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莞尔摇头:“黄将军,我辈同僚,不必言谢,唯盼令郎早日安康。”
黄忠目光坚毅,其间隐约含着一抹难察的期许:“贾先生,若真如你所言,吾儿痊愈,则黄某唯主命是从。”
贾诩点头,眸中掠过赞赏之意。
贾诩深知黄忠重情义,此刻对方内心的起伏尽在掌握。
“一切就此定下。”
贾诩吩咐近旁士兵备好战马,递给黄忠,“北行途中若有险阻,我自会派兵护送。”
黄忠注视着贾诩,又望向那高大的坐骑,握紧拳头道:“贾先生,这份恩情我永记于心,他日必当回报。”
贾诩点头致意,目送黄忠离去,脑海中已盘算好下一步夺取荆州的策略。
黄忠的身影渐行渐远,融入落日余晖。
贾诩转身上了城楼。
战马之上,黄忠心绪繁杂。
他暗自庆幸贾诩并未强求攻取荆州余地,作为旧部,他对刘表满怀情感,虽降襄阳,却始终以守护百姓为念。
再战荆州,于他而言便是背弃忠义,这让他倍感煎熬。
黄忠闭目回想与刘表共事岁月,彼时荆州繁华富庶,备受信赖,如今战火连天,这份苦楚唯有自己知晓。
“将军,我们真的要去并州?”
随从打破沉默。
黄忠睁眼,目光坚毅:“前往并州,面见威名远播的南汉王刘煜。”
随从点头默然,眼神中既有钦佩也有忧虑。
黄忠虽年迈,威名依旧。
轻抚马鬃,黄忠心潮涌动,想起刘煜——那位战场英姿勃发、智谋过人的青年将领,短短数载便成就霸业,更屡次嘱咐贾诩务必招降自己。
黄忠喃喃自语:“刘煜啊刘煜,你究竟为何这般看重我?”
语气透着几分不解与期待。
贾诩目送黄忠远去,转身回营,神情凝重。
他知晓黄忠内心的挣扎,也猜不透刘煜为何如此器重黄忠。
然而,无论怎样,黄忠的离开对他而言并非坏事。
随后,贾诩前往拜见荆州之主刘表之子刘琮。
踏入大帐时,只见刘琮跪倒在地,面容枯槁,眼中满是惊惧与绝望。
“贾先生,请饶我一命!我愿舍弃一切,只求保全性命!”
刘琮声音颤抖,泪如雨下。
贾诩眼神冰冷欲言,身旁徐荣轻声劝道:“先生,刘琮虽为敌将之子,但他毕竟是荆州人,且在关键时刻未选择顽抗到底,放过他或许能让荆州人心安。”
贾诩略作沉思,看向刘琮那充满哀求的目光,轻叹一声。
他明白徐荣所言有理,杀一个毫无反击之力的俘虏对稳固荆州并无益处。
“罢了,今日暂且饶你一命。
若日后胆敢妄动,绝不会宽恕!”
贾诩语气冷峻,刘琮听后犹如重生,连连叩头。
待贾诩与徐荣离开,刘琮颓然坐下,似松了一口气,却更觉孤寂。
他深知,从此自己不再是名门之后,而只是个失势之人。
贾诩出帐后对徐荣说道:“荆州虽已平定,但后续治理才是关键。
今日此举,也是为了让荆州人看到希望,愿意真心归顺。”
徐荣点头附和,二人随即商议荆州未来的治理方略。
他们深知在这乱世,每一步决策都关乎大局,需谨慎决断。
人人都在为生存与理想拼搏,有些人竭尽全力只为活着。
襄阳陷落,犹如巨石投湖,震撼了整个荆州。
黄忠投降的消息传来,宛如晴天霹雳,让各城将领大惊失色。
刘表坐于厅内,手中紧握战报,眼中震怒交织。
他将黄忠视为左右手,如今的投降对他而言无疑是背叛。
蔡冒立于身旁,面色凝重。
“黄忠……怎会如此?”
刘表语带哽咽,似猛虎失去利爪。
蔡冒叹息摇头:“我和他相交甚深,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绝不会这般选择。”
刘表抬眸,目光凛冽:“迫不得已?数十万荆州百姓,难道他真能独断他们的命运?”
“主公,此时责备无益,关键在于下一步如何应对。”
蔡冒缓声说道。
短暂沉默后,刘表焦虑愈显。
他想起儿子刘琮,“琮儿……襄阳还有我儿子刘琮,他……如何了?”
传令兵颤声回复:“主公,刘琮公子已投降,据称是贾诩亲自放行,因他在城中劝降,以免无谓伤亡。”
刘表闻言如遭重创,身形微晃,眼眶渐红:“这孩子,平安就好,活着就好。”
蔡冒轻拍其背:“主公,此刻非悲戚之时,尚有要事待办。”
刘表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情绪,明白蔡冒所言属实,他不能就此消沉。
蔡冒正色道:“主公,眼下首要之事是迅速调兵遣将,强化余下城池防御,以防再失城池。”
刘表点头,语气坚定:“你说得对,即刻调整策略,加强防守,不能再给贾诩等人机会。”
二人商讨对策时,荆州局势愈发紧张。
失去襄阳后,荆州门户洞开,刘表与蔡瑁深知,接下来的日子将是他们命运的关键时刻。
远在襄阳城外,刘琮凝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内心复杂难言。
他选择投降,既为保全百姓,也为自保,但这决定注定使他背负背叛之名。
他唯愿父亲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而非终生怨恨。
荆州烽火连天,贾诩率铁骑席卷而来,以襄阳为基点,逐个击破,攻陷城池无数。
其军队势如破竹,不可阻挡。
在他的部署下,江夏、武陵相继沦陷,荆州六郡已有四郡易主。
贾诩目光如炬,每一步布局皆精准无误,收获超出预期。
刘表等人被迫退守长沙,日夜忧心忡忡,积极联络江东寻求援助,期盼联合抗敌。
在长沙城内,刘表召集众谋士与将领,商讨应对之策。
“贾诩已占据荆州大半,我们必须设法遏制其攻势!”
刘表语气沉重。
“主公,是否可向江东求助?若有他们的助力,抵抗贾诩便更有把握。”
谋士提议。
刘表点头:“使者已赴江东,请援。
只盼尽快有回音。”
荆州上空阴云密布,金鼓喧嚣、号角震天,贾诩大军如洪流横扫各城。
帐中,贾诩目光如电,徐荣光低声禀报:“荆州半壁已属我方,南阳、南郡、武陵、江夏尽入掌控。
只需拿下长沙,荆州便完全归我所有。”
贾诩微笑抚图:“长沙是刘表最后防线,定将全力坚守。
且据闻,刘表已与江东紧密联络,恐欲与我决战。”
徐荣皱眉道:“江东虽强,但若与之决战,胜负未定。”
贾诩凝视地图,语气坚定:“此战非胜即败,需倾尽全力。”
长沙城内,刘表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战事。
城墙上挂满刀剑盾牌,士兵眼神坚毅。
蔡冒忧虑地对刘表说:“贾诩军势迅猛,长沙若失,荆州恐难保全。”
刘表缓缓摇头:“我已遣使联络孙策,盼其相助。”
蔡冒欣喜:“若江东出兵,胜算大增。”
刘表微笑:“江东之力重要,然长沙万不可失,否则我等皆危矣。”
蔡冒郑重承诺:“主公放心,长沙定当死守。”
两人商讨战术时,城内已是忙碌一片,铸器、运粮、修墙,一切为决战做准备。
江东孙权府中灯火辉煌,气氛沉重。
使者带来的信笺令众人压力倍增,荆州告急的消息更是让人不安。
孙权目光炯炯,眉头深锁,内心矛盾。
他明白,这关乎江东未来。
“诸位,刘表危急,若荆州陷落,贾诩军将直逼江东,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孙权语气低沉。
众将官面面相觑,气氛压抑。
张弘、张昭欲言又止,被鲁肃打断。
鲁肃挺身而出,神情严肃:“主公,必须出兵助刘表!荆州若失,贾诩军势将难挡,与之周旋可削弱敌力,为我方争取时间巩固防线。”
孙权注视着鲁肃,眸中透出一丝欣赏:“子敬所言极是,吾亦深以为然。
然贾诩诡诈多端,不可轻举妄动,当谋定而后动。”
凌统一声挺身而出,眼中燃烧着战意:“主公明鉴,我有一策。
可遣一队精锐潜赴荆州,助刘表稳固根基;与此同时,我军则高调备战,营造出大军压境之势,既可威慑贾诩,又可养精蓄锐。”
孙权闻言,目光微亮:“此计甚佳,照此施行。”
随即,孙权传令,火速集结精锐将士,沿长江布阵,以备驰援刘表。
长沙城内,一位使者气喘吁吁闯入,手捧一封书信。
“主公,江东来信!”
使者急切道。
刘表迫不及待拆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刘兄,江东愿倾力相助,共抗贾诩。
但事须从吾部署,先如此这般,后如此这般,终……”
读罢信件,刘表喜形于色,立即下令全城戒备,迎接援军。
而荆州方向,贾诩率军一路攻伐,却也时刻留意周边局势。
闻知江东可能介入,他嘴角泛起冷笑。
军帐之中,贾诩已知晓江东出兵之事。
“刘表果然非同小可,竟能招来江东助力。”
贾诩冷哼一声,双目如炬。
“主公,我军该如何应对?”
一将领问。
“江东虽至,我军势不可挡,无需惧怕。”
贾诩镇定自若地答道。
忽而,他眸中闪过一抹精芒:“既然江东欲助刘表,那我等便先发制人,直取长沙,一举击溃刘表!”
号令下达,贾诩麾下将士迅速行动,如雷霆出击,直逼长沙。
长沙城内,刘表等人得悉贾诩动向,即刻加固城防,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江东军营里,凌统正率领大军星夜兼程赶赴长沙。
\"诸位将士,加把劲!刘表如今身处困境,我们不可让贾诩轻易夺得荆州!\"凌统大声疾呼。
听闻此言,士兵们皆振奋精神,奋力划桨加速前行。
他们深知,此战关乎荆州归属,容不得半点疏忽。
风急浪高,战鼓轰鸣,荆州上空硝烟四起,一场决定荆州命运的大战迫在眉睫。
江东精锐在凌统指挥下,悄然无声却迅猛无比地直逼荆州。
他们神不知鬼不觉,似幽灵般潜至长沙城下。
与此同时,孙权于江东大肆张扬,四处调动兵力,顿时江东水师操练之声传遍扬州大地。
就在贾诩欲抢先发难时,江东部队已悄然进入长沙,与刘表部会合。
这支突如其来的援军犹如强心针,极大鼓舞了刘表阵营士气。
孙权的举动也令贾诩的情报系统有所察觉,使他不敢轻举妄动攻打长沙。
深夜,营帐内烛火通明,地图上的山川河流被照亮得格外分明。
贾诩正与诸将商议后续作战计划。
徐荣双眉紧蹙,神情凝重。
历经月余苦战虽略有斩获,但损失亦不可避免,这令他心生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