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五日争分夺秒的艰苦奋战后,基坑内的积水终于被彻底抽干。清晨,柔和的阳光暖暖地倾洒在这片饱经风雨洗礼的工地上,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希望的光辉。然而,景辰深知,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潜在的风险依然暗流涌动。如往日一般,晨曦微露之际,他便早早抵达工地,开启了今日的安全巡检工作。
景辰沿着基坑周边徐徐前行,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之处。当行至基坑的西南角时,他的脚步猛地顿住。只见他缓缓蹲下身子,眉头瞬间拧成一个“川”字,眼中满是忧虑之色。原来,基坑周边的地面赫然出现了一道道裂缝,有些裂缝细若发丝,若不仔细查看,极易被忽视;而有些则稍宽一些,宛如大地干裂的嘴唇,触目惊心。这些裂缝犹如沉默却又刺耳的警报,预示着一场潜在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景辰心里明镜似的,基坑周边开裂绝非小事,一旦处理不及时,坍塌事故随时可能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他没有片刻迟疑,迅速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按下号码,首先拨通了项目经理李俊华的电话。
“李经理,大事不妙!我在基坑西南角巡检时,发现周边地面开裂,情况看上去相当严重,您务必尽快赶过来!”景辰的语气急促且严肃,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紧张。
“什么?居然开裂了!好,我即刻动身,你千万别离开现场,密切留意情况变化!”电话那头,李俊华的声音同样充满了紧张与焦虑。
挂断李俊华的电话后,景辰紧接着又迅速拨通了安全总监徐有为的号码,将这一严峻情况简明扼要地汇报了一遍。徐有为听闻后,当即果断回应:“我马上就到!”
打完电话,景辰深知此刻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容不得丝毫耽搁。他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迅速朝着工地的材料堆放区奔去。在那里,他快速翻找出一卷警戒线和几个安全警示标语牌,而后抱着这些物品,一路小跑着赶回基坑周边。
景辰从基坑西南角起始,顺着裂缝蜿蜒的走向,有条不紊地拉设起警戒线,将开裂区域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他一边熟练地拉着警戒线,一边大声呼喊,提醒周围的工人切勿靠近这片危险区域:“大家注意,危险区域,不要靠近!”随后,他将安全警示标语牌稳稳地放置在警戒线最为显眼的位置,牌子上“危险!请勿靠近”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仿佛是一声声振聋发聩的警告,向所有人传递着危险的信号。
在拉设警戒线与放置标语牌的过程中,景辰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留意着基坑周边的一举一动。他放置感觉到地面在微微颤抖,那裂缝似乎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点点扩大。一种不祥的预感如乌云般,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但他强忍着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不断在心底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守住,等待项目经理和安全总监的到来。
没过多久,李俊华和徐有为便神色匆匆地赶到了施工现场。二人的脸色格外凝重,一到现场,便径直朝着景辰快步走来。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李俊华焦急地询问,语气中透着一丝急切与担忧。
“李经理,徐总监,裂缝从刚才开始愈发明显,扩大了不少,而且地面的震动也比之前强烈许多。”景辰一边说着,一边抬手紧张地指向基坑周边的裂缝。
李俊华和徐有为顺着景辰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些裂缝愈发狰狞,仿佛一张张欲择人而噬的大口。他们心里清楚,情况已然危急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就在此时,一阵沉闷的“轰隆隆”声骤然响起,仿佛是大地发出的痛苦哀嚎。众人惊恐地循声望去,只见基坑的一侧开始缓缓坍塌,泥土与石块如瀑布般不断滑落,扬起漫天尘土。
“不好,要塌了!”徐有为神色大变,大声呼喊。
三人迅速往后退了好几步,躲避着飞溅而来的土石。看着不断坍塌的基坑,李俊华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已远超想象,必须立刻向上级领导请示,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他毫不犹豫地掏出手机,迅速拨通了上级领导的电话。“领导,我们项目的基坑出现重大问题,周边开裂后发生坍塌,情况万分危急,恳请指示是否立即展开基坑支护工作。”李俊华在电话里言简意赅地汇报了当前的严峻形势。
电话那头,领导认真倾听完汇报后,当机立断地下达指示:“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基坑支护工作,务必确保人员安全,要不惜一切代价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得到上级领导的明确指示后,李俊华迅速转身,开始雷厉风行地安排各项工作。
“景辰,你即刻联系技术部门,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出基坑支护的详细方案,越快越好!”李俊华大声命令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好的,李经理!”景辰应了一声,立刻掏出手机与技术部门取得联系,将基坑目前的状况以及领导的要求详细、准确地传达过去。技术部门表示定会争分夺秒,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支护方案。
“徐总监,您负责全面组织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务必保证所有工人都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的安全警戒,绝不能让任何无关人员靠近。”李俊华又转头对徐有为严肃地说道。
“明白,我这就去安排!”徐有为迅速回应,紧接着便行动起来。他迅速召集了几名安全员,开始在施工现场周围增设更多的警戒线,进一步扩大安全范围,并安排人员在各个关键位置站岗警戒,确保现场秩序井然。
与此同时,李俊华自己也马不停蹄地忙着协调各类资源。他联系了物资部门,言辞急切地要求他们尽快调配基坑支护所需的各类材料与设备,诸如钢板桩、工字钢、混凝土等等,并着重强调务必保证这些物资能够及时、顺利地运输到施工现场。
没过多久,技术部门便传来好消息,基坑支护方案已然制定完成。景辰第一时间拿到方案,随即与李俊华、徐有为一同展开研究。方案中明确提出,先采用钢板桩对基坑周边进行临时加固,而后再浇筑混凝土进行永久性支护。
时间紧迫,容不得有丝毫耽搁。李俊华一声令下,各项工作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迅速启动并高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