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直不懂变通,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随着王忬的上任,大明解放军东海舰队被重新定性,其在宁波地面上采办通货的权力,也被取消了。正在建造中的生祠,自然也停工拆毁。
即便遭遇困境,王直并不愿轻易就范。宁波地面上的交易,依旧在持续。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开始转向更隐蔽的方式。
解放军与各方商贾,以通篇暗码的密信,进行沟通和联络。暗码是由拼音变体而来。又有明句作为密码本。比方说王直的王字。拼音有四个字母。当明句里有王字时,这一个字就可以指代四个字母。如果明句比较长,那么一个字母有很多种指代。因此保密性很强。
交易地点多选在偏僻的海边,以击锣为号,互通讯息。一方从海中驶船过来,一方从山侧翻出接应,为常见景象。
王忬调集了临近各府驻军,并启用被因罪下狱的卢镗,同时还征调驻守广东的参将俞大猷、汤克宽率部来会。这卢镗原是朱纨手下干将,剿灭许栋的第一功臣。在朱纨入狱后,也因“纵容士兵抢杀”的罪名入监,一直未赦。
形势越来越危急,王直却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继续为改革开放做努力。甚至又剿灭了一支前来东海的扶桑海盗。
宝贵的时间不断被拖着过去。一晃又到了1553年初。明眼人都已看出,事态的不妙。
丰臣秀吉甚至数次主张,将队伍拉去高山岛,为实施“返攻达陆”作准备。彻底与大明官府决裂,重新搞武装斗争。被王直坚决否定后,又和松冈则方一道,力劝王直返航扶桑。王直同样拒绝了。
为了扭转形势,王直开始最后的努力,暗中向宁波及杭州的各路官员,进献钱财。但都如“泥牛入海,毫无回讯”。严大人也铁了心,与王直不相往来。
王直明知希望不大,却仍旧不肯死心,期盼奇迹的出现。
大明解放军在宁波一带还是得了人心的。有不少百姓甘为线人,替解放军侦查敌情,通风报信。所以对于官军的一举一动,王直了然于胸。改革开放受到很大阻力,形势也越来越不利。
王直并非没有考虑过退路,但自个又把它堵上了。换言之,王直已经不想再活了。俗话说的好:哀莫大于心死。王直精神受到重创,感到比死还难受。
王直并不愿拖着所有人,一起陪葬,尤其是两位结义兄弟。所以开始安排“后事”。大明解放军成立不易,战士们也屡遭磨难。主力若能保留,还是得尽量。高山岛不能去。与大陆割据抗衡,甚至实行“返攻”,是王直无论如何也没法从情感上接受的。
大中华骨肉同胞怎能分离、相残。还不如主动投降,谋求“统一”。可这样的话,解放军战士们恐怕都会有性命之忧。扶桑似乎成唯一选择了,毕竟也是解放军的发祥地。解放军到那边去,是天经地义。
王直让舰队做好出发的准备,但大明解放军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让全部人走,是完全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