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老师还在刑部没有回家,卫辞一回到文家师母就迎了上来。
自从王夫人得到消息后,就激动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住。
她一边派人去刑部向文源清报喜,一边命人放炮仗,接着又打赏下人。
如今卫辞回来了王夫人更是喜不自胜,王夫人感叹夫君眼光好,收了个这么争气的徒弟。
接下来王夫人狠狠夸了卫辞一番,又让他好好准备殿试。
他如今已经连中五元,就差殿试那么一哆嗦了。
与此同时,京中悄然传起了会元卫辞科举作弊的小道消息。
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目睹一般说卫辞是陈阁老的徒孙。
陈阁老又是治水的行家,此次会试中又出现了治水的策论。
卫辞说不定就通过陈阁老提前得知了考题,才能一举夺魁。
其实每年会试放榜都会有这种谣言,全国各地每年有几万甚至十数万学子进京赶考。
会试录取人数却不足千人,不中者说几句说几句酸话,传几句谣言再正常不过。
所有不中的学子内心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主考官有眼无珠。
上榜者远不如自己,这个时候恶意猜测他人是作弊再正常不过。
希望这样的谣言私下传两天也就算了,没人敢把这种话摆上台面的。
可这次却不同,谣言竟有越演越烈之势。
其实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什么陈阁老透题都是扯淡。
会试的考题都是由皇上和主考官出题。
主考官一经指定就被御林军护送到贡院出不来了,然后在贡院出题。
皇上出的考题同样由御林军将考卷护送到贡院,不到考试当天不能打开。
陈阁老再牛也不可能把手插到羽林卫啊。
那可是皇上心腹中的心腹,保着皇上性命的。
陈阁老莫说向羽林卫插手,他就是动动心思皇上都能凌迟了他。
为了一个徒孙陈阁老会去动皇上的底线?陈阁老脑子进水了也不可能。
不过这种事知道归知道,但谣言硬是这样传也不耽误大家八卦。
有心人知道这是有人在朝卫辞下手,可这关他们什么事呢。
卫辞是陈阁老的徒孙,他名声有碍该急得是陈阁老。
就在有人等着谣言越传越广,最后卫辞名声毁于一旦,皇上迫于众怒避讳不点卫辞为状元时。
一个更劲爆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京城,周侍郎和已出嫁的小姨子偷情。
被小姨子的夫君丁举人抓了个正着,结果两人当场打了起来。
周侍郎的头不仅被丁举人打破,丁举人还跑到京兆府尹状告周侍郎淫秽乱伦。
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京城顿时炸开了锅。
大大小小所有百姓都在讨论周侍郎和小姨子偷情的事。
有人还说丁举人的儿子都是周侍郎的,丁举人在替周侍郎养儿子。
还有人说周侍郎和小姨子偷情被丁举人抓到时。
周侍郎连裤子都没来得及穿就和丁举人打了起来。
周围邻居爬墙去看,正好看到周侍郎光着屁股在院里和丁举人打架。
至于什么卫辞科举作弊一事,根本没人感兴趣了。
……
王安打听完消息一脸兴奋的回到文家,他穿过画廊走进卫辞居住的院子。
正巧看到卫辞坐在院中的石桌上自己跟自己下棋。
见到卫辞王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满脸笑意道:
“少爷,你是不知道,现在全京城的百姓都在讨论周侍郎的屁股有多白,真是笑死我了。”
卫辞闻言头也不抬,脸上神色都未变一下。
这消息就是他让人放出去的,他自然没有任何意外。
会试榜单还未出来之前,卫辞既然已经猜到温党要找自己的茬,他又怎能只躲在文家避风头。
通过上次在程家和程有为的对话,卫辞已经大致猜到温党可能会坏他的名声。
而坏名声这种东西,自然都是通过谣言泼污水。
温党势大,他们若真铁了心要泼卫辞的污水,哪怕卫辞再防备也没用。
因为他不可能堵住天下所有人的嘴。
所以在文源清询问卫辞可有对策时。
卫辞想起了前世每当有大人物出事,上面习惯性拿明星的消息来转移群众目光的做法。
想要破坏一个谣言的传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用一个更大更劲爆的消息去覆盖。
温党既然往卫辞头上泼污水说他科举作弊,那他自然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就是传谣言呢,谁不会呢,他不仅要传,他还要传一个更大更劲爆更真实的谣言。
不对,不是谣言,毕竟周侍郎是真的在和小姨子偷情。
卫辞把自己的对策告诉文源清后,文源清立刻想到他们刚查到周侍郎和小姨子偷情一事。
这个消息陈党刚得知没多久,原还没想好如何使用才能把周侍郎拉下马。
卫辞向文源清提建议,先联系丁举人。
丁举人原是楚城丁氏的嫡支,丁氏一族在前朝乃是大族。
前朝末年丁家人站错了队,及时回头才保住家族没有覆灭。
但整个丁氏在大周依旧不受待见,以至于人才凋敝,子孙越来越不争气。
丁举人是丁家这一代最有读书天赋的族人了。
丁举人的父亲知道他们家族不受皇家待见,
为了儿子的前程,他不得不挟恩图报,替儿子求娶了温阁老的女儿,以求温阁老提携庇佑。
温阁老还未入朝为官时,曾经受过丁家的恩惠。
后来他踏入朝堂,入了皇上的眼,官越做越大。
对于丁家这个不得皇家待见的家族,自然避之不及,完全不想与其扯上关系。
至于丁家的恩情,他也打算私下赠一笔金银便算了了。
可丁家不依,他们想要扒上当时步步高升的温阁老。
于是拿出曾经的恩情希望温阁老嫁女。
温阁老迫于恩情不得不应下这门婚事,可若想让他碍于女儿的关系扶持丁家,那丁家就想多了。
温阁老嫁女之后,不仅没扶持丁家,还私下吩咐断了丁举人的青云路。
从此后无论丁举人参加多少次会试,在温阁老的示意下他就从未中过榜,一直都只是个举人不说。
他的妻子,温阁老的幼女,还与长姐的夫君周侍郎,在闺中时就有了首尾。
后来温小姐嫁给了丁举人后,更是经常与周侍郎偷情,此事丁举人早就知道了。
但碍于温阁老和周侍郎的势力他不敢反抗,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
丁家本就不受皇上待见,当年丁氏家族为了求先皇放丁家一马,曾经族中全部金银土地尽数献于先皇。
如今的丁家要人才没有,要势力没有,要钱财也没有。
丁举人纵使知道妻子偷情,又能如何?
他不敢张扬,因为温阁老本就厌恶极了丁家挟恩图报,根本不认他这个女婿。
他年过而立还只是个举人,会试迟迟不过,想要当官有温阁老的吩咐更不可能。
他只能窝囊的住在京中,甚至不能回老家楚城陪父母,因为温夫人不愿意。
文源清查清这些后曾与丁举人联系。
暗中表示可以支持丁举人拆穿周侍郎的真面目,保他全身而退。
但丁举人没有同意,因为他之所以愿意忍到今天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
陈党想要他出面扳倒周侍郎,要承诺给他一个前程才行。
可惜丁举人的想法太过痴人说梦,因为真正厌恶丁家的不是温阁老,而是皇上。
温阁老为何要阻止丁举人入朝为官,恨丁家挟恩图报只是其一。
真正的缘由还是皇上不喜欢丁家,要知道先帝当年打天下时,丁家可是与先帝作对的反王的心腹世家。
后来要不是刚开国时,国库实在太紧张,丁家带头捐家产解了先帝燃眉之急,先帝早就灭了丁家九族了。
这样的家族三代内大周皇室绝不可能再启用。
所以温阁老才会嫁女之后,又亲自绝了丁举人的官途。
他此举除了报复丁家,也是在向皇上表忠心。
皇上厌恶的人,温阁老不敢用,陈阁老一样不敢用。
所以丁举人想要前途的承诺,陈党给不出。
陈党不给承诺,那丁举人疼宁愿当绿王八忍气吞声,也不愿得罪温阁老。
最后还是卫辞让人跟他谈判,丁举人的前途他不会给。
但只要丁举人愿意配合在会试放榜之后配合坏了周侍郎。
将来他会给丁举人的儿子或者孙子一个前途。
大周开国至今才历任两个皇帝,当年丁家作为反王心腹的事还有太多人知道。
碍于皇家颜面,哪怕丁家就是出了旷世奇才,皇上也不会用。
只有等再过一代或者两代,老一辈的就走光了,新任皇帝才有启用丁家人的可能。
所以卫辞向丁举人承诺,将来他可以给丁举人的儿子或孙子一个前程。
丁举人犹豫一番后还是无奈接受了这个交易。
于是一直当活王八的他突然硬气起来,在妻子再一次和周侍郎偷情时,故意带人回家抓了个正着。
并将周侍郎从床上拖下来拉到院子,开着大门跟光屁股的周侍郎打了起来。
打完周侍郎他又去京兆府尹击冤鼓,状告周侍郎勾引他的妻子。
此消息一出,整个京城顿时沸腾了。
朝廷三品大员跟人偷情的八卦那简直太对老百姓的胃口了。
与之一比,之前温党让人传的卫辞科举作弊的事根本就不算啥。
很快连提都没人提了,把这事拿到市场上去说都没人接茬。
什么会元科举作弊,年年都有人说,也没见一个是真的。
光靠作弊又怎么可能拿到会元,一听就是假的。
相比之下侍郎大人光屁股被人从床上拖到院子里打架的消息就有意思多了。
周侍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热门人物。
温阁老小女儿抢大女儿夫君,二女同侍一夫也十分值得说道。
还有丁举人的儿子到底是丁举人的儿子,还是周侍郎的儿子那就更有意思了。
听说还有赌坊开了庄,押丁举人的儿子到底是谁儿子,周侍郎一赔十遥遥领先。
第二天御史弹劾周侍郎的奏折就如雪花一般飘向皇上的御案。
也有些人头铁,弹劾温阁老教女不严,养出一个不知廉耻的女儿。
幸好温阁老就两个女儿,否则温家其他女儿都要跟着遭罪。
总之今年的阳春三月京城极为热闹,会试放榜的消息都上不了热门了。
温党破坏卫辞名声的计划被彻底粉碎,卫辞在文家舒舒服服准备殿试。
大周殿试的名次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是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一般在一百到一百三十名左右,赐进士出身。
剩余的贡士则全部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俗话说同进士,如夫人。
在官场这个极其讲究出身的地方,进士和同进士,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首先同进士不能入翰林,而非翰林不入阁,也就是同进士一般很难爬到高位。
对于很多年轻学子来说,他们宁愿不中,也不愿做同进士。
二月会试开考,三月份放榜,殿试则在四月份。
殿试只考一天,也只有一道题,这道题是皇上所出。
到时候主考官也是皇上,所以进士也叫天子门生。
殿试只决定排名,没有落榜一说,所以贡士都是板上钉钉的进士。
卫辞记得他前世唐朝的时候,貌似就有一个贡士因为貌丑落榜。
后来那位落榜的贡士做了什么,想必很多人也都知道。
后来朝代吸取教训,殿试就没有落榜一说了。
区别只在是进士及第,还是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
卫辞如今已经连中五元,众人都心知肚明,若无意外,今年的状元就是卫辞了。
他若得状元便是六元及第,这对整个大周来说都是一件盛事。
以卫辞如今的才学水平和他的相貌,文源清觉得皇上没有理由不点他为状元。
文源清甚至觉得以卫辞的相貌,哪怕他就是才华差些,排名在一百三十名开外,皇上都能把他拉回二甲,甚至点他为探花。
没办法,皇上颜控众所周知,要不是殿试没有落榜的规矩。
文源清觉得当今皇上说不定也会是一个因为貌丑就让人落榜的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