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寿宴也挺热闹的,首先是吕家的晚辈排着站好了给吕老爷子磕头念祝祷词。
祝祷词就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话。
听说一些底蕴深厚的书香世家还要求晚辈说祝祷词不能重复。
吕家自然是没这个要求的,卫辞闲着无聊随意看了一下。
他发现吕承业有九个儿子,二十多个孙子,几十个重孙子,几十个曾孙子。
吕家真真是个大家庭,人丁兴旺。
在古代人类平均寿命不高,像吕承业这样能活到八十的可谓少之又少,绝对算是高寿。
今天他寿宴办的体面,连知府都来捧场。
现在又有这么多后辈排着队给他拜寿,他说不出话,只激动的手舞足蹈。
吕家的后辈拜过寿之后,便是开席,吕家人还请来了戏班子唱戏,听说这戏班子要连唱半个月。
吕为先好不容易在私下场合看到卫辞一次。
自然忙不迭的让自家晚辈也来给卫辞见礼,好混个眼熟。
这其中他的嫡长子吕泰和嫡长孙吕禄自然是重点介绍。
吕泰是吕家下一任家主,如今已经接手了大半家业,为人处事十分圆滑。
二十多出头的吕禄也是得父亲真传,父子俩不仅长得像,说话做事也非常像。
卫辞并不讨厌这二人,但他突然参加寿宴是有自己的事要达成的。
所以他对吕泰父子不假辞色,只淡淡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卫辞这个态度吕泰父子也不敢怨,只暗道可惜,他们并不入知府大人的眼。
但同时他又觉得吕家只是一介商户,知府大人看不上他们也是应该的。
所以虽然可惜没能巴结上知府大人,却也并未不甘。
直到吕家三房的吕宁上前,吕宁算是吕家的异类。
吕家靠商发家,吕家人自然以会做生意为荣。
可吕宁不同,他从小喜欢读书,虽然并没读出什么名堂。
可这并不妨碍他自觉高人一等,还总是说一些族人身上有铜臭味的话。
吕宁的言行自然惹得吕家很多族人不开心,所以他在家族中人缘极差。
许多吕家人都不知吕宁怎么想的,朝廷不许商户科举。
且不说吕宁根本没有读书天赋,他就是才高八斗也不能科举,更不能入朝为官。
身为商户子不想着怎么帮家族做生意,反而天天捧着书本嫌弃族人身上有铜臭味。
这不是有毛病这是什么?因而吕家人大都看吕宁不顺眼。
在吕家后辈中,吕宁几乎是被孤立的。
但卫辞此次来吕家的目标却正是吕宁。
吕宁读书有点疯魔,穿着打扮自然也向读书人靠拢。
在吕家人人都打扮华丽,恨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他们有钱的风格中。
吕宁一袭青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说话举止不急不缓,很有点读书人的风范。
卫辞看到后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甭管这个吕宁书读的怎么忙,最起码他表面功夫做的还不错。
像吕宁这种读书人没有不崇拜卫辞的。
卫辞是走正经科举考出的状元,还连中六元,说他是天下读书人典范也无不可。
因此看到卫辞后,吕宁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但还是强压激动,拼命维持风度。
虽然他不能科举,但他也知道读书人最讲究体面风度。
本来吕宁只是想给卫辞行个礼,能见一面卫辞这样名动天下的六元,他已经觉得十分荣幸了。
不曾想卫辞在看到他后,当众打量了他一番,然后主动跟他搭话了:
“看你这穿着打扮,想来你也读书识字吧。”
吕宁万万没想到知府会跟他说话,这下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涨红着脸道:
“回大人,草民的确读过书,略识得几个字。”
吕宁的反应并未让在场之人鄙夷,大家反而是满眼羡慕的看着他。
不知道这小子怎么这么好运,知府看上他哪了,还愿意跟他说话。
要知道卫知府刚刚连吕泰父子都看不上眼的。
卫辞对着吕宁微微一笑,点头给予认可:
“不错,虽在商户之家,可你懂得上进,真是再好不过了。
商户子不能科考,你潜心读书可见不是为了功名,这更加难得。”
此言一出,吕宁心跳加速,只感觉血液往脑袋上涌。
满心都是卫大人夸他了,卫大人当众夸他了。
他激动的险些不会说话,好一会儿才道:
“草民多谢大人夸奖。”
卫辞依旧一脸赞赏的看着吕宁,还转头对吕为先道:
“吕员外有这样出息,懂得上进的后生真是幸运。
本府到静江后发现此处文风不盛,很多人不爱读书,一直十分遗憾。
如今看到吕家还有这样不为功名,只爱读书的晚辈真是高兴。”
吕为先从前一直不把吕宁看在眼里,觉得这个侄孙就是读书读傻了。
他们吕家虽然也会让族人识字,但那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
作为商户子他们又不能科考,谁愿意花费心思心血去读什么圣贤书。
不曾想他一直不看在眼里的晚辈会这么得知府大人的喜欢。
不过思及知府大人科举出身,他喜爱读书人也是正常。
因此吕为先跟着卫辞的话也夸吕宁:
“我这个侄孙儿,也就在读书一道还算上进,大人真是过奖了。”
吕为先本以为卫辞也就顺嘴夸一夸吕宁。
可卫辞下一句话却让他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本府向来喜爱不为功名利禄而读书的纯粹学子。
不知员外肯否让你这位后生跟在本府身边做事?”
卫辞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众人一时只觉自己听岔了。
就连吕宁本人都傻眼了,此时此刻他简直以为自己在做梦。
知府大人主动提出让自己跟在他身边?他一定是做梦还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