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县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霭之中,王晓东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今天,是他主持的最后一次县委常委会,此后,他将奔赴中央党校,开启新的学习征程。想到即将离开这片奋斗多年的土地,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这里的不舍。
上午九点,常委们陆续走进会议室。大家的表情略显凝重,气氛与往日不同。王晓东扫视一圈,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心中默默想着每个人在过往工作中的付出与贡献。
会议开始,王晓东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同志,今天是我在任期间主持的最后一次常委会。过去这些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扶贫攻坚、产业改革等工作上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后续的工作依然艰巨。”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几分眷恋。
首先讨论的是清泉村特色农业项目的后续发展。一位常委发言:“王书记,清泉村的特色农业虽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销售渠道还不够稳定,我们得想办法拓宽。”
王晓东点点头,目光坚定:“没错,我已经和电商平台进行了深入沟通,后续会安排专人跟进,确保农产品销售畅通。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讨论向阳村旅游开发时,另一位常委皱着眉头提出:“最近有村民反映,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导致部分村民有抵触情绪。”
王晓东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们要成立专项小组,深入调查,确保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发展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这是我们始终要坚守的原则。”
会议进行到一半,前任县委书记陈志明突然发言:“晓东这一走,对县里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但这也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晓东学成归来,能为县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王晓东的肯定和期望。
王晓东感激地看着陈志明,说道:“陈书记,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没有您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回来后为县里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王晓东的离开持乐观态度。一位平时与王晓东意见不合的常委阴阳怪气地说:“王书记这一去党校,回来后怕是看不上咱们这个小县城了。”
王晓东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诚恳地说:“我王晓东从没想过离开这片土地,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会议结束后,王晓东回到办公室,开始整理文件。这时,李丽玔走了进来。她看着忙碌的王晓东,轻声问道:“晓东,会议开得怎么样?”
王晓东抬起头,微笑着说:“还算顺利,大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只是……”他的声音顿了顿,“有人对我去党校学习有些看法。”
李丽玔走到他身边,安慰道:“别太在意,清者自清。你为县里做的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等你从党校回来,用事实证明自己。”
王晓东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说:“丽玔,多亏有你在我身边。这次去党校,你一个人在县城,要照顾好自己。”
李丽玔靠在他怀里,“我会的,你在党校也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对了,我调往北京的申请已经提交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
就在两人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时,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王晓东接起电话,脸色瞬间变得凝重。原来,在调查向阳村旅游开发利益分配问题时,专项小组发现有人在背后故意挑拨村民关系,试图破坏项目推进,而这个人,竟然与之前试图抹黑王晓东的企业主有关联。
王晓东放下电话,对李丽玔说:“丽玔,看来有人不想让我安心去党校学习,又开始搞鬼了。”
李丽玔气愤地说:“这些人怎么这么不择手段!晓东,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找出证据,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接下来的几天,王晓东和李丽玔四处奔波,收集证据。他们走访了许多村民,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掌握了关键线索。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幕后黑手被绳之以法。
离出发去党校的日子越来越近,王晓东再次来到清泉村和向阳村。看着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庄如今充满生机,他的心中充满了欣慰。村民们得知他要去党校学习,纷纷前来送行。
“王书记,您这一去,啥时候回来啊?”一位老人拉着王晓东的手,眼中满是不舍。
王晓东微笑着说:“大爷,我很快就会回来。等我回来,咱们一起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离开村庄时,王晓东回头望去,心中默默许下誓言:一定要学成归来,为这片土地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晓东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李丽玔站在月台上,挥手向他告别。望着列车渐行渐远,她的心中既有对分离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期待。而王晓东,在列车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思绪万千,他知道,新的挑战和机遇正在前方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