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颔首:“确如此。
然不可疏忽,刘煜威名日盛,若其兵锋指向荆州,当如何应对?”
蔡瑁沉吟道:“可先加固城防,再联络盟友共抗刘煜。”
刘表赞同:“言之有理。
不过,仅靠外援不足,自身实力需增强。
荆州虽强,却不可骄躁。”
厅中灯火摇曳,二人的交谈似一场智斗,充满策略与考量。
蔡瑁恭敬说道:“主公宽心,属下定竭尽全力,守护荆州。”
刘表满意点头:“很好,我信你。
要做好万全准备,迎接未来之战。”
夜深人静,荆州府内灯火通明。
刘表与蔡瑁等人清楚,他们正面对一场可能颠覆天下的大战,必须严阵以待,不容半点疏忽。
蔡瑁走出大厅,踏入幽静的庭院。
月色如水,映照在他身上,目光中透着坚毅。
他知道未来充满挑战,徐州或许会有所行动,无论如何,他们必须竭尽全力保住荆州。
……
“世家的力量或许可用。”
蔡瑁低声自语。
蔡家虽为荆州第一世家,但庞家等其他家族亦实力雄厚。
此番与刘煜的决战不可避免,世家应贡献力量。
尽管世家对荆州权势垂涎已久,但前提是守住荆州。
因此,双方在此目标上达成一致。
另一边,
荆州北方雾气弥漫。
刘表端坐殿中,轻抚胡须,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虑。
忽然,帐门掀开,一名快骑探子急报:“主公,江东孙权遣使前来,称有要事相告。”
刘表皱眉道:“孙仲谋?他有何意图?”
随即示意召见。
探子离去,不久,一名身着蓝袍的年轻使者入内,行礼道:“荆州刘景升,江东主公命我问安。”
刘表起身回礼:“不知孙将军有何嘱托?”
使者道:“兖州之事已引起我主重视。
江东与荆州虽时有冲突,却无直接矛盾。
我主认为如今天下大变,兖州战局关乎中原全局,这对荆州与江东皆不利。”
刘表冷哼一声:“兖州之事,我自有主张。
莫非孙权还想跨江而来?”
青年使者展颜轻语:\"刘荆州无需自傲,如今局势紧迫,当齐心协力寻得最利中原之策。
\"
刘表沉吟良久,眸中掠过一抹凝重。
北地的刘煜已强大至一人难以应对。
虽此前与江东孙权存有嫌隙,然眼下生存为首要之事。
\"好,烦请使者代为转达,我刘表愿与孙将军携手,共固中原。
\"刘表语气平和。
世间纷扰,妥协方能立足。
青年使者浅笑还礼:\"如此,荆州与江东便结为盟友,我即刻归报主公。
\"
春意微凉,蜀地峡谷冬寒尽散,满目青翠。
大军正从峡谷蜿蜒而出,此乃贾诩所率,直奔荆州。
贾诩端坐马车,手持羽扇,缓摇轻挥。
帘幕轻启,暖阳洒落,映得他目光愈发幽深。
于禁策马近前低言:\"军师,荆州不易攻破,听闻刘景升麾下黄家机关巧夺天工,城墙遍布机关,该如何应对?\"
贾诩笑意盈然:\"此节我早已料及,故特请孟获相助,他对机关亦有所知。
\"
徐荣自另一侧趋步而来,嗤笑道:\"孟获?那蛮荒之地的乡野之人,真能助我等成就大事?\"
贾诩摇头:\"孟获虽属蛮族,其智不可轻视,且对主公甚为忠诚,今后莫要在人前妄议,以免伤和气。
\"
徐荣抱拳默然,他也知自己方才失言。
贾诩道:\"我与他早有约定,若助我军拿下荆州,南蛮之地仍归他治,我会拨出半数资源助其治理。
\"
徐荣愤愤而言:\"军师,益州乃我等血战所得,怎可轻易赠予蛮人?\"
贾诩淡然浅笑:\"成大事者须知取舍,蛮人素来排外,我辈难与其共事。
\"
军队继续前进,不久便抵达若水。
眼前的小村庄,因突如其来的众多士兵而陷入紧张气氛,村民们纷纷躲入家中。
于禁指向村庄后方的小山:“翻过那座山,便是荆州。”
徐荣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何不直接进攻?”
贾诩摇头轻叹,数日后,部队开始构筑防御工事。
他召集诸将,共同商议攻城之策。
徐荣建议道:“待到荆州关隘,我率坚盾军正面强攻,一路势如破竹。”
贾诩笑着回应:“徐将军的方案亦有可行之处,但不妨先观察刘景升的部署再说。”
关于荆州局势的变化,犹如江河奔流,却未能触动贾诩的心弦。
营帐内,三人谋划着即将打响的荆州战役。
“兖州一役,主公威名远播。”
贾诩持扇轻摇,话语间带着笑意,“如今刘景升定是惊慌失措,正四下求助盟友。”
于禁依旧沉默寡言,心思全在军队的操练与调整上。
贾诩的话让于禁眉头微皱,他对这场复杂战局隐隐担忧。
徐荣冷笑一声,打破了沉默:“刘景升算什么?不过一个荆州而已,何必在意!即便他拉拢盟友又能怎样?”
贾诩微微一笑,转向徐荣:“徐将军,此战需步步为营,才能掌控全局。”
徐荣听罢点头,明白贾诩的深意,就此缄默。
贾诩凝视前方,语气沉稳:\"刘景升如今应已知晓我军动向,却不知他可有援军。
若来自扬州或徐州,务必截断。
唯有如此,方能安心攻城。
\"他的眼神愈发犀利。
于禁接口,声音坚定:\"扬州可能性较大,徐州眼下无暇南顾。
可遣孟获率精兵设伏,断其粮道,使其无 师。
\"
贾诩闻言,满意颔首。
徐荣则豪气冲天:\"若如此,我愿率主力强攻,迫使刘景升首尾难顾!\"话音刚落,营帐内气氛激昂。
众人目光灼灼,似已看见胜利在望。
白帝城,位于荆州与益州交界要冲,虽无三国托孤典故,却关乎全局。
城头蔡冒冷漠注视贾诩,长枪一指,嗤笑:\"贾诩,凭这些人就想拿下白帝城?\"
贾诩轻摇羽扇,微笑道:\"蔡将军,如若归降,我们并非非战不可。
识时务者为俊杰。
\"
蔡冒冷哼:\"妄想!何不你们先缴械投降?\"
贾诩神色自若,眼中寒光一闪:\"蔡将军当知,形势于你们不利。
我但求两全,免生灵涂炭。
刘景升若识相,也可保全颜面。
\"
蔡冒怒目圆睁,却深知战事不利,良久才缓缓点头:\"此事我做不得主,可安排你与刘大人相见。
\"
帐内气氛凝重,贾诩持扇缓步踱步,眉间隐现忧色。
刘景升的邀请如一局棋局,变幻莫测。
他需谨慎布局,确保局势不乱。
徐荣端坐一侧,身形魁梧,目光坚毅。
他低沉发声,“军师,刘景升绝非善类,必是设下圈套诱我等入城围剿。
此行万不可去。”
贾诩颔首示意,深知徐荣顾虑所在。
心中挣扎,见或不见刘景升,于贾诩而言并非易事。
若能兵不血刃取下荆州,不仅助刘煜成就大业,大军亦可保存实力北伐交州。
贾诩端坐 ,眼神冷峻,专注地图。
烛火摇曳,映照他清瘦面庞,羽扇轻摇,似在梳理纷繁思绪。
于禁随后附议,语气严肃,“军师,刘景升此举恐欲诱我等入城,一举歼灭。
彼等荆州军中猛将如云,难以力敌。
我军当按兵法步步为营,攻城夺地。”
贾诩停步回望,淡然一笑,“于将军之言虽有道理,然刘煜胸怀天下,我辈当以大局为先。
若能和平收服荆州,实乃良策。”
军令既出,营中寂静无声。
众人皆知贾诩智谋超群,常思退避三舍保全自身。
谁料此次竟愿冒险赴约。
“军师,刘景升定有阴谋。”
徐荣声音粗犷,眼眶微红,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贾诩听罢二将谏言,心中了然。
此番决策关乎战局走向,更关系到他与刘煜兄弟的命运。
缓缓站起,目光如电,扫过详尽地图。
直视徐荣与于禁,贾诩沉声道:“吾深知汝等忠诚报国,尽职尽责。
汝等所言,吾必详加考量。”
安抚二人后,贾诩收起愈发凝重的眼神,独自返回房间。
内心早已波澜起伏。
次日,贾诩终于下定决心。
他站在军营 ,指尖轻抚着卷起的战图,眸中闪过一道锋利的光芒。
身边站着魁梧健硕的徐荣及数位精锐将领,人人神采奕奕,气宇轩昂,尽显领军之风范。
贾诩环视一圈,说道:“铁生,带上你的坚盾部队随我行动,此行意在探明刘景升的真实意图。”
众人皆知,刘景升即刘荆州,乃荆州举足轻重的人物。
徐荣得知刘景升欲降,亦满心疑惑。
他知道贾诩欲亲赴查明 。
当日清晨,一支精锐部队携千名坚盾士卒浩浩荡荡出发,直奔白帝城。
其余部队由禁统领驻守城外,随时准备接应。
白帝城巍然屹立于山顶,高墙深壕,气势逼人。
贾诩立于城下,胸有成竹。
他期待刘景升如他所料行事,如此战局便增添几分胜算。
“铁生,我们入城,剩下的人留在城外。”
贾诩果断下令,眼神笃定,此步非走不可。
“遵命。”
徐荣答道,随即指挥属下随行。
两人抵达城下,刘景升自城楼俯瞰,唇角含笑,意味深长。
他命人开启城门,迎接贾诩与徐荣。
迎宾的是一位年轻将领,英气逼人:“二位,请随我来。”
“欢迎贾诩将军,徐荣都统。”
刘景升声音浑厚,字字铿锵。
白帝城大门缓缓开启,贾诩率众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