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夏天转向第二个仿生人:“你叫李仁,负责药材与医馆行业。
普通医馆要正常看病开药,收费平价,确保能缓解百姓的病痛。
但在富人区的医馆,必须专门开辟一个保健品区域。”
紧跟着,夏天语气不容置疑的:“一颗人参养荣丸,售价不得低于…二十两。
一颗助孕丸,不得低于…三百两。
一颗美白丸,不得低于…一百两。
还有补肾丸,定价…两百两。
……
记住,这些高价药丸每个月每个店铺最多限量五到十颗,越少越能勾起他们的购买欲。”
随后,她看向第三个仿生人:“你叫王金玉,主要负责银楼首饰行业,同时兼顾脂粉生意。
普通地区的银楼和脂粉铺,按市场价正常运营即可。
但每个府城必须开设一家最大的银楼,每月定期举办拍卖活动,拍卖稀有的珠宝、玉器,吸引权贵竞价。”
想到脂粉铺,她补充道:“脂粉铺每月推出十瓶‘玉颜膏’,每瓶售价不得低于…五十两,同样采取限量发售的方式,营造稀缺感。”
“你叫赵锦,主要负责丝绸布匹行业……”
夏天依次为十个仿生人分配了不同的行业。
有的负责茶叶瓷器,有的掌管运输物流,有的经营书坊笔墨,部分仿生人甚至要兼顾两三个关联行业,形成相互配合的商业网络。
安排完具体职责后,夏天又给每个仿生人递去一个储物戒:“戒指里有你们开店需要的物资,有粮食、药材、珠宝原料等,还有足够的周转资金。
你们到了目的地后,先找合适的铺面,尽快把生意做起来。”
最后,她用精神力锁定各个府城的位置,将十个仿生人分别传送到不同的地区。
有的去京城繁华地段,有的去江南富庶州府,有的则前往西北边境城镇…
看着仿生人消失的身影,夏天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第一步布局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等着看那些世家大族“自愿”掏钱了。
敲定商业敛财的第一步后,夏天立刻启动第二步计划:以工代赈,化解流民危机。
她用精神力从御书房“取”来一份详细的舆图,平铺在桌面上,拿起毛笔在不同区域圈圈点点,思路愈发清晰。
对于那些已涌入府城、且府城位于交通要道的流民,夏天有了明确安排:“就用‘皇室秘法’水泥修路。”她在舆图上标出几条重要官道。
“让流民参与修路,工资日结,一半给现钱,一半给粮食,这样现钱能让他们买点生活用品,粮食能直接解决温饱,双管齐下才能稳。”
但她很快意识到问题:“不能让所有流民都往县城、府城甚至京城挤,这么多人,城市根本容不下。”
她的目光落在舆图边缘的边境地带,“去边境!正好联系原主亲爹的旧部配合。”
针对边境安置,她制定了激励政策:“只要家里有男丁参军,流民每户给十亩地,还免五年赋税。”
这样一来,既能充实边防力量,抵御外敌,又能把中原核心区最不安定的人口疏散出去,一举两得。
接着,她在舆图上圈出几处荒无人烟的平原地带,自语道:“得让流民有带不走的资产,这样他们才会安心定居。”
她决定沿用“流民垦荒免赋三年”的旧例,但加上更细致的补充。
“凡在皇庄工地做工满60天的流民,按人头给五亩荒地,再贷给20斤薯种、一把熟铁锄,贷款分三年还清,不用付利息。”
为了防止土地被豪门兼并,她特意强调:“地契必须盖凤玺,而且任何人不得转卖。”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轻笑:“流民拿到盖了红印的地契,那些豪门再想强占土地,就得先掂量掂量,敢不敢打皇家的脸!”
至于赈灾的银钱来源的说法,夏天也有了主意:“先从皇帝的私库出!”
她推测,皇帝私库都出钱赈灾了,那些富得流油的豪门望族若敢不开仓,就是“与民争利、有违赈恤”。
正好让言官弹劾他们,逼他们也拿出钱来。
除此之外,她又想到了人口保障:“得教一批女医出来。”
古代婴儿死亡率极高,女医能专门负责接生和妇幼保健,减少婴儿夭折,保证人口稳定增长。
这对恢复社会生产力至关重要!!
…
夏天埋首舆图前,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计划,从修主干道到水利规划,从义务教育政策到专项人才培养,细节满满…
直到宫女轻手轻脚进来询问是否要用晚膳,她才停下笔,活动了下僵硬的脖颈和手腕。
“我这是为什么想不开,把楚枫弄成猪妖?现在倒好,所有活儿都压在我身上,劳心劳力的。”
她忍不住吐槽,“难怪历史上皇帝多是短命鬼,照这么忙下去,我这辈子估计也活不长!”
吐槽归吐槽,事情还得推进。
夏天用精神力联系了龙椅上的仿生人皇帝,让他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仿生人皇帝便以“感谢皇后为朕祈福”的名义,来到凤梧宫。
夏天将写好的计划递给他:“这是赈灾和安置流民的大致方向,具体细节你去和大臣们商议,务必尽快落实。”
仿生人皇帝一一应下,拿着计划转身离开。
一场关乎千万流民生计的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没两天,京城的文人圈子里突然炸开了锅。
一位自称“关山居士”的神秘画家横空出世,其笔下的山水画风格多变,时而大气磅礴,峰峦叠嶂间尽显山河壮阔。
时而清新婉约,小桥流水藏着江南柔情。
时而又满是苍凉,枯藤老树道尽天涯孤寂。
短短几日,关山居士的画作便成了权贵追捧的对象,一幅精品甚至被炒到了几万两白银的高价。
当凤梧宫的小丫鬟把这事当趣闻说给夏天听时,她正坐在窗边吃着葡萄。
闻言随手拽了颗葡萄塞进嘴里,语气带着几分调侃:“还是京城里的有钱人多啊,几万两银子买幅画,眼睛都不眨一下。”
话音刚落,她的神色便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