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返乡的列车
七月的北京西站,热浪裹挟着人群的喧嚣扑面而来。
王晓东站在候车大厅中央,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车票。K365次列车,北京西——青山县,硬座,14小时32分钟。
从京华大学毕业,王晓东由于成绩优异,而且是大学学生会主席,有留校的机会,也有部委可以选择,但是,每当他想起家乡的贫困,想起父母发白的头发在风中的样子,他犹豫了。经过几番思索,他选择回到青山县,为这,他和相恋两年的女朋友李丽钏讨论了很久,也争吵过很久。李丽钏是正经北京女子,一毕业,家人就给他运作进部委,但李丽钏很舍不得王晓东,为这,她和王晓东和家庭争吵了很多架。但王晓东态度坚决,要回青山县。两个人已经很多天没有见面了。
王晓东站在候车室里,候车室嘈杂,王晓东站在那里,孤独感一阵阵涌来。他的背包沉甸甸的,里面塞满了书,最上面那本《县域经济研究》的边角已经磨得发白。
电子屏上的列车时刻表闪烁着,晚点38分钟。这个数字让他想起上个月在县教育局看到的数据——青山县初中辍学率38.2%。
\"晓东!\"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晓东转身,看见李丽玔拖着一个登机箱朝他跑来。她穿着浅灰色的香奈儿套装,168个儿,袅袅婷婷,在拥挤的候车大厅里格外显眼。
\"你怎么来了?\"王晓东皱眉,伸手接过她的箱子。
李丽玔喘着气,从包里掏出一张车票拍在他手心:\"晓东,我下定决心了,改签了,和你同一班。\"
王晓东盯着那张票,喉结滚动了一下:\"你爸知道吗?\"
李丽玔没回答,只是把额前汗湿的碎发别到耳后。她的锁骨处有一道浅浅的红痕,是昨天争执时被项链勒出来的。
王晓东紧紧的搂住李丽钏,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李丽钏轻轻地说:“晓东,我相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想和你去青山,我不能没有你,
至于爸妈”李丽玔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深深地望着王晓东:“”、我相信他们以后会理解我的”
**2**
列车驶过保定站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王晓东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农田,归心似箭,他轻轻的揽住李丽玔的肩膀,余光瞥见李丽玔在偷偷抹眼泪。她的手机屏幕亮着,最新一条短信只有短短一行字:
「你敢跟去就永远别回这个家」
发件人:父亲。
\"值得吗?\"王晓东轻声问。从包里拿出手绢,认真的擦拭着女友脸上的珍珠儿。
李丽玔突然抓起他放在小桌板上的笔记本,翻到写着\"青山县教育现状分析\"的扉页,用力写下七个字:
**此心安处是吾乡**
钢笔尖划破了纸张。她抬头望着王晓东,狠狠地瞪着他,好像把一辈子都靠在了他身上。
---
**3**
深夜,车厢里的灯暗了下来。车厢里一片寂静。旅客们都进入了安睡。
王晓东睡不着,他的思绪已经回到了青山县,回到了爸妈,回到了他以往的记忆里。他摸出了裤袋里的U盘,在手里转了一圈。U盘里有他对青山的期望和心血,他的心已经挂在了青山县的教育系统里,U盘里面存着他为留守儿童设计的\"远程亲子课堂\"方案,是他熬了十几个夜做出来的。
对面的李丽玔已经靠着车窗睡着了,睫毛在脸上投下细碎的阴影。王晓东轻轻把外套披在她肩上,发现她手里还攥着那张改签的车票。嘴里呢喃着:\"爸、妈,我爱你们\"
窗外,淮河大桥的钢索在月光下如同竖琴的琴弦。斑驳的\"青山县欢迎您\"标语从视野中掠过,王晓东想起离校前导师说的话:
\"晓东,你的学业这么优秀,回到县里确实可惜了,县里的平台太小了,以你的能力,留在北京你能有更好的发展。\"
他当时只是笑了笑,说:\"老师,谢谢您关心,我们青山县教育严重缺乏老师,总得有人回去啊。\"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铁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王晓东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父亲蹲在田埂上抽烟的背影,还有村里孩子们追着拖拉机奔跑时扬起的尘土。
---
**4**
天蒙蒙亮时,列车广播响起:
\"各位旅客,前方到站青山县,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
李丽玔揉着眼睛坐直身体,发现王晓东已经收拾好了行李。窗外,低矮的平房和杂乱的广告牌逐渐清晰起来。
\"到了。\"王晓东说。
他背起背包,手指又无意识地摸了摸U盘。李丽玔看着他的侧脸,突然伸手握住了他的手腕。
\"晓东,我们一定会好的。\"她说。
王晓东点点头,拎起她的登机箱。列车缓缓停稳,车门打开的瞬间,混合着煤烟和晨露的空气涌了进来。
他们一前一后走下火车,站台上\"青山县\"三个褪色的红字在晨曦中微微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