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李元昊手下有两员得力干将,一个叫野利旺荣,一个叫野利遇乞,这兄弟俩手握重兵、骁勇善战,屡次大败宋军,是当时西北宋军的心腹大患。鄜延都总管庞籍、泾原路经略使王沿都曾试图用重利招降他们,但都没有成功。
在双方长期的交战过程中,种世衡的心中慢慢便酝酿出了设计除掉这两兄弟的计划,他把这个计划上报给已经是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和顶头上司庞籍,立即得到了两位上级的大力支持。
当时种世衡的属地附近经常游荡着一个叫法崧的野和尚,这野和尚是吃斋念佛的事一点不干,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事情根本少不了,但为人仗义、生性豪爽。这样的做派,这样的性格,简直就是即将执行计划的不二人选,一下子就让种世衡爱上了,他干脆把这野和尚收为门下,当作贵客养起来。
这法崧有喝酒、赌钱、嫖娼等一大堆坏毛病,种世衡却丝毫不以为意,而且还经常给钱任其挥霍。这让法崧很是感激涕零,一直想要报答种世衡的知遇之恩,然而即便法崧再怎么恳求,种世衡也从不要求他去做任何事情。
种世衡非常慎重,因为他的那个计划不能出一点差错,必须要是一个绝对忠诚、绝对有谋略的硬汉才能完成。
有一天,种世衡让人伪装成党项人突然暗中绑架了法崧。这些人对法崧是严刑拷打,边打还边说:“听说你是种世衡的门客,只要你供述出种将军的最近行踪,我们就放过你。”这帮人不断加重酷刑,把法崧折磨得是死去活来。
此时的种世衡躲在暗处记录:\"第三日尿裤子,第五日骂娘,第七日...\"直到第三十三天,狱卒故意说漏\"种将军遇刺\",法崧突然暴起撞翻刑架:\"哪个龟孙敢动我恩公!\"种世衡拍着账簿笑出了眼泪:\"这条疯狗,成了!\"
种士衡立马走进了牢房,亲自来给法崧松了绑,并请到内室里,一边道歉一边解释,说这样就是为了试探,因为有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想请法崧去完成,而非钢筋铁骨的真豪杰是绝不敢去托付。
然后就在这两人之间发生了一场非常秘密的谈话——
“……这样你可以吗?”
“肯定可以,请您放心。”
“那你一定会吃苦,会被用刑。”
“我知道,但我不怕。”
“那你最后可能会死。”
“我知道,我也不怕。”
这法崧和尚,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真乃人中豪杰,在民族大义面前无惧生死。深为感动的种世衡不禁热泪盈眶,于是他郑重把任务交给了法崧,并亲自为他饯了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法崧怀着悲壮的心情来到了西夏边境。按照计划,此时法崧的扮相是相当的扎眼,他穿着一袭白色的僧袍,手持着一柄锡杖,活脱一个唐僧再世,还四处游走在各个党项部落,果然没过几天他就被西夏兵给抓住了。
法崧大大咧咧的自称是宋军的密使,坚持要见野利旺荣,说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呈报。
为了免得遭人闲话,野利旺荣只能是当着诸将的面接见了法崧。一见到野利旺荣,法崧就拿出了一颗枣和一幅画着乌龟的画,呈送了上去。
正在野利旺荣感到莫名其妙的时候,法崧转达了种世衡对他的问候,并说道:“我大宋朝廷知你有降宋之心,现封你做夏州节度使,过几天封赏的文书就会到,请您按原定计划立即行动。”
野利旺荣这才明白法崧带来的枣、龟,寓意是“早早归顺”。这莫名其妙的黑锅甩到自己头上,野利旺荣非常气愤,立即逼问法崧还有没有带其他东西。法崧故意环顾了一下野利旺荣的左右将领,然后说道:“种将军只让我把这些东西交给您,并没带来其他。”
见此情形,野利旺荣不敢隐匿,也非常惧怕李元昊知道后猜忌自己,就一边让人把“枣、龟”等物送给李元昊说明情况,一边准备要把法崧就地处死。恰在这时候,他派到宋军中的奸细传来了消息,说是种世衡手下有个叫法崧的和尚,很可能是李元昊派去的间谍。这其实只是种世衡为了配合法崧而放出的假情报,但野利旺荣哪敢怠慢,只能乖乖地把法崧也送到李元昊那里,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对于野利旺荣送的用来表明心迹的所谓“人证”,李元昊非常重视,一方面,他还暂时没有发现野利兄弟有什么其他谋反迹象,但另一方面,这野利氏毕竟不是自己嫡系,他们万一心有异志反叛自己,势必会对自己造成致命打击。因此,他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亲自审问了法崧和尚,以图从中找出事情的真相,但法崧闭目不答,摆明了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在李元昊的直觉里,这事太过于蹊跷——一个和尚赶这么远的路过来,然后就敢到夏军大帐直接招降大将,如果没有前期联络,这无异于自杀。
那么整件事情会不会是——野利旺荣确实已经私下投降了宋朝,却被愚蠢的宋朝使者当众暴露了隐私,以至于野利旺荣不得不献出使者,采取的一个断尾求生、舍卒保帅行为?
李元昊严刑拷问了法崧多日,但法崧死活就是不交代。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和尚,李元昊慢慢失去了耐心,他咬牙切齿地对法崧说道:“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再不说出实情,我就立即处死你!”但法崧依旧不说,李元昊于是下令把他拖出去立即斩首。
就在这拉出监牢的最后时刻,忽听得法崧声嘶力竭地大喊道:“我不能死啊,我家里还有老母需要照料。我要交代了,种将军,小人要对不起你了啊!”
这法崧不愧是被名将种世衡看上的人,前期的情绪铺垫和渲染都非常到位,此刻又展现了巅峰水准的演技——他呈现出了精神崩溃的状态,浑身抖得小便失禁,牙齿颤动得不成人言。在李元昊的不断逼问下,他涕泗横流地交代了所谓的“野利旺荣的投宋行为”,并把缝在僧衣领口处的一枚小小的蜡丸书信交出。
李元昊赶紧仔细查看了这封种世衡写给野利旺荣的书信,信中写道:“野利将军您派来我处的人都已经安顿好了,你送来的关于李元昊的情报非常有价值。对此大宋朝廷非常欣慰,特任命你为夏州节度使,每月俸禄为一百缗。望您早日归附大宋,现特送您一颗枣子、一幅乌龟的画,这也是表达我希望您能‘早归’的寓意。”
法崧多日承受的严刑逼供和死亡前真实的本能求生反应,无疑都大大增加这书信的真实性。这时候李元昊再联想到这和尚带来的画和枣,就更加印证了信的内容,他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对野利旺荣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但这李元昊本性就是奸诈,为了再验证真伪,又暗中派遣亲信假扮成野利旺荣的使者,去求见种世衡进行试探。
这使者刚到环庆路的时候,种世衡还不能确定对方身份,因此没有立即召见,而是先派人每天到驿馆去嘘寒问暖、唠唠家常。很快他就发现这来人在提到野利旺荣驻地情况的时候吞吞吐吐,但是对李元昊所在的兴庆府情况是了如指掌。种世衡不由得冷笑一声,你李元昊还派人玩间谍战,跟我种世衡比还嫩了点。
那咱就将计就计,种世衡几天后接见了使者,在他面前极力夸赞了野利旺荣弃暗投明的义举,还赠送了很多礼物。种世衡在给使者送行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言辞恳切地说道:“你们主人曾说过要带着李元昊的头颅来见,这事情太冒险了,就此算了吧,我们大宋不能因此损失一员猛将。”说话间真情流露,眼泪都打湿了眼眶。
从古到今,这间谍战的关键就是细节,因为对方盯着的就是这些“他以为你不知道的”细微之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语调、一个该有的表现,都会决定一次筹谋良久的计策是胜还是败。可以说,在这一次的间谍行动中,种世衡和法崧的表现都是无懈可击的。
使者一回到西夏,就立即将亲身经历如实报告给了李元昊。这一环套一环的计谋果然让李元昊深信不疑,他怒不可遏,立刻以谋反罪处死了野利旺荣。可怜这野利旺荣,立下大功无数,却死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死的。
不愧是玩间谍战的高手,在得知野利旺荣已死后,种世衡又乘势而进,把目光盯向了野利遇乞。在边境,种士衡故意为野利旺荣举行了规模隆重的祭祀活动,在一番哭天抹泪的宣讲悼词、焚香祭拜后,他又故意把烧了一半的祭文留下,这祭文里是大力赞扬了野利兄弟的投宋行为。
毫无意外的是,西夏的奸细趁他们走后偷偷找到了这半张祭文,送交了李元昊。自古以来,这玩反间计的最高理念永远不是主动的“我透露”,而是看似无意间被动的“你发现”,种世衡无疑是个中高手。
李元昊本来就很是猜忌这剩下的弟弟野利遇乞,见到祭文以后更加相信这兄弟俩的反叛完全属实,于是不由分说也将野利遇乞处死。
大宋就此少了两位劲敌,这法崧自己一个和尚,却完成了十万精兵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可谓是功勋彪炳。
一年后,法崧在被押往西夏边地的途中顺利逃脱,回到了宋朝,圆满完成了一次英雄之旅。经历如此一场生死大关之后,他没有向种世衡和宋朝官府去求得什么一官半职,而是看淡了名利,隐姓埋名地漂泊四方去了。
又在多年之后,法崧的功劳才获得承认。皇佑元年(1049)的这一年,种世衡已经去世了,当年也在西北战场的庞籍当上了枢密使。庞籍对这段热血的过往久久不能忘怀,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上报了朝廷,这段激烈的秘密谍战才随之公之于众,也让人们知道了那个狂放不羁却英勇不屈的法崧。
在一千年前的宋夏边境,那些金戈铁马的传说里有着范仲淹、种世衡这样大人物的谋略,也有着法崧和尚这样一个个小人物的精彩。中国上下五千年,这部历史不光是由大人物在书写,也属于那个时代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华夏民族永远铭记。
宋夏的战局在持续,从景佑五年(1038年)打到了庆历二年(1042年),双方是各有胜负、互不相让。但是此时,新的危机即将来临,这也将是对大宋君臣的一场生死抉择的挑战。
庆历二年,大辽国皇帝给大宋皇帝赵祯来信了——这是一封威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