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的男人都是一夫一妻,没有通房和妾室。
陈氏进门之后生了五个男孩,长子陆子信今年二十二岁,次子陆子游今年十九岁,三子陆子恒今年才十五,老四陆子青和老五陆子明是双胞胎,今年九岁。
陈氏的父亲是个老秀才,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若是能过两个孩子姓陈,也算是给陈家留了后。
不过陆老爷子的想法可不仅是为了给陈家留后,更主要是换个身份,两个孩子才能参加科考。
“以后子信和子游就是陈家的人,让他们今年就去考童生。他们都是读书的料,用不了几年,就能考个进士。将来在朝堂上有所建树,也能给娘娘做后盾。”
陈氏自然是欢喜的,但又有点替儿子委屈,小声嘀咕道:“子恒和子明子青书也念得很好……”
陆老爷子淡淡扫了一眼儿媳:“那你就再生两个会做生意的。咱们这么大的家业,不可能留给旁支!”
现在陆老爷子活着,让旁支的子侄们帮衬着照看一部分的生意也就罢了。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陆家嫡系需要有自己的掌事人。
陆明鬼使神差就说了一句:“要是商人也能参加科考就好了。”
陆老爷子轻轻敲了他肩膀一下:“胡说甚么!自古以来商人都是最低下的。咱们虽然手里有银子,可是走到哪儿都不受待见。陛下如今能赐我一个三品皇商,可真的进京,谁又拿咱们当三品官儿了?”
陆老夫人赶紧打圆场:“虽说现在陆家不算官宦,但以后肯定会有出头之日的。子信和子游不管姓什么,不都是咱家的孩子!阿明啊,一会儿你就去牙行看看,瞧着有没有合适的宅子买一套,等过两年子信和子游进京赶考,还是住在自家院子里舒服。”
陆家有钱,有钱就不会有什么所谓的选择困难症。
陆明没耽搁,当天就去牙行走了一圈,晚上便敲定了一处宅子。
“这栋宅子临近最繁华的南街,闹中取静,周围住的也都是官宦清流。前主人在国子监任职五十年,告老还乡才把宅子卖了。”
陆老爷子和老夫人都觉得这宅子好,地点好,前主人也清白。
陈氏又去牙行采买了一批仆人,陆明采购一批家具,不出三日,宅子就拾掇出来能住人了。
陈氏这几天虽然笑盈盈的,但心里总揣着事儿。
陆明私下里问:“可还是因为孩子们的事儿?你放心,等过两年有机会,我再跟爹娘说说……”
“不是这个事儿。”
陈氏朝着外面努了努嘴:“咱们入京这么多天了,陛下也两次召见,那楚弘益不可能不知道。可如今他就这么装没事儿,难不成还指望爹娘主动上门去拜访他?”
提到楚弘益这个妹夫,陆明也有点心梗,但还得安抚:“罢了,想开点儿。从妹妹不在了,他这门子亲戚也就算是断了。之前咱们付出的,也是怕云裳日子过不好。如今既然知道楚弘益是这么个东西,不来往,反而清净!”
宫里面,楚云裳这几天对明德帝十分殷勤,殷勤得明德帝有点心里发毛。
明德帝自问这段时间没有宠幸别人,应该不是为了争风吃醋。
难不成是因为小选临近,楚云裳担心他有了新人忘旧人?
想到这个可能,明德帝在楚云裳再次来乾清宫给他推拿按摩献殷勤的时候把人拉住,语重心长道:“爱妃,朕不是个贪色的昏君,朕现在有你陪伴在身边足矣!”
楚云裳愣了一下,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吕雉:“你还是跟他说实话吧,不然这皇帝又要自己胡思乱想了。”
楚云裳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先给明德帝来了个倾国一笑,把他的智商打压一下,然后人就依偎进他怀里,坐在明德帝腿上撒娇。
“陛下,臣妾想做一次妖妃,给娘家讨点儿好处。”
明德帝虽然降智了,但仅剩的一半智商还没忘正事儿:“楚家,不值得!”
“不是为楚家,是为了陆家。”
楚云裳的小手一边在明德帝胸口画圈圈,一边吐气如兰柔声细语。
“臣妾觉得……”
妲己:“来了!我的技能!”
楚云裳赶忙把系统静音,免得打扰自己发挥。
“臣妾读书不多,但经常跟在太后和陛下身边,对国家大事也有些想法。臣妾觉得重农轻商虽然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但却阻碍了商业和技术的进步,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明德帝点头:“爱妃说得对。”
楚云裳见明德帝并不反感,便继续道:“且不说那些商户每年资助多少军费,单就是这些鄙视商人的大臣们,谁家手里还没几个铺子?那铺子不是用来经商,也是租给别人经商。他们自己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做商人,又凭什么看不起商人?”
明德帝又点头:“爱妃说得有道理!”
太后手里有五味楼,明德帝手里也有连锁的生意,他从来都不觉得商人就该低人一等,否则也不会借着机会一次又一次抬举陆家。
“那依照爱妃的意思,想要朕如何赏赐陆家?”
楚云裳从明德帝的身上滑下来,转身走到殿中央,郑重对明德帝行了个跪拜礼。
“臣妾不止要为陆家求恩旨,还想为天下商人求恩旨,求陛下允许商户子女进学堂读书,参加科考!”
楚云裳把能用的技能全都拉满,明德帝自然没有招架之力。
第二天上朝便下达旨意,提高商人社会地位,允许从未有过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的商户子女参加科考。
虽然朝堂上有反对的声音,但明德帝把昨天楚云裳给他洗脑的时候说的话说了一遍,加上自己对重农抑商利弊的看法,竟然把下面的人说得哑口无言。
这件事儿就算这么定下。
得到消息的人却是忧喜参半。
楚弘益当然知道陆家来了京城。他之所以装糊涂不见面,一来是觉得门户差距没必要见面,二来也是因为跟崔氏的婚事在即,这个时候若是去见陆家,生怕崔家人有意见。
但今天听完圣旨,又听明德帝把商户的地位这番抬举,他琢磨着,陆家这门亲戚该走还得走。
于是乎忙完公务,楚弘益没有回家,而是让马车直奔南街陆宅。
可是没想到,却吃了个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