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嘉佑二年,科举上榜的苏轼来京城了,这是未来最最出名的大宋文坛领袖,也是极会品味人生滋味的“生活家”,着名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都是苏轼发明的。
大宋经历了四代帝王的治理,终于安定了下来。都城开封地处平原,东南西北一马平川,“四水贯都”的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环绕穿插汴梁城,使得开封的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能够让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于此。此时的开封城也是一片盛世景象,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苏轼先生的步伐,来体味一下大宋赵祯一朝开封都城的繁华。
早晨天刚蒙蒙亮,苏轼随着鼓楼的钟声醒来,刷牙洗漱后就走出了客栈,溜溜达达就来到了街上。这时候小商小贩们早就聚集到了市面上,卖的有灌肺、煎白肠、炒肝各种小吃,有七宝素粥、五味粥各种粥饭,有糍糕、重阳糕等多种点心,丰盛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广东早茶。
开封人吃早点最爱去的是汤饼店,卖的有各类炊饼、汤饼等。炊饼就是蒸出来的白面饼,类似于今天的馒头,赵祯一朝,为了避皇帝名讳,宋人把蒸饼改叫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就是这个东西。汤饼就是面片汤,正处于向面条转化的过程中,汤饼店卖的有桐皮面、插肉面、软羊面、桐皮熟脍面、鸡丝面,可谓是琳琅满目。
这些食物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平均十几文钱就可以买到,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块钱就能吃饱吃好。
另外,开封的富人们还有早上喝“煎茶汤”的习惯。他们把名贵的嫩芽茶叶放在坛子里,对上细磨的绿豆和山药粉搅拌,再加水用小火煨成茶汤,喝下去是生津养胃、滋补提神。你家里要是条件不错,还可以加上人参、当归等一些名贵中药材,那更是保健养生。
吃完了早饭,开封人开始了休闲运动,他们很爱踢足球,当时叫作蹴鞠。
宋朝蹴鞠的玩法有两种,第一种叫作“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球员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球,动作令人眼花缭乱,有拐、蹑、搭、蹬、捻等,姿势多种多样,如拐回头、上下泛、龙斩目良、凤摇头、折迭拐、听膝游等,谁的花样多、谁最灵巧好看,谁就能取胜。
另一种就是“筑球”,这就要打比分了。球门叫作“风流眼”,高约三丈,宽约一丈,在规定的时间里,参赛的两个球队哪个踢进去的球多就算哪个赢。
宋朝不光官员和平民爱踢球,皇帝也非常热爱。最早的一个就是赵匡胤,他在当军官的时候就经常参加蹴鞠,后来当了皇帝,也常常把球队喊到宫里来搞比赛。
吃饱喝足的苏轼混入州桥边的蹴鞠野球场,此刻他不再是文坛新星,而是\"白打\"高手苏大郎。只见他鹞子翻身用后颈停球,引得围观妇人尖叫:\"这书生定是文曲星下凡踢球!\"
等我们的苏先生锻炼结束,那可以去逛逛勾栏,也就是戏园子。在宋朝,平静生活的人们开始了追求精神享受,这就让娱乐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在勾栏里,各种新曲目不断产生,几个戏子大腕也是名动一时。当时最流行的是杂剧,这个剧种已经从以前单一化的场景演变成了有着连续剧情的长剧,有的剧还带有很强烈的时代讽刺意味,说明了当时政治氛围的宽松。
时间来到了中午,苏轼可以找个地方大快朵颐了,去哪呢,可供选择的地方很多。在当时的开封城,餐饮业是个相当红火的产业,据说在比较繁华的九桥门大街两旁,酒楼、酒铺是一间挨着一间,比较大的有杨楼、姜店、刘楼、八仙楼等。
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樊楼,它是开封城里最豪华的餐饮地标,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描写大修后的樊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珠帘绣额,灯烛晃耀”。当时的“樊楼灯火”是东京一大盛景,樊楼上也不光有美味的饭菜,还有最美的姑娘,你和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可以喊上她们为你唱歌、为你跳舞。
下午就逛逛街吧,在大宋开封的街市上,你只要有钱,能找到你想买的很多东西。在菜市里,有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也有来自南方、从便利的水路里运来的荔枝龙眼。
在宠物店,你可以选购来自世界各地多个品种的猫狗,还可以在这里给宠物美容、治病。
这里还有中介公司,你想给家里招个短工、聘个月嫂、请个木匠,到哪去找工人呢?不要着急,中介公司“牙侩”会帮你。
市场来回穿梭的还有外卖小哥,他们四处推着热气腾腾的小车,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美味。你只要在街边冲他们招招手,他们就会笑嘻嘻地把美食送到你面前。
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书店、药铺、裁缝铺、粮店、花店、古董铺、当铺等等,商品和服务是应有尽有。
傍晚的时候,生性潇洒优雅的苏轼先生会去茶肆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在宋朝,文化人特别重视生活的情趣,他们喜欢在一种缥缈的意境里斗茶品诗、谈天说地,所以开封城里的茶肆老板们特别会营造一种典雅的文艺氛围,这里墙上挂着名家字画,空气中弥漫着清雅的檀香,有纤纤美女为你点茶。开封城里有名的茶肆有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等等,各有各家的特色。
到了晚上,我们可以共同经历一下开封喧嚣的夜生活。这里的夜市能经营到晚上三更,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乾德三年(965年)下诏规定“夜漏未及三鼓,不得禁止行人”,将宵禁的时间延迟至三更以后。自此北宋百姓有了逛夜市、吃夜宵的自由。
让我们一起先去着名的小吃一条街“州桥夜市”,在《东京梦华录》里,记载了很多特色的美食,有烧烤类的炭烤羊肉串、獾儿野狐肉、签盘兔,上面撒上撒椒盐和香料,香味离着好远都能闻到;有下水卤味类的旋煎羊白肠、批切羊头,切段油煎,再蘸蒜汁,这是咱们苏轼先生的超爱;有面点类的梅花包子、酸馅馒头、胡饼、油饼,中间再夹上肉或者蜜饯,一口下去美妙的滋味顿时溢满口腔。还有冰雪冷元子、甘豆汤、香饮子、荔枝膏这样的饮品,有肉粥、七宝素粥、五味粥、肉末粥等等甜咸粥。
在这闹市上,各色“杂嚼”小贩挑着货挑大声吆喝着“麻腐鸡皮”“香药灌肺”“馄饨”等即食小吃,你可以随时把他们喊住来上一份。
晚上是街面上各家酒肆生意最红火的时候,苏轼先生可是这里的常客。酒肆里有着各种酒任君挑选,有糯米、小麦酿造的黄酒;有配制的中药酒,包括屠苏酒、茱萸酒、苏合香丸酒等等,喝了大多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有果汁酿造而成的果酒,如葡萄、甘蔗、荔枝石榴等,各色不一,味不相同,果酒在当时可是相当流行,尤其是葡萄酒,随着价格的下降,逐渐流入了平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酿酒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人们发明了蒸馏技术,许多技术细节包括卧浆、淘米、煎浆、汤米、蒸醋糜、用曲、台酵、酴米、蒸甜糜、投醹、酒器、上槽、收酒、煮酒等步骤,与现代酿酒过程相似,使得酒精度数显着提高,一般在十度左右,酒的甜度减少,出现了“劲”“烈”等描述,人们开始崇尚劲辣口感的酒。苏轼就很喜欢喝高度数的白酒,他在《寻春》诗里描述了春游时与朋友欢聚畅饮的情景,喝的就是白酒,“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更热闹的是马行街,这里是有名的文化夜市,每天晚上一到华灯初上,就会有大量的诗人、画家来到这里摊开铺子吟诗作画,这里面不乏后来的名家大家。围观的人看见有喜欢的作品就会直接买下,要是有人竞争,还会展开激烈的拍卖;也有人会给诗人画家扔钱打赏,类似于现在的网红直播间。
除此之外,开封城还有朱雀门、龙津桥等好几个大型的夜市。
苏轼先生优哉游哉走过了这些吵闹的夜市,他晚上喝了点酒,略略有些醉了,晃悠悠来到了汴河的州桥之上。桥两旁是市井的灯火通明、人群的熙来攘往,这桥和桥上的自己却藏在了暗夜里,安静而又淡然,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他回望这喧闹的开封,好像是看到了一朵怒放如梦的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