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一位白发苍苍不怒自威的老领导侧过头,对身边的发改委主任低声说了一句:“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有情怀,有担当,更有办法。”
“我们的一些同志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早就忘了我们的发展到底是为了谁。”
发改委主任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已是惊涛骇浪。
这位老领导一句话的分量代表着什么?
代表沈风要起来了!
……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彻底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哲楷一方的媒体和学者,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请问沈书记,北川模式的资金从何而来?”
“据我们所知,国开行提供了百亿级别的贷款。这种依靠政策性银行输血的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一旦政策有变,项目是否会立刻烂尾?”
“请问沈书记,您提到了‘文化财政’,这个概念很新颖。但文化价值如何量化?如何确保它能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而不是沦为空谈?”
面对这些刁钻的提问,沈风对答如流,不急不躁。
“关于资金,国开行的贷款确实是启动资金,但不是全部。”
“我们的地下商业综合体项目已经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关注,飞建集团这样的行业巨头也已经表达了合作意向。我们是用政府的信用做了一个‘引子’,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来唱主角。”
“至于文化价值的量化,我想反问一句,故宫的价值可以量化吗?长城的价值可以量化吗?”
“有些东西是不能,也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对自己文化有信心的城市,还怕吸引不来游客,还怕留不住人才吗?”
他的反问巧妙有力。
而当问题抛给李哲楷时,画风则完全不同。
一位来自官方报刊的资深记者站了起来,他没有提问沪海的成就,反问他:
“李市长,您的金融创新蓝图非常宏大,但您是否考虑过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带来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当所有聪明的大脑和庞大的资本都涌入金融业追逐快钱时,谁来搞实体经济?谁来做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硬科技’?”
“我们国家是要成为华尔街的跟班,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
这正是韩卫东和张谦他们准备的材料里反复警示的核心风险!
李哲楷猜到会有质疑,没想到会这样咄咄逼人,不给脸面的令人厌恶。
背后有谁的手笔,不言而喻。
他的脸色没法再保持镇定。
他只能用复杂的金融理论来解释和辩驳,但在那个简单而又根本的问题面前,他所有的解释都苍白无力,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高下立判。
论坛结束时,沈风被一群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市长和书记们团团围住,纷纷向他索要联系方式,希望能去北川实地考察学习。
而李哲楷的身边则冷清了许多,只有几个投行家还在安慰他。
他远远地看着被众人簇拥仿佛众星捧月般的沈风,眼神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自己今天输了。
不仅输了场面,更输了“势”。
他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对方用一种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了。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字。
“沈风……”
……
当晚,关于这次论坛的新闻迅速占领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如李哲楷所料,几家和他关系密切的国际财经媒体都以《金融创新遭遇保守主义阻力》之类的标题,明褒暗贬。
将沈风塑造成了一个不懂经济、阻碍开放的“保守派”代表。
但在国内,风向却截然相反。
国家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详细报道了这次论坛。
画面中,给了沈风的发言大量的特写镜头,并配上了“留住城市根脉,守住人民之心”的评论。
紧接着,官方媒体发表评论员文章。
标题是《警惕脱实向虚》。
文章虽然没有点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为谁站台,又是在批评谁。
……
韩家在京城的四合院。
韩卫东看着电视上女婿沉稳自信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韩佳毅:“爸,您这手‘舆论对冲’,用得真是漂亮。”
“这不是我的功劳。”
韩卫东摆了摆手。
“这是上面的意思。”
“李家那小子太心急了,他和他背后那些人把手伸得太长了,国家的发展什么时候轮到华尔街来指手画脚?”
沈风平静在一旁剥橘子,递到韩佳毅嘴边。
论坛上的胜利只是第一回合。
李哲楷那样的对手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如果他就这样收手,沈风会看不起他,是他之前看错了人。
晚上吃了饭,沈风坐在电脑前翻看赵启明发送来的工作汇报。
“叮!”
他的加密手机震动起来。
还是那个陌生的号码。
短信的内容依旧是一句诗。
“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是《雁门太守行》的下一句。
黑云压城之后是守军披上铠甲,迎着朝阳准备决一死战。
沈风皱眉。
发信人到底是谁?
他似乎对整个局势了如指掌。
两次了,两次都在关键节点发来提醒。
……
第二天,沈风没有急着回北川。
他接到了一个电话,来自国家办公厅。
一位他只在电视上见过需要仰望的高层领导要听取他关于北川市工作的当面汇报。
这个消息让韩卫东都感到了几分意外。
他知道沈风这次会引起上面的关注,但没想到规格会如此之高,速度会如此之快。
“去吧。”
韩卫东亲自为女婿整理好衣领,神情严肃。
“不卑不亢,实话实说。问什么,答什么。不该问的一个字都不要提。”
沈风点头:“我明白。”
会面的地点在高级办公厅。
过程比沈风想象的要简单,也更不简单。
没有长篇大论的汇报,领导只是像拉家常一样,问了问北川的财政情况,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文昌巷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沈风一一如实回答。
他的回答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全是来自基层一线的真实数据和鲜活案例。
领导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地点点头。
谈话的最后,领导看着沈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现代化不能是千城一面,更不能是丢了魂。北川的探索很有意义,你们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要怕犯错误。天还塌不下来。”
沈风点头应下,不到两个小事就被请出了门,领导要赶下一个行程,坐上车直接离开。
韩家的司机开车到下一路等他,沈风坐上返回韩家宅院的车时,赵启明的电话打了进来。
沈风以为是日常的工作汇报,结果一接通,电话里的声音充满焦急。
“书记!出事了!”