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长安城,晨钟暮鼓中流淌着盛世华章。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西域胡商的驼铃与中原商贩的吆喝交织成曲,波斯地毯、大食香料摆满商铺,身着胡服的女子骑着汗血宝马穿行而过,鬓边金步摇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
林渊身披玄甲,立在玄武门城楼之上。他望着城外新筑的防御工事,又看向不远处正在操练的士兵方阵,嘴角不自觉扬起笑意。这些年,他率领大唐铁骑横扫突厥、吐蕃,将大唐疆域扩至葱岭以西,边疆百姓再无战火之忧。“将军,太平公主派人送来急信!” 陆川匆匆赶来,递上一封绣着金线的信笺。
林渊展开信纸,熟悉的字迹跃入眼帘:“朔方城粮仓已修缮完毕,明日可开仓赈济流民。另,长安新办的书院即将落成,盼将军归来共赏。” 落款处的 “太平” 二字,写得潇洒飘逸,一如她本人。他将信小心收进怀中,目光望向皇宫方向,心中满是温暖。
此时的皇宫内,太平公主正与狄仁杰、姚崇等大臣商议国事。她身着绯红宫装,头戴凤冠,端坐在御书房内,神情不怒自威。“诸位爱卿,今年秋收颇丰,但仍有部分州县水利设施老旧,需尽快修缮。” 她指着墙上的大唐疆域图,“还有丝绸之路的商道安全,也要加强护卫,莫要辜负了百姓与胡商的信任。”
狄仁杰捋着银须,赞叹道:“公主思虑周全。有公主与镇国公在,我大唐何愁不兴!” 众人纷纷附和,言语间满是敬佩。太平公主微微颔首,继续安排着各项事务,从官员考核到百姓赋税,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长安城东市,一座崭新的书院拔地而起。这是太平公主倡导修建的,旨在让更多寒门学子有机会读书识字。书院落成那日,林渊特意从边疆赶回。他牵着太平公主的手,漫步在书院的长廊中,看着学子们或在亭中吟诗,或在学堂内诵读,心中感慨万千。
“当年我们历经那么多风雨,如今能看到这般景象,一切都值得了。” 林渊轻声说道。
太平公主靠在他肩头,笑道:“是啊。不过这盛世,可不是我们二人之功,是无数大臣、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 她转头看向林渊,眼中满是爱意,“但有你在我身边,再累也觉得幸福。”
在两位的影响下,安乐公主与长宁公主也各自绽放光彩。安乐公主的诗集《清平雅韵》传遍大江南北,她在长安举办的诗词大会,吸引了各地才子慕名而来。她还将自己的诗作收益,全部捐给了长宁公主的慈善事业。
长宁公主的慈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她在长安及周边州县建立了数十所孤儿院和学堂,亲自教导孩子们读书明理。每到冬日,她便带着棉衣、粮食去看望那些贫苦百姓,百姓们见到她,皆跪地高呼 “长公主千岁”。
民间关于林渊与太平公主的故事,更是传得神乎其神。说书人在茶楼里一拍醒木,便开始讲述 “镇国公战场救美”“太平公主智斗奸臣” 的精彩情节。孩子们在街头玩耍时,也常扮作他们的模样,模仿着他们的英雄事迹。
在洛阳龙门石窟,工匠们正雕刻着新的佛像。其中一座佛像旁,刻着一行小字:“太平公主与镇国公林渊,愿我大唐国祚绵长,百姓安康。” 这是民间百姓自发雕刻的,以表达对二人的感激与敬意。
这一年的上元节,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林渊与太平公主携手登上城楼,俯瞰着城中的万家灯火。街道上,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而过,百姓们提着花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那是我们的大唐。” 太平公主指着城中的繁华景象,眼中闪烁着光芒。
林渊握紧她的手,坚定地说:“往后,我们还要让这盛世更加辉煌。”
随着时间的流逝,林渊与太平公主的爱情故事,如同陈年美酒,愈发醇香。他们的故事被写入史书,被编成歌谣,被绘成画卷,流传千古。后世之人每当提起大唐,便会想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想起那对携手创造盛世的传奇夫妻。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唐的这一篇章,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爱,去创造美好生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