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目光落在备注上,手指在终端边缘稍作停留。
她没多看第二眼,直接调出通讯面板,输入周雯的名字,按下加密发送。
“过来。”
只有两个字。
不到三分钟,主控区远程会议通道亮起绿灯。周雯的影像出现在左侧屏幕,背景是市场部临时指挥台,几块监控屏正滚动着社交平台的关键词云图。
“科研那边刚交出原型参数。”林晚说,“干扰装置能在十一秒内切断目标信号,稳定性通过三次测试。”
周雯点头,“技术能撑住多久?”
“不知道。但只要断一次,就有机会反向追踪。”林晚将一份压缩包推入共享区,“这是移交清单,包含所有可公开的技术框架说明。按预案,启动舆论防御。”
周雯打开文件,快速浏览。她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眉头微皱:“这些资料够用,但公众认知还停留在去年数据泄露事件。如果我们不主动发声,等对方先出手,解释成本会翻倍。”
“所以现在就要把解释权拿回来。”林晚调出另一组数据,“联盟过去十年完成过十七个公益项目,十二项行业标准由我们牵头制定,第三方评测满意度平均在91%以上。把这些全整理出来,分类归档。”
“你要建信息库?”
“不是‘要’,是‘已经’。”林晚切换界面,一组结构化标签浮现,“用户反馈、合作方证言、媒体报道、技术白皮书摘要,全部打上时间戳和可信度评级。一旦出现负面声浪,三分钟内就能推送对应回应素材。”
周雯沉默两秒,“你打算怎么发?”
“不急着发。”林晚靠向椅背,“先让媒体知道我们在准备什么。你去联系《财经前沿》《科技观察》《产业透视》,提交联合声明草案,提议共建‘行业透明度观察平台’。”
“这种时候提合作?”周雯抬眼,“他们未必愿意蹚浑水。”
“正因如此才要提前布局。”林晚声音平稳,“告诉他们,这不是求助,是邀请。我们提供第一手资料,他们负责独立验证和传播。谁先签,谁获得独家采访权限。”
周雯嘴角微扬,“这招够狠。他们会抢。”
“那就现在行动。”林晚关闭当前窗口,“另外,整合所有社交媒体账号,建立分级响应机制。蓝级,谣言初现,自动推送澄清短讯;黄级,话题升温,启动专家解读矩阵;红级,舆情爆发,立刻激活预录视频与深度长文组合投放。”
周雯迅速记录,“团队已经在梳理账号权限,预计两小时内完成矩阵部署。”
林晚看着她,“你想到什么了?”
“我在想,能不能反过来模拟他们的攻击路径。”周雯语速加快,“假设黑幕组织会从‘技术垄断’‘数据操控’‘资本幕后’三个方向抹黑我们,我们可以先自己抛出质疑,再用事实逐条反驳——形成‘自检式公关’。”
林晚目光一凝。
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盯着周雯的眼睛,缓缓集中精神。视野深处,一层无形的镜面悄然展开。
周雯脑海中的思绪清晰浮现:不是应付差事的敷衍,也不是急于表现的焦躁,而是一种近乎执拗的守护欲——她想把这支队伍的声音真正送出去,不想再让任何成果被歪曲成罪证。同时,她的思维正在拆解可能的舆论陷阱,构建推演模型。
林晚收回视线,只用了不到十秒。
“方案批准。”她说,“纳入标准流程,命名为‘逆溯推演’。你负责牵头执行。”
周雯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转为坚定,“明白。”
画面切换,林晚将两份指令同步推送到市场部后台系统。一份是信息库建设目录,另一份是媒体联络优先级名单。系统确认接收后,她调出舆情监控大屏。
热力图上,常规关键词波动正常。但在底层数据流中,有几条低频信号持续徘徊,像是试探性的爬虫访问,来源分散,Ip跳转频繁。
她没动。
手指悬在操作区上方,没有下达进一步指令。
“这些天,你们压力会很大。”她忽然开口,“不只是应对攻击,更是要在没人相信真相的时候,坚持把它说出来。”
周雯看着她,“那你呢?你信吗?”
林晚没回答。
她想起重生前那个雨夜,公司公告栏贴出她“窃取商业机密”的通报时,所有人都低头快步走过,没人问一句为什么。那时候,她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不一样了。
“我不需要信。”她说,“我只需要确保,当声音响起时,有人能听见。”
周雯静了几秒,轻轻点头,“我会让声音足够大。”
通讯结束,影像消失。
主控室恢复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响。林晚依旧坐在原位,目光未离监控屏。那几条异常数据流仍在跳动,频率略有提升。
她调出权限日志,检查刚才的信息推送记录。一切正常。
正要切换界面,终端突然弹出一条内部提醒:社交媒体预备队已完成编组,共三十七人,涵盖九类传播渠道,随时待命。
她扫了一眼名单,多数是老成员,也有几个新面孔。其中一人曾参与三年前的用户信任重建项目,口碑良好。
正准备归档提示,光标划过某一行时,她顿住了。
一个名字下方标注的入职时间,比档案记录早了两天。
她点开详情页,页面加载缓慢了一瞬。
就在刷新完成的刹那,那行时间数字微微闪了一下,恢复如常。
林晚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她没有立即追查,也没有调取后台日志。只是将那个账号加入重点观察列表,设为实时追踪。
然后,她重新打开“正面信息库”的建设进度条。已完成68%,预计四十分钟后全部归档。
她又调出三家目标媒体的联络状态。《财经前沿》已回复“可洽谈”,《科技观察》正在走内部审批,《产业透视》尚未响应。
一切看似有序推进。
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还没开始。
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对手,不会只等着看你怎么反击。
他们会试着从内部瓦解你。
会伪造身份,混入你的防线,一点点篡改你的节奏。
甚至,让你自己怀疑身边的人。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神更沉。
这一次,她不会再被人轻易夺走话语权。
也不会再让任何人,用谎言把她钉在耻辱柱上。
她伸手,调出“逆溯推演”的初步框架文档。周雯已经填入第一组假设攻击点:“技术造假”。
对应的回应材料里,附了一份原始实验记录扫描件,签署时间是五年前,签字人中有两名现已退休的行业元老。
林晚放大签名区域,仔细比对笔迹角度和墨迹深浅。
没有问题。
但她仍把这份文件标记为“需二次核验”。
做完这些,她终于动了动身体,左手移到通讯面板,准备呼叫技术支持组,对那个异常账号做深层溯源。
就在这时,监控大屏右下角跳出一条新提示:
外部论坛出现匿名帖,标题为《所谓正义的背后》,内容为空,仅附一张模糊截图,显示某会议纪要局部,文字不可辨认。发帖Ip经三次跳转,源头指向境外中转站。目前阅读量不足百次,无转发。
林晚的手指停在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