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施工时为了把山谷堵住,借河流之水形成湖泊,诸葛玄他们从庄园旁挖来大量沙土石头。
挖着挖着,愣是给他们挖出了一片三亩左右的坡地和一块五分的平地以及两亩水田。
乔迁第二天,诸葛玄扛着锄头把水田田埂挖开了,任由里面积蓄的冰水流逝。
开春了,要开始犁田、撒肥了,可不能一直留着这些水。
水流的差不多了,诸葛玄重新将缺口堵住,又来到了上方坡地。
他打算将来在这里种芝麻,收成后好打芝麻油。
遗留在坡地上的一些小石头得提前清理掉才行。
忙着忙着,就到了傍晚。
坡地另一边的山崖石壁忽然‘轰隆隆’打开一道口子。
任浮沉从中走出。
听见上方挖掘声,任浮沉脚尖轻点地面,爆冲而起,落在坡地边。
诸葛玄转身:“任师兄,你怎么在这儿?”
任浮沉个子中等,长相阴柔,浑身透着股死气沉沉的颓废气质,皮肤白的跟一辈子没见过阳光似得。
虽然看似是忧郁患者+宅男,实际上他是个很温柔体贴的人,虽算不上开朗,但不社恐,人多的时候也能跟人调笑几句。
昨日的乔迁之喜,他送给诸葛玄的是一卷超长地毯。
除了长,这张地毯还有另一项优点。
它竟能把一楼客厅和两个偏厅通铺,就连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严丝合缝。
仅此一项,便可见任浮沉对细节的把控。
虽然修士根本不怕凉气,但石块地面上铺地毯,踩起来终归舒服些,就连冬天都可以光脚到处跑。
诸葛玄试着将地毯铺上后,直接被震惊了一下。
任浮沉笑道:“我住这儿。”
“住这儿?这也没房子啊。”
“我家天花板正上方就是你家这块地。”
诸葛玄反应过来了:“师兄你住山里?”
任浮沉点头:“我平时主要是跟着猴儿道人到处盗墓,搞得多了,习惯昼伏夜出,也习惯不见天日,就给自己挖了个墓,直接住墓里。”
诸葛玄:……
原来馒头说的邻居是这么个邻居。
你这都相当于给自己埋了。
内门真是有太多有个性的人了。
市面上那些异想天开的修仙话本都不敢设定你们这种人物。
“进去坐坐?”任浮沉邀请道。
诸葛玄摇头:“时间也不早了,我准备收工回家。”
“行,那你回吧,我才刚睡醒,待会儿就要去猴儿道人那里报到,听说又发现了一个大墓。”
“师兄,猴儿道人是?”
“我不知道他本名叫什么,大家都叫他猴儿道人。对了,他就是主管我们的长老。”
“既然是长老,怎么不叫祖师?”
任浮沉笑的有些阴恻恻:“他虽然在天外仙宗供职,也算是天外仙宗的人,但并不是天外仙宗任何人的徒弟。
听说他是掌门故交,掌门开宗立派后邀请他过来帮忙,这才落户天外仙宗。”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所有长老都是掌门徒弟呢。”
……
不仅是诸葛玄,其他种有田地的内门弟子都趁着春天到来各种翻土、播种、浇水、施肥。
其中又尤以弄云峰的农忙最忙,最有……观赏性。
听馒头说,他们直接人为布置阵法改变气候,收的收桃子,收的收麦子,种的种水稻,主打一个花里胡哨。
陆陆续续忙了两个月,诸葛玄的几块田地都冒出绿芽,丰收有望。
虽然两个月都在忙自己的事儿,但诸葛玄到时间便去师父李狗蛋那儿领当月俸禄,从未失败过。
就……挺爽的。
俸禄里的其它东西,诸葛玄不甚在意,唯独灵米他很好奇。
第一次领了之后,他就煮了半斤。
怎么说呢……虽然灵米里面灵气充沛,可以少量增强纳气修士的灵气总量,但味道真的一言难尽。
甚至还不如诸葛玄随随便便蒸出来的馒头好吃。
馒头也是这么认为的,并认为全内门的人都没有诸葛玄会做好吃的。
抱着这个想法,他每天少说来诸葛玄这里蹭顿饭,有时一天吃四顿。
一个孩子罢了,也吃不了多少,添双筷子的事儿。
诸葛玄不仅不赶他,反而变着花样给二人弄吃的。
有时候馒头还会强行拉着岁寒三友一起来吃。
他甚至会把吃不完的打包回去给司徒伯庸吃。
主打一个……平凡。
除了馒头和岁寒三友,其他仙临峰弟子偶尔也会来串门。
卫青池、索翼和陈铭、任浮沉来得相对多点。
明天也来过两次。
他也依旧事业心爆棚。
但他从始至终都没再提和诸葛玄互相帮忙、共同进步的想法,显然彻底被诸葛玄的摆烂打败了。
说诸葛玄摆烂,其实他并不摆烂。
他只是有自己的节奏,不会急着追求功名利禄。
毕竟作为长生者,哪怕他一天只存一个铜板,未来总有一天他的财富会多的惊人。
漫长的时光不过才刚刚开始,着什么急呀!
春耕结束后,他休息了十来天,这才投入新一步内门适应计划。
他打算再用两个半月去学堂旁听,弥补自己在‘术’上的短板。
所谓术,是剑术、法术,也是画符、炼丹等。
他对这些东西一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如一开始他连一本修炼功法都没有。
紫鼎空间里固然藏书万千卷,可都是些于修炼一途形而上的书,亦或是关于天文历法、基建纺织之类的凡书。
以炼丹方面的知识为例,紫鼎空间的书里详细介绍了许多种丹药,有的还会详述疗效。
但就是没有哪怕一张确切的丹方。
他要想学会这些术,便只能如同寻摸功法一样想尽各种办法。
好在仙临峰虽然不像东来峰那样专精炼丹,也不像弄云峰那样专精阵法,但仙临峰却什么都沾点,包括炼丹、炼器、画符、布阵。
诸葛玄只需要经常去旁听,便能迅速给各项修仙技能加点。
诸葛玄:o(* ̄︶ ̄*)o
跟在一帮孩子后头走进其中一栋圆柱形结构的学堂,诸葛玄站在中间广场上举目四望,看到的是一间间围成一个个圆的教室。
这些教室分布均匀,层层叠叠,少说也有一百间。
“这不是土楼吗?”
“最初想到用它做学堂的人真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