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太阳已经升起,不过天空中仍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李倚和高仁厚已早早地登上了永宁城的城墙,他们站在高处,俯瞰着城外的情况。
果不其然,正如李倚所预料的那样,李罕之的军队已经倾巢而出,布满了城外的原野。然而,与前几日相比,这支军队的规模明显缩水了不少,估计人数还不到原来的一半。
更引人注目的是,李罕之今天亲自督战,他站在阵列的最前方,怒目圆睁,死死地盯着永宁城,那模样仿佛要将这座城池生吞活剥一般。
李倚见状,嘴角泛起一丝戏谑的笑容,转头对身旁的高仁厚调侃道:“看这架势,我们这位李大帅的火气可真是不小啊!”
高仁厚也微微一笑,回应道:“确实如此,接连遭受失败,敌军的士气肯定大受打击。今日只要我们能守住城池,那么局势就会完全逆转,攻守之势也将易位。”
李倚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心情也随之轻松了许多。
就在这时,一名探马匆匆跑来,向他们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昨晚夜袭失败的那伙敌军并没有返回营地,而是径直朝北方逃窜而去。
这个消息让李倚和高仁厚都不禁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李罕之手下的兵力又减少了一部分。
就在此时,敌军阵营中突然传来一阵击鼓声,紧接着,敌军便发起了今日的首次攻击。
站在城墙上的李倚,观察着敌军的动向。他深知,在冷兵器时代,若没有重型攻城武器的辅助,攻城一方往往只能依靠大量的人命来强攻。
而且,攻城的手段通常都比较固定和公式化。李罕之的军队并没有像其他一些藩镇那样拥有一支专门挖掘地道的工程队,所以他们的攻城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弓弩手进行火力压制,然后步兵们扛着云梯冲向城墙,或者用撞城车猛烈撞击城门。
然而,与昨日相比,李罕之的军队今天的攻城行动显然轻松了许多。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昨天和昨晚的激烈战斗,使得护城河中堆积了大量敌军的尸体。
城内的百姓虽然已经尽力清理,但由于时间紧迫,也只能清理掉一部分。如此一来,李罕之的军队便无需再冒着如雨般的箭矢去填平护城河,这无疑大大缩短了他们将攻城云梯搭上城墙的时间。
尽管城墙上的守军反应迅速,他们迅速推倒了不少已经搭上城墙的云梯,同时不断地将滚木、巨石等守城武器狠狠地砸向敌军。但无奈敌军人数众多,攻势如潮,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云梯成功地搭上了城墙,并且有不少士兵开始往上攀爬。
随着敌军不断地爬上城墙,双方的战斗再度陷入了白热化的白刃战阶段。与昨日相比,今天攻城的敌军显然更为凶猛和勇猛。尽管他们的人数相对较少,但一旦跳上城头,便迅速三三两两地结成紧密的军阵,迅速占据了一部分城墙。
这些敌军不仅动作迅速,而且配合默契,他们用盾牌护住自己,同时用刀或枪攻击城墙上的守军,使得守军难以招架。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成功地护住了身后的云梯,让更多的敌军能够安全地攀爬上来,源源不断地加入战斗。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高仁厚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然而,他毕竟身经百战,很快就回过神来,并迅速做出了应对之策。他当机立断,调集了李倚身边最为精锐的亲卫队,毫不犹豫地向敌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这支亲卫队由曹大猛和陈二牛率领,他们身先士卒,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入敌阵。在他们的凶猛冲击下,敌军的军阵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阵脚大乱。守军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奋起反击,与亲卫队一同将这些敌军全部歼灭。
随着敌军被击溃,搭上云梯的城墙又重新回到了守军的控制之下。守军们迅速将云梯推下城墙,断绝了敌军继续攀爬的通道,成功地守住了城墙。
然而,就在守军刚刚击退敌军的第一波攻势时,敌军的第二波攻击如汹涌的潮水般再度袭来。但守军并未被这突然的袭击所吓倒,他们迅速调整状态,奋起抵抗,再次将敌军击退。
就这样,敌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猛攻,而守军则一次又一次地顽强抵御。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战斗异常激烈。在这一整天里,敌军竟然发动了数十次攻击,这种疯狂而不要命的打法,让高仁厚都感到有些吃不消。
尤其是在最危急的时刻,敌军竟然突破了城门,攻入了城内。眼看着敌军就要肆虐城内,百姓们陷入恐慌,高仁厚心急如焚。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延率领着支援的团结兵如神兵天降般及时赶到。他们士气高昂,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终于将敌军重新赶出了城内,成功地保护了城内百姓的安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西斜,余晖洒在战场上,仿佛给这片血腥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此时,李罕之眼见自己的手下已经精疲力尽,再继续战斗下去恐怕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无奈之下,他只得下令鸣金收兵,带领军队退回营地。
李倚和高仁厚站在城墙上,目送着敌人缓缓退去,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相视一笑,笑容中带有劫后余生的庆幸,然后,两人像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不顾形象地瘫倒在地,直接休息起来。
经过今日这惊心动魄的一战,李倚心中明白,李罕之的攻城行动恐怕到此便会画上句号。毕竟,如此惨烈的战斗过后,李罕之的军队必定遭受了重创,元气大伤。
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李罕之定然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不顾一切地强攻,而是会另寻他法,或者干脆直接撤退回河阳,以待来日再做计较。
想到这里,李倚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松弛下来。他们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地应对李罕之的猛烈攻势。
然而,李倚并未因此而掉以轻心,战争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接下来,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和解决,尤其是战后的各种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