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兄,好久不见,时间宛如白驹过隙,匆匆流逝,距离上次洛阳一别,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
如今,天下纷乱,九州萧索,万千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百姓奔逃求生,城乡凋敝、人间惨剧,莫过于此。
我等身为汉臣,却无寸功,空掌权柄,无能为力,可真是无言面对苍生啊!”
二人相见,本是挚友,又遭遇际遇,痕迹相似,所思所想,同日而语。
倾诉衷肠,都顿感凄凉,时过境迁,诉说心中郁闷。
战事不利,业火尚未扑灭,却越发旺盛,自如愧对天下,羞愧难当。
说到动人之处,不免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泣下。
“九州倾覆,神器位移。天命缥缈,天威难测,天下大势,天运定数。
我等不过是人臣,忠心报国,尽职尽责,本为分内之事,其间曲折,以及来去缘由,难以得知。
皇甫兄不必悲切,天下九州,能人辈出,本就人杰地灵之福地,自由气运加身,福泽深厚。
大汉人才济济,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文臣武将多如繁星,自由能人异士浮现。
区区乱臣贼子,一时兴盛,不得长久,大军远道而来,必然必然疲惫,部队进城修整。
有了如此多兵马,明日攻城,定能旗开得胜,扫荡寰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见皇甫嵩如此颓废,仿佛是遭遇过极大挫折。
导致昔日意气风发将军,面颊布满了风霜,满是岁月雕刻痕迹,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不仅朱儁心生疑虑,皇甫嵩麾下将领,梁衍、郭典、阎忠、袁绍、许攸等。
皆顿感疑惑,满脸诧异,一脸难以置信,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刘备三兄弟藏在人后,十分不起眼,听见皇甫嵩这番言论,也是眉头紧皱,心生困惑。
“大哥,这左将军昨天不是还好好得,斗志高昂,满面红光,高高兴兴率军支援。
这才一日不见,今天怎么会如此颓废,毫无斗志,未战先怯,什么样子,成何体统。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这副样子,那有资格做一军统帅,我看,还不如让位于贤。
我大哥同为汉室宗亲,也未尝不可以坐坐。”
张飞不知轻重,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样子。
不分场合,直抒胸臆,却还是粗中有细,在刘备耳畔小声嘀咕着。
“三弟所言不无道理,左将军毫无斗志,作为大军统帅,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本就是为将之道。
身为一军主心骨,自当为表率,太过悲观,影响军队情绪,不利于大战!”
关羽刚才那番话,也说出了众人心思,诸将心生不满,深藏心底。
刘备征战沙场,纵横莫当,听到消沉言论,若有所思,心中一紧,隐隐有些不安,为朝廷命运感到迷惘。
“左将军位极人臣,统御一方,深谙兵法,熟读兵书,乃是当时名将。
恐怕是心有所感,忧思难怯,忧国忧民,一时沮丧,不过是戏言,怎可乱言否定。”
刘备呵斥两人,虽面不改色,可心中大为震撼,并未否决掌兵野心。
由此看出,刘备实乃枭雄,静待时机,不甘居于人下。
朱儁把众人接回城中,主客有序,各坐一堂,目光汇集于主位二将。
“皇甫兄,你军昼夜赶路,不知此地发生了巨变,现在,有了你支援,我倒是安心不少,信心大增。”
皇甫嵩不明所以,发现众人一脸羞愧之色,均低头不语,顿感大事不妙,急忙出言询问,刘备、袁绍皆是不解。
“今日早晨,邯郸城不幸丢了。
马延、淳于琼身为守城主将,弃城而逃,罪不可赦。
现在,被羁押在牢中,我已经修书一封,阐明内情,送往了洛阳。
皇甫兄,此事就由你定夺,在下不敢越遇,希望朝廷能秉公处理。”
场中万般寂静,诸将皆瞠目结舌,一脸不可置信,惊讶着望着朱儁。
十分希望自己听错了,都以为对方在开玩笑。
可当看见朱儁满脸悲愤,只好接受现实,大多数人,都还在恍惚间,未曾缓过神来。
一盏茶时间后,理清楚其中原委,皆感慨敌将厉害,一手功心计,使得炉火纯青。
牢牢把握住人心,洞悉人心,也是名仁义之士,即便身为敌人,也令人赞叹不已。
“原来如此,武临还是那般厉害,距离上次交手,间隔短短数月,就拉起了六七万人部队。
还屡次大败董卓、曹操,麾下士卒勇猛凶悍,都可以正面击溃汉军了。
此人有大将之材,是我军劲敌。
我之所以全军出动,就是听说此人在此处统兵,没想到,紧赶慢赶,一路奔波,还是错过了良机。
如今,我军失去了先机,叛军有粮草补给,短时间内士气大增。
汉军又失去了平乡城,同卢植将军分割两地,不得支援,所幸董卓抵达了新河,彼此相互支援。
现在,我军既然赶来了,不可无功而返,南阳张曼成、汝南彭脱还未抵达,趁机歼灭武临军。
如此,此战可大声,天下黄巾军也会付之一炬,四海皆平,也可以班师回城了。”
皇甫嵩对武临重视,令汉军目瞪口呆,其中深感佩服之意,也有惋惜之情。
但剿灭之决心,杀意逸散全城,敬畏与敬佩,尤为复杂。
刘备等人得知武临过往,均是感叹可惜。
好好一块璞玉,怎么就落入泥沼,还揭竿而起,与朝廷为敌,遭受深重灾难。
人类感情尤为复杂,英雄总是惺惺相惜,阵营不同,也挡不住钦佩之情。
一个时辰后,朱儁、皇甫嵩达成了协议,全力进攻邯郸城。
围困住武临军,等待各州援军抵达,清剿九州黄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