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强香港的生意 一样都 发展势头良好,拍卖行又在筹备新一轮拍卖了。
几家野味饭店 同样生意兴隆,至于粮食米面以及肉铺 ,那更是非常热销。
全是空间里自主生产的 ,完全不需要成本。
其他粮食商怎么竞争得过他,现在他每次一送就是三天的 粮食肉类,让阿彪 阿光送到各处店中。
现在的他,已经在开始考虑在国外买农场啦,其中澳洲就是他最主要的选择。
医馆的学生,不但学习药理知识, 辨别中草药, 还在医馆里面 他跟着其他大夫给病人诊病。
因为病人很多 ,每次都是先有学徒们给病人诊治一番,然后坐堂大夫再亲自上手,最后双方开的单子进行比对,看看对诊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做,不但学徒进步巨大 ,就连那些大夫,同样感觉进步不小。
有时候,大夫们受到学徒开的方子启发,也会在自己开的方子上面进行微调。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赵国强的三个弟弟妹妹 也终于结束了训练,开始启程前往北京,准备参加今年的第二届全运会。
1965年9月的北京,秋阳把天安门广场的红墙染得愈发厚重。
第二届全运会的彩旗在长安街两侧招展,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运动员住进了新建的体育宾馆,操着各地方言的讨论声、训练鞋摩擦地面的“沙沙”声,混着胡同里飘来的槐花香,在这座古城里酿出一股热烈的气息。
吉林省代表队的宿舍楼里,赵晓琳正对着镜子系鞋带。
十九岁的她比四年前高了半头,红色运动服的领口别着枚小小的国徽,指尖划过“吉林”两个字时,忽然想起临行前张指导的话:“全运会是家门口的仗,既要赢,也要赢得让人心服。”
“姐,你的号码布歪了。”十七岁的赵晓萱从身后探过身,帮她把别针扣紧。
少女穿着一身蓝色短跑服,马尾辫用红色头绳扎得紧紧的,眼角眉梢带着不服输的锐气——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全运会,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的号码布在胸前叠成小小的三角。
“晓阳呢?”赵晓琳回头问。
“早去操场了,说要再测次起跑。”
赵晓萱笑着往窗外瞥,果然看见跑道上那个矮小的身影。
十三岁的赵晓阳比同龄人高了半个头,却总爱穿着比自己尺码大一号的钉鞋,说这样“脚腕能更灵活”。
此刻他正蹲在起跑器上,对着终点线的方向比划着什么,校服外套搭在旁边的看台上,露出里面印着“长春体校”的背心。
三天前抵达北京时,他们刚下火车就被记者围住。
“赵氏兄妹能否包揽田径金牌?”
“奥运纪录保持者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闪光灯在眼前炸开时,赵晓琳只握紧了晓萱的手,轻声说:“别慌,按训练的来。”
9月12日清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已经坐满了观众。
红旗招展中,广播里报出的第一个项目就让人声浪沸腾——女子800米预赛。
赵晓琳站在第四跑道,身边是辽宁队的李娟。
这个总是扎着绿头绳的姑娘去年在全国锦标赛上拿了亚军,此刻正盯着晓琳的钉鞋,嘴唇抿成一条直线。
检录时,她撞了赵晓琳胳膊一下:“听说你在东京能把800米跑进2分,今天让我开开眼?”
赵晓琳没接话,只是弯腰压了压腿。圣水在血管里静静流淌,让她能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每分钟62次,比常人慢了近20下。
这是她的秘密,也是她总能笑到最后的底气。
发令枪响的瞬间,李娟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第一个弯道就抢在最内侧。
赵晓琳则不紧不慢地跟在第三,步频稳定得像时钟的摆锤。
看台上的吉林队教练急得直拍手:“晓琳怎么还不加速?”旁边的张指导却端着搪瓷缸笑:“急什么,她在算着呢。”
果然,最后100米,李娟的速度明显慢了,肩膀开始左右晃动。
赵晓琳这才轻轻加速,步幅从1.5米拉到1.6米,像条红色的鱼从外道游过。
冲线时,她比李娟快了半步,计时器显示2分05秒——比自己的奥运纪录慢了整整8秒,却刚好是预赛第一。
“你没使劲?”李娟喘着气问,额前的绿头绳浸了汗,贴在脸上。
“保留体力呢。”晓琳递过水瓶,眼底的笑意藏不住。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同一时间,隔壁场地的女子100米预赛正掀起另一番风浪。
赵晓萱站在起跑线上,看着旁边的广东队选手林红。
这个总爱穿白色短跑服的姑娘,膝盖上还贴着膏药——为了这次全运会,她练到半月板磨损,却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晓萱姐,我不会让你的。”林红的声音发颤,却带着股狠劲。发令枪响起前,她的指尖已经绷紧,像只蓄势待发的猫。
枪响的刹那,两道身影几乎同时窜出。
前50米,林红的步频快得惊人,竟然领先了赵晓萱半个身位。
看台上的广东队啦啦队已经开始欢呼,有人甚至举起了“林红必胜”的牌子。
可就在弯道转直道的瞬间,赵晓萱的脚腕轻轻一转,步频突然提了半拍。
她没有完全发力,只是把圣水赋予的爆发力调出了三成,像片羽毛般飘到林红前面。
冲线时,电子屏显示11秒7——比她的奥运纪录慢了0.6秒,却刚好压过林红的11秒8。
“我就知道……”林红蹲在地上,眼泪砸在跑道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赵晓萱走过去,帮她把歪掉的号码布系好:“决赛还没比呢。”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最让人揪心的是赵晓阳的200米预赛。
这个十三岁的少年站在成年组选手中,像棵没长开的白杨树。
旁边的上海队选手王浩,身高一米八九,肌肉块鼓鼓的,热身时故意撞了赵晓阳一下:“小孩,这里不是你玩的地方。”
赵晓阳转身轻蔑的看了对方一眼,嘴角一歪,没吭声,只是默默系紧了钉鞋。
发令枪响后,他的起跑反应慢了半拍,第一个弯道就被甩开了近两米。
看台上的吉林队观众都捏了把汗,有人甚至捂住了眼睛。
可进入直道后,赵晓阳突然动了。
他没有用尽全力,只是步幅从1.3米拉到1.5米。
他像阵风似的从外道超过两个选手,冲线时刚好排在第二,成绩23秒9——比他的最佳状态慢了1秒多,却稳稳晋级半决赛。
“运气好而已。”王浩擦着汗走过,语气里满是不屑。
赵晓阳抬头看了看天,自信的微微笑了笑,云很白,风很轻。
他知道,好戏还在后面。
9月15日的半决赛,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各省的尖子,每个人眼里都燃着夺冠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