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书深吸一口气,整理好衣裙,缓缓跪下,声音清脆有力道:
“臣女黎书,拜见太后娘娘,祝太后福泽深厚,凤体安康。”
此刻,周围一片安静,只有微风吹过草地的风声。
不远处站着的宫女还有太监都看着这一幕,眼中带着几分好奇与打量。
黎书低着头,感觉头顶有十几道目光都在观察着她。
她目不斜视的盯着下面的青青草地,闻着绿草清香,反而定下心来。
一道熟悉的声音忽然响起,
“太后,这是我挚友的女儿,我曾经带她见过惠妃娘娘,那时候太后还赏赐了她一叠金瓜子。”
那时,因为边疆作乱,朝廷缺钱,蒋夫人做主为朝廷捐了三十万两银子以充盈国库,此举得了太后的极大赞赏,便宣了蒋氏进宫,黎书自然也去了,跟着的还有忠阳侯府夫人薛程君。
几人在太后那见了面,黎书看中了桌子上摆着的金瓜子,太后便赏赐了她几颗,后来又得惠妃娘娘的召见,去了昭和宫。
这事只有几人知道。
薛程君话音刚落,一位身穿宫装,头上插着七色祥云簪的妃子忽然一笑,正是惠贵妃,
“正是,我倒是忘记了,听说她母亲已逝,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真是可怜的紧。”
黎书依然低着头,闻听此言,微微蹙眉,可怜?
太后目光落于她身上,终于微笑道:“起来吧。”
“谢太后。”
黎书站起来,目光柔顺,也不拍衣服上粘的灰尘,只静静站着,等太后发话。
太后看着她举止得体,不禁一笑,夸赞道:“是个稳重的孩子。”
随后又对着众人道:“瞧瞧,不愧是黎府的女儿,长得很标致。”
众人点头附和。
太后看着她道:“你父亲荣任户部左侍郎,按理说,这县主的名号实在太大了些,本不该给你,可皇上念及蒋家做出的贡献,你又在此次赈灾中为朝廷发动民间力量,帮朝廷渡过难关,所以,皇上就破了先例,给了你这个荣耀。”
黎书道:“赈灾之功,功在皇上,皇上胸怀天下,决策果断,小女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看她如此谦虚,太后更加满意,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不但有这种胆识,还十分谦虚,知道不揽功劳。”
“咱大虞能出这样一个奇女子,可见皇上治国有方。”
这声音,黎书也很熟悉,是德妃。
“嗯。”太后点头。
此时,一道声音传来,“是谁来了?”
周围人一听声音都匆忙站了起来,纷纷行礼,黎书低头间,只看见明黄色的衣角跃入眼帘,从她身边大步走过。
当今皇上已至中年,但容色未衰,剑眉星目,可见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美男子。
文成帝喊了声:“母后。”
随后转头又看向黎书。
太后点头,道:“这是黎大人的千金。”
黎书又对文成帝行了礼,文成帝注视着她,“你就是那个陆”
话音一顿,文成帝忽然改了口道:“是朕封的县主。”
“可不是,刚刚太后还夸人家举止有礼,是个难得的好孩子。”惠贵妃站起来,走到皇上身边,一双眼睛却注意着黎书的举动。
文成帝手里拿着一串佛珠,晃了晃,道:“嗯,黎大人生的好女儿,听说,赈灾计策是你出的主意?”
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却让黎书心里蓦然一惊,“是父亲殚精竭虑,日思夜想,才想出来的,臣女可没有那个本事。”
文成帝不置可否,转移了话题,道:“那篇文章,朕看了,写的不错,没想到,你一个闺阁女儿,竟然有这种才华,实在难得。”
黎书眉目低垂,“皇上过奖了。”
“你喜欢看书?”要不然怎么会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竟然丝毫不逊色翰林院的那帮人。
黎书道:“是,臣女的父亲,有个书房,那里有很多书。”
文成帝感慨:“这个朕自然知道,当初你父亲跟沈老先生还曾因为一本书差点起了争执,要说,本朝热爱读书之人,除了沈老先生,就数你父亲了。”
太后道:“咱大虞,会看书的人很多,但能像她这般有才华的不多,皇帝可要好好赏赐才是。”
文成帝深以为然,正要说话,惠贵妃突然道:“我原本以为,这位黎府大小姐是个病秧子,没想到竟是这般眉目周正,神清气爽的孩子,可见传言有误。”
文成帝蹙眉,“怎么回事?”
惠贵妃将传言略略说了一番,文成帝道:
“你父亲做了五年的员外郎,你一回来,他就升了官,可见你是他的福星,传言多是以讹传讹,以后这事不必再提。”
惠贵妃神色一变,轻轻福身道:“是。”
德妃看惠贵妃被斥,有些得意的挑起了嘴角。
文成帝还欲再说,忽然看见远处走来了一个人,他笑了下,道:“听说,你已经及笄了,可有许配人家?”
黎书一僵,“不曾。”
“不如朕为你指一婚事,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皇上亲自赐婚,是莫大的荣耀,可是在场的几人都知道,这黎府大小姐已经许给了将军府的公子。
德妃笑着解释道:“皇上有所不知,这黎府大小姐,早几年已经许配给了晏府的公子,只是两人还一直没有成婚。”
其他人皆看着黎书,既然已经许配给了人家,怎么黎书还说那样的话?
文成帝也看着她。
黎书道:“皇上恕罪,臣女已经跟晏公子解除婚约,以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解除了婚约?
众人皆惊讶的看向她。
倒是文成帝一点也不八卦,道:“既然婚约已经解除,那两家就没有关系了,你父亲是户部侍郎,你又是县主,本朝年轻公子多,你若有中意的,朕一样可以给你赐婚。”
黎书觉的莫名其妙,这皇上是怎么了,非要给她赐婚?
她压根不想成亲。
惠贵妃目光一转,看着远处一闪而过的桃花色,道:“皇上,黎大小姐是女子,您问她如此隐私之事,人家可怎么回答?”
就是。
黎书心里腹诽。
文成帝哈哈一笑,看见那人已经走远,也收起了调侃的念头,“嗯,说的也是。”
黎书松了口气。
此时太监来报,“皇上,吉时已到,寿宴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