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决,就先搁在一边,出去玩一玩,回来再作决定。
许毅打算先带杨雪和蜜儿去荟州巽寮湾,兑现对蜜儿的承诺!
“姐夫,你事情办完了吗?咱们现在这是要去哪儿啊?”
“事情还没办完,回来再办,今天就带你去荟州赶海去!”
一听到“赶海”二字,蜜儿的眼睛顿时亮了几分,小手也欢快地拍着:“好耶,姐夫,终于又能去赶海了,上次我都没玩够,这次,能不能多玩一会儿。”
“当然可以,这次不但要让你多玩一会儿,还要让你多玩一天!”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多玩一天吗?”
“真的,姐夫什么时候骗过你?”
杨雪揪了揪蜜儿脑袋后面的双辫子:“你姐夫都快把你惯坏了,以后不能这么惯着你!”
“哎呀姐姐,你看姐夫都惯着我,你咋能不惯着我呢?”
“我就玩这两次,等过几天咱们走了,就玩不了了!”
可爱的小蜜儿,谁又能忍心责备呢,杨雪把她揽在怀里,轻抚着小脑袋:“好,这次满足你的玩心,让你好好玩!”
去荟州的过程没有那么顺利,先坐一趟公交车到羊城郊区,从郊区,又换成城际公交到荟州市中心。
从荟州市中心,又换乘公交,到荟州荟东县境内,最后坐上本地渔民的马车才到海区。
海区范围到海边,又需要熟悉路的渔民拉着敞篷车,花费一二十分钟。
折腾了大半天时间,到临近晚上的时候,他们才下车,到达目的地。
这一路,坐好几趟公交车,蜜儿被晃吐了两回,人都蔫儿了。
不过,此时下敞篷车,看到碧蓝大海的一瞬间,被海风一吹,蜜儿顿时就来了精神。
“姐姐,姐夫,这边的大海好蓝,好大啊!比前天咱们去的地方更好。”
杨雪牵着蜜儿的小手,看向许毅:“前天去鹏城海边,那地方叫大梅沙。这里叫什么?”
之前听许毅说了好几次这海域的名字,可杨雪始终都没有记住。
“这里叫巽寮湾!”
许毅随口回应杨雪一句之后,也牵起她的手:“走吧,雪,咱们先找个地方吃个饭,住下来。”
天渐渐黑了下来,今天赶路累了一天,蜜儿也已经没了赶海的兴致。反正不着急,许毅就计划安排食宿,赶海玩乐的事情,等明天再进行。
蜜儿摸着咕噜噜乱叫的肚子:“我饿了,咱们能吃什么?”
“有什么就吃什么呗,等会儿到看看这里有什么能吃的!”
又走了十多分钟的路,三人才到民宿区。
这里是美食住宿一条街,数十栋三层左右的民宿,在海边岸上排列,鳞次栉比,和大海交相辉映,一派小渔村的景象。
每栋民宿的门口,都有一个不太正规的饮食摊位,大部分摊位都是做烧烤的,也有卖包子、馒头和粥等食物的。
馒头和北方的馒头并没有太大区别。
包子则是小笼包和叉烧包,跟北方的包子有很大区别,味道也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叉烧包,是这个省份的特色,里面的叉烧馅儿,以甜味为主,吃起来又香又甜,还带着几分咸味,一口咬下去,刺激人的味蕾,让人忍不住口水直流。
许毅点了三盘小笼包和三盘叉烧包,还有三碗海虾白米粥,每人一份。
两盘包子和一碗粥下肚,很快就有了饱腹感,闻着咸咸的海风,许毅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这包子和粥都挺不错,跟他以前吃过的基本上一样。
不得不说,在做包子方面,摊位老板没有丝毫地偷工减料,味道好,里面的肉也足。
海虾粥里面也有七八十来只指头大小的海虾,吃起来十分爽口、带劲儿。
这顿饭貌似贵了点,花了十五块,每个人一顿饭的消费都达到了五块。
这放在新时代,都得相当于每个人花好几十甚至过百了。
“蜜儿,怎么样,好吃吗?吃饱没?”
许毅笑着看向脸上都吃出汗来的小蜜儿。
可蜜儿却给出了让许毅出乎意料的回答:“姐夫,这饭好吃是好吃,可我还没有吃饱呢。有点少了。”
杨雪和许毅同时惊讶地看向了蜜儿:“我俩都吃饱了,就你这小肚子,竟然还没有吃饱。”
“那你还想吃点啥,跟姐夫说!”
在许毅的询问之下,蜜儿的眸子缓缓看向了一旁的烧烤:“姐夫,我想吃那些!”
许毅也没有打算再让蜜儿吃包子,换点新鲜口味也好!
“老板,这小鱿鱼怎么卖的?”
改革开放已有几年,沿海这边可谓遍地老板,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喜欢以“老板”相称。
许毅来到这边之后,很自然地就习惯了叫出老板的称呼。
“这小鱿鱼是论只卖的,一块钱一只。”
鱿鱼只有指头那么大,用竹签穿着,在火炉上烤的滋滋冒油,一股浓烈的海鲜肉香顺着海风扑鼻而来,蜜儿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贵,太贵了!”杨雪咬咬嘴唇,有点好奇地看着她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小鱿鱼,“一只这么小,就要一块钱呢!”
这句话嘀咕过后,她又转头看向蜜儿:“蜜儿,贵,别吃了。”
蜜儿倒也很听话,点点头:“嗯嗯,太贵了,那我就听姐姐的,不吃了。”
“别呀,这小鱿鱼非常好吃的!不就一块钱一只吗,咱还是吃的起的!”
许毅打量着蜜儿,通过她的表情就能知道,她很想吃这烤鱿鱼,这么远来,很不容易,他可不想让蜜儿失望。
这时,旁边的摊位老板陪着笑脸:“老板,这鱿鱼虽然小,可却很不容易抓。我们烤好,卖十块钱一只,不算贵的。我们出海打鱼,冒着风浪才弄来这些鱿鱼呢!”
许毅回道:“行,老板,那就给我们来十只!”
“好嘞,你们先坐。”
摊位老板招呼许毅三人坐下来,不一会儿,一盘鱿鱼就端了上来。
许毅递过去一张大团结,老板连连道谢。
“十块钱啊,这就要十块钱!”
想到十块钱在老家能买五十斤米或面这事儿,杨雪就一阵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