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市网络安全中心的深网监控室内,覃枫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幽蓝的光映在他紧锁的眉头上。深夜的寂静被服务器轻微的嗡鸣声打破。他正在追踪一条与“园丁”残余资金网络有关的线索,潜入了一个需要多重加密验证的暗网地下市场。
这个名为“方舟”的市场,交易的并非普通军火或毒品,而是更为禁忌的物品:人体器官、生化材料、乃至基因数据。覃枫伪装成中东富商的代理人,浏览着一条条触目惊心的商品列表。突然,一条用英文发布的悬赏令引起了他的注意:
【顶级悬赏】求购克隆肝脏器官,需与特定dNA序列完全匹配。报酬:5万比特币(约合30亿美元)。必须保证生物排斥反应低于0.01%。附:目标dNA序列片段(加密文件)。
悬赏金额高得离谱,但更让覃枫脊背发凉的是发布者的附加要求:“需提供1990年左右的原始生物样本作为克隆基准,确保端粒体长度符合年龄特征。”而发布者的Id,是一个简单的符号:【?】。
一朵花的符号。覃枫瞬间想到了“白梅花”。
他强压心跳,尝试与卖家接触,声称自己有特殊渠道。经过几轮加密对话,卖家发来一个要求验证的dNA序列加密包。覃枫立即将数据包传送给守候在旁的生物信息学专家团队。
破译结果让整个监控室的空气瞬间凝固——经过与秘密获取的“园丁”生物标记(来自其早年住院时留下的隐秘档案)进行比对,匹配度高达99.97%!这个天价悬赏的目标,竟是为“园丁”寻找一个完美适配的克隆肝脏!
“他需要器官移植……而且情况可能非常危急,否则不会冒如此巨大的风险在深网寻求解决方案。”覃枫立刻向林悦汇报。
“卖家声称可提供‘1990年原始生物样本’,”林悦的声音透过加密电话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卖家手里有‘园丁’三十多年前的生物样本!”陈志明接过话,语气沉重,“这绝非普通人能拿到的东西。样本可能来自官方绝密生物库,或者……‘园丁’曾在某个时期处于某种被严密监控的状态,样本被有意保存了下来。”
专案组意识到,他们可能触碰到了“园丁”最核心的秘密——他的健康状况,以及他隐藏了数十年的生物信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能否反向追踪卖家?谁能拥有‘园丁’1990年的生物样本?”林悦下令。
调查指向了几个可能:国家级生物样本库、某些涉及特殊人群的长期医学研究项目、或是极端秘密的军事或情报机构项目。排查工作异常艰难,犹如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覃枫继续与卖家周旋,试图获取更多信息。卖家极其谨慎,但透露出一个关键细节:交易必须在第三方国家进行,并且需要“园丁”的亲自认证(通过特定生物特征实时验证),确保器官活性。
“园丁”可能将亲自露面,至少是进行实时生物认证!这成了抓捕他的唯一可能机会。
专案组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捕蜂计划”:伪装成器官走私团伙,接下这个订单,设局引诱“园丁”或其极度信任的代理人现身。
整个计划风险极高。他们需要伪造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克隆器官(利用已掌握的dNA信息制造生物模型),安排一个无懈可击的交易场景,并调动国际力量进行布控。任何细微的差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甚至打草惊蛇。
在紧张准备的同时,对“1990年原始生物样本”来源的调查取得了突破。一份解密的涉外科研合作档案显示,1990年,曾有一个代号“长生鸟”的极秘密项目,采集了一批特殊人员的生物样本用于一项长期健康研究,项目负责人是一位德高望重但已故的医学泰斗。项目名单属于绝密,但档案的关联审批签名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注意——一位早已退休但影响力犹在的元老。
线索似乎指向了体制内某个极其隐秘的角落。那个样本的保存,或许本身就意味着“园丁”的身份与某种国家背景的过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捕蜂计划”如期在某个中东中立国的私人医疗中心展开。一切都按剧本进行,假扮成器官贩子的特工与“园丁”的代表接上了头。然而,在最后关头,对方并未带来“园丁”本人进行生物认证,而是采用了一种无法追踪的远程生物信号传输方式完成了验证(后证实是预先录制的生物特征数据)。交易在极度诡秘的氛围中完成,对方取走了克隆器官模型,支付了巨额比特币(后被成功冻结)。
行动未能直接抓捕“园丁”,但并非毫无收获。通过严密监控,锁定了前来取货的几名代理人,并顺藤摸瓜,发现了“园丁”麾下一个极其隐秘的医疗后勤团队。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证实了“园丁”确实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且生命可能已进入倒计时,他的疯狂与紧迫感或许正源于此。
“他就像一颗即将耗尽燃料的彗星,在坠落前会发出最耀眼也最危险的光芒。”覃枫在事后分析会上说道。
深网上的天价订单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但专案组知道,“园丁”的危机迫使他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破绽。虽然这次未能一击必中,但他们已经将匕首抵近了他的咽喉。寻找那个拥有1990年样本的源头,追踪他的医疗团队,监控全球所有顶尖的器官移植中心……一张更紧密的网,正在悄悄收紧。
克隆肝脏的迷局,虽然未能直接锁定“园丁”,却照亮了他藏身之处阴影下的一个致命弱点——时间,可能已经不再站在他那一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