整。以后我们药庐还可以定期举办认药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草药,爱上草药,让这些山野里的宝贝,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给大家带来健康和温暖。”
煤油灯的灯光在空气中轻轻摇曳,橘黄色的光晕像一层柔软的纱,笼罩着药庐里的一切。光线落在阿竹和苏瑶的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两人眼底的笑意被灯光映得格外温暖。桌上那株插在白瓷瓶里的蒲公英,此刻成了灯光下的焦点 —— 蓬松的白绒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每一根细绒都泛着淡淡的光,仿佛一群灵动的小精灵,在为两人之间那个关于草药的美好约定默默祝福。
阿竹的指尖轻轻拂过蒲公英的花茎,感受着那份略带粗糙的质感,心中满是坚定。她知道,自己的草药之路才刚刚启程,未来还有无数的知识等待着她去探索,还有许多与草药相关的故事等待着她去倾听、去传递。但只要有苏瑶在身边悉心指导,有村里这些热爱草药、愿意学习的人支持,她就有足够的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条路走下去,让那些藏在山野间的草药,带着它们独有的温暖与智慧,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帮助更多人摆脱病痛的困扰。
“没错。” 阿竹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满是笃定。她学着苏瑶平日里处理草药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蒲公英拆开,动作轻柔却十分熟练,仿佛已经做过千百遍一般。她一边拆,一边继续向围在身边的人讲解:“大家看,这蒲公英的根、茎、叶、花全要用上,一点都不能浪费。把它们都洗净之后,切成小段,放进砂锅里加水煎服,能起到通淋利尿的功效,对于小便涩痛、排尿不畅这些症状,效果特别好。”
她顿了顿,又拿起另一株新鲜的蒲公英,举到众人面前:“要是遇到身上长疮痈、红肿发炎的情况,就把新鲜的蒲公英捣烂,然后加一点点蜂蜜调和均匀,敷在患处,每天换一次药,不出几天就能消肿止痛。蜂蜜不仅能让药泥更容易敷贴,还能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两者搭配,效果会更好。”
阿竹的声音清亮而温和,每一个字都条理清晰,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明明白白。苏瑶站在一旁,看着阿竹熟练讲解的模样,眼底的欣慰更浓了。她记得阿竹刚接触草药的时候,连最简单的草药都认不全,更别说讲解它们的用法了。如今阿竹的成长,就像一株茁壮成长的蒲公英,从柔弱的幼苗,逐渐长出了坚韧的枝干,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阿竹讲解到这里,忽然想起了什么,目光不自觉地转向了站在药庐门口的阿石,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对了,阿石哥之前还说过他媳妇用蒲公英治病的事呢,那效果可是实实在在的,阿石哥,你给大家说说吧,让大家也都听听蒲公英的厉害。”
众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的阿石。阿石是村里的猎户,身材高大魁梧,皮肤因为常年在山里奔波而晒得黝黑,平日里话不多,此刻被大家这么一看,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他走进药庐,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开口讲述起了那段往事。
“这事说起来,还得感谢苏大夫和阿竹姑娘呢。” 阿石的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了真诚,“去年夏天,我媳妇不知怎么回事,腿上突然长了个疮,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红点,后来越来越大,又红又肿,还特别疼,连走路都受影响。我带着她去镇上的医院看了,开了些药膏回来涂,可涂了好几天,一点好转都没有,那疮反而越来越严重,还开始流脓。”
说到这里,阿石的脸上露出了些许担忧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当时那种焦急的时刻:“我媳妇疼得整夜睡不着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后来有一次,我去山上打猎,正好遇到苏大夫和阿竹姑娘在采草药,就跟她们说了我媳妇的情况。苏大夫当时就告诉我,用新鲜的蒲公英捣烂了敷在疮上,或许能有效果,还特意教我怎么辨认蒲公英,让我多采一些回去。”
阿石的目光转向苏瑶和阿竹,满是感激:“我按照苏大夫说的,当天就采了一大筐新鲜的蒲公英回家,把它们洗干净捣烂,加了点家里的蜂蜜调和好,小心翼翼地敷在我媳妇腿上的疮上。没想到,当天晚上我媳妇就说不那么疼了,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那红肿的地方明显消退了不少,也不流脓了。我接着又给她敷了几天,没过多久,那疮就全好了,一点疤痕都没留下。”
“真的这么管用啊?” 张婶听得十分惊讶,忍不住开口问道。她之前也听说过蒲公英能治病,但没想到效果这么显着。
阿石用力点头,语气十分肯定:“那可不!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就特意种了一片蒲公英,平时不管是上火了煮水喝,还是有个小疮小肿的用来外敷,都特别方便。村里有人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会跟他们说用蒲公英试试,好多人用了之后都说管用呢!”
众人听了阿石的讲述,都忍不住感叹起蒲公英的神奇。李墨更是飞快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着,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细节,他一边写,一边还时不时地抬头提问,让阿石把当时的情况说得更详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