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前行不足十里,西岐边缘的大军刚从先前的突袭中恢复。
刹那间,石林深处,一支支快马疾驰的万人队伍再次冲出。
与先前无异,他们迅猛一击即撤,不论战果,毫不留恋。
西岐将领急忙布防,而这些突袭小队已远遁而去。
原地再留上千遗体,全军累计损失再添上万士兵。
行走在部队边缘的战士目睹着刚才还活生生的战友,转瞬间化为乌有,内心皆感寒意袭来。
因为大商的军队若再次来袭,他们将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部队深处,姜谋士面色阴沉,刚断言不会有更多突袭,不料转瞬之间敌人再现,这无疑是对他的预判的一种嘲讽。
他立即下令:“部队以战斗队形推进,如遇袭击,无需等待将领指令,即刻反击。”
随后,大军继续前行。
而在隐蔽之处,石林深处,无数双眼睛正紧紧盯着西岐大军的动向。
听闻姜谋士的命令,他们心中暗笑:“正等你此举。”
不出所料,西岐大军前行不足二十里,申智者的无声之刃再度挥出。
与此同时,数十个小队从四面八方对大军发起冲击。
这些小队加起来,人数多达数十万,阵势浩大。
前排的战士心中一惊。
大商的队伍依旧采取一击即走的战术,但有了防备之后,损失大大减少。
一些战士想起姜谋士先前的命令,望着即将撤退的游击小队,毅然带领周围战士追击而去。
他们明白,不彻底消灭这些小队,下一次遭遇奇袭时,牺牲的将是他们这些边缘的战士。
一时间,西岐大军中,无数战士冲出。
从空中俯瞰,这些冲出的战士宛如以西岐大军为中心伸出的触手。
然而,不久之后,这些追击的战士便察觉到异样。
他们发现大商的小队对地形异常熟悉,明明可以轻易甩掉他们,却似乎故意放慢脚步引诱他们。
此时,一些西岐将领察觉到了不对,急忙下令停止追击。
但为时已晚。
前方的小队猛然停下,转而向他们发起冲锋。同时,四面八方都有大商的游击小队杀出。
当这些追击的西岐战士寻求支援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大部队,且在这迷宫般的石林中,迷失了方向。
他们甚至找不到突围的路径。
而在石林的各个角落,类似的战斗几乎同时爆发。
西岐大军中,随着时间流逝,追击出去的战士迟迟未归。
望着四周几乎一模一样的石林地形,姜谋士心中愈发不安。
等待了一整天,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找对了方向逃回大军。
姜谋士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真相:追击的部队遭遇了敌人精心布置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姜尚胸口郁结,急忙清点追击的兵力。
数目既定,整整五十万。
而对方,由殷破败派遣的游击小队多达二百组,合计兵力二百万。
这五十万,恰好是他们能以最小损失实现全歼的极限。
第一百一十章 石林血战
军阵之中,姜尚听闻汇报,面色阴沉如水。
五十万大军,非同小可,虽不致伤其根本,却也足以令他肉疼。
姜尚迅速展开地图,他们正处石林腹地,全速行军,三日可穿林而出。
他当机立断,下令大军加速:“务必一日内冲出石林,届时,那些依托石林偷袭的宵小之辈,将不得不正面迎战我军。”
姜尚暗自揣度,若恩师广成子在侧,又会如何应对。
思忖一番,自觉与广成子的策略应无二致。
与此同时,石林之下,殷破败亲率大军,悄然掏空石林地基。
目的非地道之战,而是为了那些巍峨的石峰。
他们截断石峰根基,外表看似无恙,实则轻轻一推,万千石峰便将倾塌。
姜尚一方,为防游击小队偷袭,命前排士兵密集列阵,既便于防御,又压缩了敌方的进攻空间。
如此排布,虽进攻受阻,防御却大大增强。
加之有所准备,游击小队的袭扰效果大减。
然而,即便如此,连续的被动防御与先前的挫败,仍使西岐大军士气萎靡。
石林之外,小山之巅,殷破败与众将目睹此景。
诸将对殷破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初时,见他年轻且为皇室空降,以为不过是大族子弟来此历练,未料殷破败确有真才实学。
有人赞道:“军师游击之策,真乃神来之笔!”
“二百万兵马,竟令西岐千万大军胆寒,士气不振。”
殷破败摆手笑道:“不过借助地利罢了,此后恐难再有如此优势。”
言及此,他望向石林深处,笑道:“不过,石林中的最后一手,威力应是不小。”
“哈哈哈,自是如此。”
姜尚一方,不愿在石林中多做停留,强行率军突围。
眼见石林在望,眼前豁然开朗。
精神终于得以舒缓之际,
他突然察觉四周的石阵莫名震颤,石阵下的土壤开始塌陷。
紧接着,无数石柱倾斜倒下。
北疆军队瞬间陷入混乱。
“轰隆!”
一座座高达数十乃至百米的石柱重重砸入军队之中。
原本为抵御小股敌军,北疆军队排列密集,此刻慌不择路,四周皆是同伴,无处可避。
一时间,轰隆巨响中,无数士兵与战马被压成肉泥。
北疆军中勇猛的将领虽能勉强挡住一座石柱,但倒塌的石柱实在太多。
尘土飞扬中,太乙匆忙冲出石阵。
其余军队在将领们的整顿下,许久才恢复秩序。
好不容易逃离石阵,来到一片较为开阔之地,太乙清点损失。
石柱倒塌之下,竟有百万士兵丧生。
太乙神色恍惚,再次回望石阵。
那绵延数十里的石阵,所有石柱仿佛被一股力量同时推倒,且底下隐藏着无数地道。
他深知,这必是大楚军队蓄谋已久。
此行石阵,他损失了近两百万大军。
士气低落至极,整个北疆军队,无论将领还是普通士兵,皆心灰意冷。
尚未遭遇对方主力,便已遭受重创。若不设法取得几场胜仗提振士气,
仅凭剩余的八百万毫无斗志的军队,攻克函谷关无望。
念及此,太乙准备鼓舞士气。
“各位勇士,函谷关的守军只会使这种卑劣手段,恰恰暴露了他们正面作战的底气不足。如今我们距函谷关一马平川,他们再无机可乘。”
“我们要在正面战场上,一雪前耻!”
话音刚落,北疆军队的士气略有回升。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降下恐怖威压。
四只骇人的猛兽现身。
正是四大凶兽前来收尸,北疆刚刚燃起的一点士气瞬间熄灭。
太乙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此时,太乙取出地图,发现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河畔极为空旷。
既有水源又适合扎营,他立即率军前往。
另一边,闻仲将小股部队编入大军。
余下的路程皆为空旷平原,游击战术已不适用。
大帐内,众人向闻仲祝贺,首战告捷。
原本因兵力劣势,只想打守城战,以求稳妥的将士们,如今觉得跟随闻仲,正面与北疆军队交锋亦非没有胜算。
在一片欢乐的氛围里,李墨轩不敢有丝毫自满,谨记着云飞扬的教诲,连忙在心底默念:
“我尚需努力,我尚需努力……”
如此一番默念,李墨轩感觉内心平静了不少,思绪也清晰了许多。
他不禁感叹,还是师傅传授的方法奏效。
想到此处,李墨轩望着众多将士说道:
“我们初战告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林这一有利地形。但接下来的路程,直至潼关,几乎都是平坦大道。”
“即便遇到可疑地形,敌军将领也定会避开。”
“因此,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切莫掉以轻心。别忘了,西岐还有八百万大军虎视眈眈。”
众将士听后,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李墨轩又说:“情报部门必须全天候监视西岐大军的动态,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向我汇报。”
负责情报的大将连忙点头应允。
李墨轩则开始沉思战术。
其实,当西岐大军刚离开石林之时,
在李墨轩看来,尽管西岐拥有八百万大军,但士气极为低落。
倘若那时他率领四百五十万大军全力出击,极有可能一举击溃敌军。
最坏的结果,西岐也只能依靠人数优势负隅顽抗。
即便如此,也能让他们损失数百万大军,这样一来,西岐攻下潼关的希望便荡然无存。
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胜利,但李墨轩最终并未采取此行动。
因为这样做,己方同样会伤亡惨重,这种惨胜并非他所愿。
并非他犹豫不决,而是他相信能在尽可能减少伤亡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倘若只会采用人海战术,那便辜负了师傅当年传授的兵法精髓。
他取出地图,在上面圈圈点点,各种战术策略在脑海中浮现。
仿佛他又回到了当年跟随云飞扬在隐秘之地学习的时光。
一个针对西岐大军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