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裹挟着铁锈般的血腥掠过同州城头,城垛间凝结的暗红冰晶折射着残阳,这是刺史郭璋与五百牙军以血肉铸就的屏障1。玄甲碎片嵌在夯土墙缝上,犹见当日战事之激烈。
李克用独目凝视着舆图上的沙苑二字,指间轻轻叩击,烛火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军帐上。身旁的谋士盖寓轻声提醒道:“这朱玫恐欲效仿西魏宇文泰,在渭曲设下伏兵。”
“朱玫庸夫竟敢学宇文泰?”李克用忽然放声大笑,震得桌上酒盏嗡嗡作响。谋士盖寓轻捻长须,:“当年高欢二十万大军折戟沙苑,正因宇文泰借了这芦苇荡的天时地利,此地苇深土泞,不利于我军发挥。”
李克用不屑道:“好个东施效颦,宇文泰当年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朱玫这三样全不沾边。”他转过身道:“再向圣上上疏,说我等此次前来只为铲除圣上身边奸邪,请斩田令孜、朱玫、李昌符等人。”
帐外忽有马蹄声急至,斥候满身雪霜闯入:“报!王司徒(王重荣)已率河中军抵达洛水南岸。李克用掀帘望去,但见远处河面浮冰撞击,隐约可见赤旗招展。他抓起酒囊痛饮一口,烈酒顺着虬髯滴落:“传令全军,明日卯时埋锅造饭,辰时渡河与河中军会合!”
晨雾未散,李昌符与朱玫并辔立于沙丘之上,望着远处李克用联军的营火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李昌符的凤翔军铠甲映着残阳,朱玫的静难军旌旗猎猎作响。朱玫扬鞭指向芦苇丛生的洼地:“昔日宇文泰在此以弱胜强,今日我仿渭曲之阵,必叫沙陀小儿有来无回!” 他准备将一万精锐分作东西两翼,皆藏于芦苇荡——这是他从《周书》中悟出的杀招。
李昌符抚摸着战马的鬃毛,哈哈大笑道:“此战过后你我定将扬名天下!”
朱玫闻言,略带得意:“只要按此计行事,李克用必败无疑。”随即又向身边牙兵吩咐,“传令下去,全军提高警惕。密切注视沙陀军动向。”
牙兵领命而去。
翌日辰时一到,李克用大军便率领大军渡过洛河,与王重荣军队会合以后,便在沙苑以北与朱玫等军进行对峙。双方都没有轻举妄动。朱玫方人数稍劣,需借助地利以抗沙陀军,而李克用则在等待朝廷的回复。虽然他知道田令孜必不会同意,但他仍想表明一个态度,此次前来并非为了造反,只为清除圣上身边小人。
一时之间,沙苑此地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明明双方都已枕戈待旦,大战随时将起,但谁都不愿意主动进攻,这也让两边军士每天的精神都处于紧绷状态。
河东军营帐内,李克用拿着朝廷送来的诏书,丢入火盆,不屑道:“阉人掌权的圣上诏书,如同废纸一般。”言罢,站起身来,大喝道:“诸位,本帅将定于本月癸酉日辰时发起进攻!还望诸位通力配合,拿下此战!”
癸酉日清晨,李克用大军以王重荣河中军精锐步卒为头阵,这些精锐步卒得益于河中盐利,因此个个装备精良,人手重甲陌刀,在战斗中悍不畏死,肉搏能力极强,一向以‘毅武冠军’着称。
分列两侧的是分别是李可修和李存信统领的河东军蕃汉精锐,以沙陀骑兵为核心,融合鞑靼、回鹘、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勇士,同时又吸纳河东汉人骁勇之士。
骑士皆身着轻甲,武器以弯刀、长矛和弓箭为主,马匹都裹麻布蹄套以适应泥泞地形。
步卒为汉人中勇猛之士皆装备重甲、陌刀,形成铁壁防线,用以抵御骑兵冲击。
而李克用的王牌‘鸦儿军’则位于中阵,虽人数不多,却都是河东郡中最为精锐之人组成,均配备精良战马和武器,清一色的黑衣黑甲,如同一片黑云,压迫感十足。
后军为李嗣源、康君立带领的河东、河中剩余部队压阵。
李克用与王重荣站在高坡上,望着河中军铁壁般推进,不禁笑道:“朱玫想用芦苇困住我河东军?我偏要他的伏兵变做瓮中之鳖!”刚斥候来报,朱玫与李昌符在渭河北岸列阵,人数约在两万左右,各路旗号都有,而两侧芦苇深处似有伏兵埋伏,隐隐间可见人影浮现。
铁蹄踏碎晨雾,朱玫和李昌符坐镇于中军之中,远处翻涌的黑色浪潮正缓步吞噬着沙丘——河东大军来了。
尽管自认为已做好万全之策,但望见纪律森严,装备精良,充满肃杀之气的敌方大军,朱玫仍禁不住手心冒汗,与李昌符对视一眼后,发现他眼中也满是惊骇。
他二人虽曾在黄巢之乱中听闻过河东军的威名,但并未真正见识过,如今与李克用对垒于沙苑,才发现河东军果然名不虚传。
不过朱玫看了看身后不远处芦苇荡内,心下稍安,那里埋伏着凤翔军和静难军的一万精锐,这些人才是此次的主角,又扫了眼身边这些部队,不由得冷哼一声。
神策军虽装备精良,人数也不少,看起来威风异常,但是朱玫明白这些人多数都是华而不实,神策军中号称最为精锐的随驾五都未曾派来,只有那个名叫宋文通的都将所部还有些战斗力。
至于其他藩镇的军队就更加不堪,大多是派过来充数之人,想到这里朱玫就不由得心生抱怨。
“朱节帅,这河东军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这河中军也看起来勇猛异常啊!”李昌符不由得感叹道。
朱玫内心虽赞同他的看法,但嘴里还是强硬道:“李节帅,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二人的精锐也不逊色于他们。”
李昌符干笑两声:“确实如此,而且我军占尽天时地利,一定能大破敌军。”
朱玫听闻又面带自得,点头道:“李节帅,只要我等齐心协力,此战定能大获全胜!”随后站起身来传令道:“传令下去,按原定计划行事!”
传今兵纷纷闻声而动,紧接着整个军中便迅速动员起来,一场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