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他们离开城门,后续处理将更为棘手。
并不是说将灾民送出城外便完事,相反,留在城内反而更难管理,且易生事端。
朱慈烺曾在太原府复制过类似的成功案例,这类事情如今对他来说已是轻车熟路。
先集中所有灾民,才能便于掌控。
……
“爹,我们是不是要出去了?”
城内,距城门不远之处,一家三口静静注视着城外的粥棚,内心陷入挣扎。
他们同样是灾民的一员,为了生存,逃离家园来到京城。
历经千辛万苦,总算赶在城门开启的瞬间,全家混进了城内。
这使他们在乱世中得以存活。
即便进入京城,仍难以果腹。
……
然而,有时候也会遇到好心人愿意伸出援手。
城外的灾民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真的是一点吃的都没有。
说不定哪天醒来,就再也醒不过来。
因此,站在城门前,他们心中充满了恐惧。
“别出去!”男人说道。
旁边的女人咽了咽唾沫,准备听从丈夫的话。
“这可能是官府设下的圈套,出去了恐怕就回不来了。”
男人的话并非毫无依据,之前确实有人出去了。
那些人出去后开始排队领食物,但想要再回来时却被守门的差役挡在外面。
而且这些差役态度恶劣,还带着武器,丝毫不讲情面。
“爹,我饿。”忽然,怀里的三岁小孩开口了。
夫妻俩看着孩子,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最终,男人仿佛下了决心。
“我去,你留在这里。东城墙那边有个小洞,要是我拿到吃的就递给你,你给孩儿喂。”
说完,男人站起身,拖着虚弱的身体走向城门。
“当家的……”女人看着男人,心里忐忑不安。
在这个时代,没有男人保护的女人和孩子,能活过两天就算幸运了。
但如果跟着男人出去,万一真是官府的陷阱,专门引诱城里的灾民出城,那该怎么办?
女人抱着孩子,提前朝那个洞口走去。
男人则避开城门,守门的士兵只瞥了他一眼,说:“出去后,没凭证就别想进城!”
普通的住户都能搞到凭证,而他们是灾民,根本弄不到。
这意味着一旦走出这个门,就回不来了。
但为了食物,为了家人,男人义无反顾地冲了出去。
队伍很长,他在最后面。
他身体很虚弱,虚弱到只能慢慢走,话都说不清楚。
所以,他不敢插队,害怕被揍,因为他无力反抗。
还好,四周有官兵看着他们。
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排队,粥棚的大锅一直没停过。
不停地煮着,好像每个人都能分到。
香味已经飘到了他的鼻尖。
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更多的期盼。
终于轮到了他。
当他走到锅前,看到那锅煮得浓稠的白米粥,顿时愣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以往官府也曾救济过,可那些粥里能见到几颗米就已是极限,哪像眼前这般如此实在。
灾民们别无选择,连水都喝不足,怎么可能拒绝这样的赈济?
然而此刻,面前的小吏为他盛了一碗满满的、犹如白米饭般的粥,他竟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是甜的。
他明白,自己再也不会挨饿了。
但他没有急着享用,而是端着这一碗像米饭的粥,匆匆走向远处的城墙。
城墙下有个小洞,不大不小,正好可以放下他的碗。
就在他准备将碗放入时,突然传来一个声音:“你在这做什么?”
他抬头一看,是一位穿着华丽的富家公子。
“公子……我的妻儿在那边,他们也没有吃的。”他低声说道,带着几分谦卑。
“为何不把他们带来?这样你们就可以各吃三碗了。”朱慈烺好奇地问。
“我们担心这是官府设下的圈套,引我们出去,让我们无法回去。以前这样的事发生过太多次了。”汉子解释道。
朱慈烺沉默片刻,听着城墙另一边传来的狼吞虎咽声,叹了一口气,“带你的妻儿出来吧,明天还会有粥。”
汉子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问:“真的吗?”
“我不会骗你,不信的话,明日自见分晓。”曹彰在一旁说道。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汉子哪里还不明白,这场赈济背后定与这位贵公子脱不了干系。
——
曹彰让人又送来一碗粥后,汉子对眼前的富家公子完全信服了。
但他依然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来,因为外面没有住处,而且城外的治安也远不如城内安全。
汉子决定今晚在外露宿,虽然外面泥泞不堪,还有蚊虫鼠蚁肆虐,但因他已经吃饱,孩子们也已吃饱,所以睡得很踏实。
第二天,那位富家公子果然再次出现,不仅出现了,还带来了装满粮食的袋子。
看来赈济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会长期持续下去。
灾情的消息逐渐传开,城内外的民众都知晓了。起初,众人像那些观望的汉子一样犹豫,但忍饥挨饿一天后,发现赈济仍在继续,便毫不犹豫地携家带口离开城区。
即便今日赈济结束,明日不再赈济也无妨。因为他们饥饿难耐,长久以来未曾吃过一顿真正充饥的饭食。
终于,京城里大部分灾民开始向城外迁徙。
朱慈烺点头示意,依然耐心等待。
周延儒今日随同太子参与赈济,这是他数十年官场生涯中首次与太子共事,竟让他这位资深政客感到些许紧张。
朱慈烺与周延儒截然不同,他行事果决,主动性强。周延儒本以为自己需协助太子处理诸多琐碎事务,然而事实证明,哪怕是最细小的事宜,朱慈烺早已妥善安排。
周延儒只能默默跟随,无言以对。然而时间一长,他忍不住开口问:“殿下,这般赈济恐怕不能持久,眼下已耗去近四万两银子、十万石粮,要知道,我们不仅需赈济灾民,军队同样需要粮饷。”
换言之,若朱慈烺此次未能从商人处征收足够税款,未及时充实国库,则可能面临军心动荡的风险。相较灾民,这无疑是更为可怕的局面。
然而朱慈烺毫无焦虑,反而笑言:“再等等,等这些灾民吃得饱些,腌菜多放一点,不吃盐哪有力气干活?”
周延儒皱眉不解,不明白太子究竟何意。
就在此时,灾民队伍中突然发生*乱。
朱慈烺与周延儒近在咫尺,看得分明,似乎是因排队引发。
昨日众人皆因饥饿无力,再加上有士兵监守,大多规规矩矩。今日士卒减少,灾民们经过昨夜的赈济后已有几分饱腹感,一些缺乏教养者便开始亡国。
“曹彰,去看看怎么回事。”
曹彰赶过去不久返回。
“殿下,无甚大事,不过是几个惹事的家伙,已被压服。”
听罢此言,朱慈烺并未过多关注。
可片刻之后,*乱再度爆发。
而且这次,似乎比之前更为激烈。
数十人卷入其中,并出现了械斗。
朱慈烺察觉异样,迈步向*乱方向走去。
曹彰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默,紧紧跟随朱慈烺。
周围的兵丁高声呵斥:\"还不快去领饭?都给我安分点!\"
\"去亡国!\"
一名饥民猛然出列,一拳将挡路的兵丁击倒在地。
瞬间,局势失控。
饥民们开始抢夺兵器。
其他未参与亡国的饥民纷纷避开是非之地,唯恐被波及。
由于兵力不足,很快数十名饥民压倒了守卫,夺取了不少武器。
就在混乱之际,朱慈烺现身,厉声质问:\"你们究竟在干什么?\"
朱慈烺气场强大,他一站出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他。
\"粮食足够供给所有人,大家排队领取,那些疯子,立刻放下武器,动作快!\"
每一个字都如雷霆般震慑人心。
有些人下意识地放下了手中的器械。
然而,朱慈烺没注意到,角落里有几双眼睛在他出现时闪过杀机。
看着众人放下武器,朱慈烺并未多留心,正准备转身离开,忽然察觉身后有股强劲的风袭来。
\"小心!\"
一道身影飞扑而至,将朱慈烺推向一侧。
与此同时,另一名饥民举刀刺向一名男子的腹部。
\"爹!\"
妇人尖锐的呼喊,孩童的啼哭,以及面前暴徒的咒骂交织成一片。
\"操,找死的!\"
暴徒拔刀再次朝朱慈烺冲去。
朱慈烺注视着救了自己的汉子倒在地上,心中怒火骤起。
面对冲来的凶徒,他既不躲也不闪。
眼前的暴徒以为对方被吓呆了,这富家公子果然笨拙。
\"殿下!\"曹彰惊恐大叫。
这时,众人方知,这个一直默默观察他们的富家公子竟是当今太子。
就在刀锋即将触及朱慈烺之时,他迅速侧身躲避,伸手掐住暴徒的喉咙。
暴徒还未来得及反应,已被按倒在地。
朱慈烺夺过他的刀,因为他发现至少还有几十人朝他围攻而来。
撕裂身上的外袍,朱慈烺毫无畏惧地迎了上去。
项羽的勇猛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手中的剑,快得让人无法看清轨迹。每一剑挥出,对手甚至来不及发出哀号便已倒地。原本秩序井然的救灾营地,此刻弥漫着刺鼻的血腥气。
朱慈烺手中的剑未曾停歇,四周的惨叫逐渐稀疏,人影也变得寥寥无几,直至再无一人站立,他才停下动作,随手抛开剑,擦拭手上沾染的血迹。他走向刚才那个受伤的男子,男子的妻子在一旁痛哭失声。
太子遇刺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巡检司的关注。城外随即聚集了一批人,他们急切地围上来询问太子是否安好。
“都他妈闭嘴!御医呢?赶紧找御医来!”
朱慈烺焦躁地大声喊道。
曹彰在一旁协助,他用力压住男子的伤口。男子尚有意识,他微微张开眼睛,看着不远处的朱慈烺,声音微弱地说道:“大人……”
“你说,我听着。”朱慈烺连忙俯身。
“大人……草民不敢奢求太多,只求您能为我的妻儿找个容身之地,给予他们一条生路,求求您了。”
“我没时间管你的事,等你伤好了,自己想办法养活他们!”
太子遇刺的事情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过,比太子遇刺更为轰动的是,太子以一己之力击退了数十名刺客。
这件事迅速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百姓对此议论纷纷。
有人声称亲眼目睹,太子宛如杀神降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每挥一剑便有一人倒下。
还有人描述,太子好似魔神降临,手中长刀舞动间似有幻影,无人敢近其身侧。
更有夸张的说法,称太子仅仅一个眼神,面前的敌人都会如云烟般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