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二年的初雪落在崇元殿鸱吻上时,刘承佑正用传国玉玺砸核桃。这个十六岁的天子蓦然发现,权力的滋味远比梅子酒更醉人——当他肆意殴打大臣,看人鬼哭狼嚎时,竟有种凌驾世间一切的快感。宫人们私下传言,皇帝常深夜身穿龙袍对镜起舞,镜中倒影与阴影交错,恍若两条恶龙缠斗。
起初,一切看上去都很好,顾命大臣政务、财政、卫戍、人事、军务各管一摊,国家发展蒸蒸日上。然而自信的刘承佑越看这几个人越不顺眼,他开始想一出是一出,由于自信,那是想了就干,能力不行,所以总是干了不成。
朝堂议事,刘承佑总是提出自己的搞笑施政想法,什么扩大征兵年限了(那你让谁去种地)、远征辽国了(此时辽国国力强盛,没来欺负你就烧高香吧)、免征青充两州赋税(灾情不大,没到免征的地步),也总是被史弘肇、杨邠这帮老臣当场驳回。他想提拔几个近臣当大官,也是被接连否决。
后来有一次叫了几个戏子来宫里,都能被史弘肇当场骂个臭死,刘承佑怒了,我都是皇帝了,咋还有人管着我!?
从具体表现来看,刘承佑小朋友正是所谓青春期叛逆的“莫名自信”,而实际上,这个世界是多维的、深层次的,成人的世界远比孩子看到的更复杂。他以为水面风平浪静,哪知道海底的汹涌澎湃;他握住了地上的一棵树苗,却以为握住了整个大地。
现在,我们叛逆自信的刘承佑小朋友已经决定对顾命大臣动手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经典的清除权臣失败案例,乾佑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就在上朝的路上,刘承佑命埋伏的刀斧手把史弘肇、杨邠、王章诛杀,传旨“史、杨、王等谋逆”,然后再命人杀光三人全族,一时间,开封城里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这还远远没有结束,驻守邺都的顾命大臣郭威也被刘承佑视作威胁自己的权臣,上了必须除掉的死亡名单。
然后刘承佑拟了份密诏,发给了邺都军的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郭崇,令他杀死他的上司郭威。对于这个郭崇,小皇帝亲自接见过他,还拍着肩膀赏过几百两银子,当时郭崇表现的是受宠若惊,所以刘承佑觉得这人挺可靠。传密诏的马儿在路上跑着,无比自信的刘承佑在家里等着。
消息传到邺都,郭威大惊失色。他知道,所谓的谋逆之罪肯定是无稽之谈,史弘肇那几个人就是心直口快了点,而且也没有兵权,绝不可能谋反,这一定是小皇帝热血上头的胡闹。
心魂未定间,手下郭崇求见,拿出了那封密诏,上书“诛杀郭威”——是的,接收密诏的郭崇正是郭威心腹,先跑来了通风报信,那个理不清楚人际关系的业余政治家刘承佑立马被出卖了。
直到这个时候,郭威还是不想造反的,他只是不想死得那么没有价值,自己是先帝托孤重臣,忠心不二的辅佐小皇帝,绝不能不明不白地被人惘杀了。他希望的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让小皇帝能冷静下来,直接上书必定是石沉大海,单身匹马去面见皇帝呢,等于是送人头。好吧,只能是起兵来兵谏了。
摆在郭威面前的是个相当不小的难题——那可是皇帝,不管他怎么胡作非为,那都是天子,我怎么动员全军听命,伐往京城?我要是发完令,有人起哄要效忠皇帝,怎么办?
而郭威要的是不仅全员一心、而且名正言顺的兵谏,不愧是权谋高手,郭威稍作思考,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他要用一场完美的感情戏码摆平所有人。
郭威先是在那份皇上要杀自己的密诏后面又补上了几行字,顿时密诏就变成了“诛杀郭威,并杀校尉以上军官,以绝后患”,然后他把所有军官集中到一起,拿出了修改后的密诏。
这一下顿时群情激愤,军官们什么都没有做,凭什么躺着就要中枪?!于是所有人立马就和郭威站到了一起。由此可见,不论啥公文,日期公章和正文中间都绝对不能留太多空白。
到了郭威的表演时刻,他哭哭啼啼,“诸位追随我多长时间了啊”。
“五年”“八年”“十年有余”“多亏郭司徒提携,否则我不至此高位”“感恩司徒”,众将七嘴八舌。
郭威哭了,眼眶里满是泪水:“今日将永别诸位了,密诏已下,我将自杀以报君恩。”郭威虽然语气悲切,却神态伟岸、气势豪迈,尽显北国慨歌壮士杀身取义的悲壮气概,见者无不称赞,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啊。
郭威一招“以退为进”,让所有人集体拜服,“愿听命司徒,同生共死,只求侍中不再自杀”。
见时机已到,郭威言之凿凿地把话挑明:“这圣旨肯定不是皇帝下发的,必然是身边的奸佞小人胁迫陛下。”然后他语气顿了顿,豪气万丈地说出了此次攻打开封的口号:清君侧!
这“清君侧”的旗号不仅能够服众,而且能让周边势力保持观望少来干涉,因此,郭威他们途中所遇抵抗极少,不几日就抵达了开封。
在城外,郭威并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写了一封奏章,跟小皇帝反复说明“臣本忠心,请陛下体察”。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即便事已至此,郭威还是不太想造反,首先是因为自己忠于先帝,着实本无造反意图,也是因为家眷都在城里,投鼠忌器。郭威的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了:我能片刻间攻下开封杀了你夺位,但你手上有我的家人,咱们各自都有对方在乎的东西,要不然就解除误会,握手言和吧。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隔天传来消息,自信狂加业余政治家刘承佑接到奏章后,居然不按游戏套路出牌,立即把郭威一家灭门,还顺带着把其义子柴荣全家灭门,悬挂头颅在城墙之上。
刘承佑把能踩的坑几乎全都踩了一遍,然后成功惹恼了不该惹的人。他登上了皇位,就像是一个小婴孩陡然拿到个菜刀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对着头沉睡的猛虎使劲撩嗤,一会戳一下,终于把老虎扎醒了也扎怒了。
郭威彻底暴怒了,目眦尽裂、雷霆之怒,他传令三军,攻下开封后,可放纵劫掠十日。
叛军山呼海啸而来,业余军事家刘承佑自以为是的御驾亲征,但他实力着实不济,上了战场就是一通瞎指挥,一会支使后军前移,一会命令弓箭手后退,结果还没等对方进攻,自己军队就先乱了套。郭威那是多毒的眼光,立即抓住破绽发起冲锋,一下子就把刘承佑这边冲得全面溃散。
刘承佑在逃跑途中被部将所杀,开封城里的老百姓也又一次在兵灾中生灵涂炭。
很多历史学家说看不懂刘承佑的行为逻辑,我也表达了不理解,而一位心理学专家却对我微微一笑,说这很正常:高位所带来的巨大权力让人觉得那是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让他无比的自信,觉得什么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达克效应”。
然而没有约束的至高权力交给一个自信蠢货的后果是可怕的,这正应了一句俗语,叫“心比天高,才比纸薄”。其实仔细想来,个人地位的获得其实很随机,会有运气、资源等因素掺杂在内,我们身边何尝不也有很多这样过度自信的领导。
不久后,郭威就顺理成章登基当上了皇帝,而此时一双眼睛正在默默观察着、学习着。啊,原来这样就可以分化对方力量,这样就能让下属心甘情愿听命于自己,人心的掌控原来如此,我学到了——身处这场战争的赵匡胤默默点着头。
【古代清除权臣指南】
好了,刘承佑同学为了他青春期的桀骜不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我们讲述了生动的极具借鉴意义的一课。那我们也和刚刚下线的刘同学探讨一下《古代清除权臣指南》这本秘笈,希望刘同学有所感悟。
历史上总有这样一些下属,很有头脑、很有思想,很有权势、很有人脉,职位上大部分是帝国集团的前几号人物,会有很多下属听他的而不听一把手的。领导发现自己慢慢被架空了,领导很不爽,但是又投鼠忌器,怕殃及自身。那么,这样的下属就是权臣。
现在,假如你是皇帝,那么怎么清除权臣呢?我们知道了,像刘同学这样先不断刺激权臣,然后开诚布公地说我要杀你,那只会把权臣提前逼反。那么,我们直接刺杀权臣行不行呢?
我只能说,请您慎重。所谓权臣,已经成为了皇权的实际行使者,他通过四处安插亲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逐步把关系网络延伸朝廷各个要害部门。
这个时候,你面前的权臣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如果你杀了权臣,却无法对这个利益集团实现及时铲除或有效安抚,利益集团就会疯狂反扑。倒不是说利益集团对权臣多么忠心,而是出于对皇权下一步斩草除根行动的恐惧,认为如果他们不反扑,马上死的就是他们。
根据控制力强弱,权臣分为三个等级。清除权臣这个事情,图早不图晚,当然是从初始的第一级开始最好,这个等级的权臣,已经开始扶植自己的体系,党羽遍布,行政上的很多重要岗位非其党不用,朝野之中攀附之风日盛。
第一等级的权臣有吕不韦、胡惟庸、严嵩、魏忠贤、和珅等,但这时候的权臣控制力还不够深,如果你想铲除,只要你保密工作做得好,难度也不算太大,基本上可以直接干,一道圣旨,免职抄家砍头一条龙服务到位。
第二等级和前一个等级的一个主要界限就是控制军队。这个等级的权臣已经逐步把控了军权,他的党羽开始占据军队的很多重要岗位,你会发现慢慢失去了对这些军队的控制。
不同于任何其他社会组织,军队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人力管理体系,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和指挥架构,部队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军队天生为杀戮而存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具有高度组织性、意志统一性、快速行动性,只要军事长官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将如一把利剑,冲击长官指向的任何目标。所以后世有位伟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那就不能冒失的杀杀杀了,失败的案例是触目惊心的,东汉十常侍在宫廷内成功刺杀何进,而后被反攻倒算,连带着全部太监被军队诛杀;北魏孝庄帝不甘心坐以待毙,冒险诱杀权臣尔朱荣,立即遭到了拥有兵权的尔朱家族的疯狂反扑。
这个时候,你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一些适用的战略方法。首先是架空,通过明升暗降、调任异地等形式,调走关键岗位上他的亲信;其次是制衡,找新人分权,逐步地接管业务;还有就是调虎离山,要么设置陷阱任务逼他走,要么搞个特殊奖励调他走。相应的,每个战略方法都要设计很多精美战术,最主要的是你不能过早地刺激到他,你要是个表演艺术家,在交往上不动声色,还要时不时地和他表示,“你是我的子房,你是我的卧龙,离了你我可怎么活啊”。
等感觉他的集团被分化瓦解的差不多了,要突然对权臣直接下手一击致命,力求速战速决;然后赶紧铲除核心奸党、安抚武装力量。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可以多学习借鉴,比如诛杀梁冀、鳌拜、肃顺等。
如果你遇到的是第三个等级的权臣,那就自求多福吧。到了这个等级,从中央到地方,全部的政治体系和军事体系都是由权臣一手建立起来的,你作为皇帝基本上沦为了吉祥物。
首先,你杀不了他,不是由于人家武力值多高,而是你压根见不着人家,政令军令都是由权臣府里发出的,人家用不着过来见你;其次,即便他死了也没你啥事,人家有儿子继承权位,接着架空你。第三等级权臣的杰出代表有曹操、司马炎、陈霸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